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该文基于贝叶斯随机波动模型的四种形武,对次贷危机期间中美股指收益率波动性进行分析,并且利用模型的DIC值比较其优劣.实证结果表明:次贷危机背景下,中美股市存在很明显的杠杆效应,SV-T和SV-MT分别很好地模拟了中美两个股市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1983年1月至2011年6月的中国CPI数据,本文构建ARIMA(12,1,0)-GARCH(1,1)-M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定量测度,同时实证发现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之间呈现显著的动态单向的正相关关系,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发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且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以1987年1月—2013年10月为研究区间,采用两种方法对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通货膨胀及其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与其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受时间长短的影响。具体地,在中短期(11个月内),通货膨胀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符合Friedman-Ball假设;在长期内(12个月以上),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符合Holland假设与Friedman-Ball假设。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的跳跃SV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了波动率方程中带有协变量的跳跃SV模型,给出了模型参数估计的MCMC算法,并将扩展的跳跃SV模型用于研究全国社保基金的波动特征。研究发现,相对于SV-N、SV-T、SV-M、杠杆SV-N和传统的跳跃SV-N等模型,扩展的跳跃SV模型建模效果最好;社保基金收益率具有明显的跳跃特征,并且跳跃的概率较高;基金重仓的对数ARCH项每增加1个百分点,社保重仓的对数波动率将增加0.518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无赔款优待系统是车险定价中的基本工具。在实务中,只有当发生的损失较大时,投保人才提出索赔,此时损失由保险人承担,但索赔可能会导致未来保费的上升。当发生的损失较小(或没有损失时),投保人不提出索赔,此时损失由投保人承担,无索赔可能会导致未来保费的下降。因此存在损失临界值(称为隐含免赔额),使得投保人未来各年度保费和自行承担损失的现值最小。最优索赔策略等价于各个保费等级对应的损失临界值。最后,本文使用我国2015年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后的有关数据,分别在损失额服从指数分布和伽马分布的假设下,计算出各保费等级的隐含免赔额,并定量分析在指数分布假设下不同贴现率对隐含免赔额和无索赔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长寿风险研究领域的基础,死亡率预测近些年获得快速发展,诸多模型的提出使得历史数据的信息得以最大程度的挖掘,但也带来了模型不确定问题。本文对现有的死亡率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提出其中的模型不确定性问题,并针对死亡率预测的模型不确定问题,引入了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该方法以贝叶斯后验概率为权重,综合考虑“一揽子”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并根据它们预测吻合程度进行加权,最终给出死亡率预测结果,结论表明,不但在理论上表现出超过单一模型的优势,也在实践中超过了任何一个单一模型。本文还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死亡率预测结果和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7.
长寿风险的准确度量是年金长寿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际意义。通过利用贝叶斯MCMC(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算法统筹死亡率预测的Lee-Carter模型和利率预测的CIR模型,将长寿风险的度量转化成长寿期权的定价问题,考查了年金中长寿风险的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MCMC抽样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年金中的长寿风险与预测年份和年金持有人年龄成正向关系,其在年金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金持有人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0岁的终身生存年金中长寿风险的占比高达10.11%;同时长寿风险与利率成反向关系,当前的低利率环境将会给年金发行人造成更高的长寿风险压力。  相似文献   

8.
鉴于我国人口死亡率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实际和传统Lee-Carter死亡率预测模型两阶段方法存在的误差累积问题,本文采用贝叶斯Markov Chain Monte Carlo方法来预测我国人口死亡率。通过WinBUGS编程,文章在一体化框架下一次性给出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未来死亡率的预测值。对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贝叶斯方法不仅有效减少了数据质量问题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参数估计的稳健性,而且有效克服了参数估计和预测分开进行的弊端,在BIC值和残差项方差等模型选择标准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 MCMC方法对单个基金收益率进行 GARCH 建模,以及对投资组合权重进行后验模拟.进一步结合时变Copula理论计算基金投资组合的 VaR,与基于极大似然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时变Copula的 VaR方法,能够更有效的度量开放式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研究通货膨胀持久性的不确定性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面对通货膨胀持久性不确定性时,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程度能够降低通货膨胀波动。更确切地说,不论是否存在通货膨胀持久性,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多元随机波动模型检视亚洲五个主要金融市场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报酬关系与波动溢出效应。实证发现,五地金融市场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皆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股指现货动态相关系数和波动持续系数均高,显示现货市场具有聚类的现象。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股指期货与现货的联动和共同波动因子的关系,实证发现,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波动关系是同时受到共同信息发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波动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人民币升值可以替代通货膨胀吗?如果可以,定量的替代关系如何?在综合使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后,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抑制国内价格水平的上涨,但其效果决定了升值不能成为抑制通胀的主要工具。另外,通过模型我们还揭示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国内物价的上涨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过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对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的相互替代作用进行了理论解释,并使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研究了1983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中国通胀率的时间序列行为。经验研究显示,在缩小中美之间价格差距的过程中,结构性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有着相同的作用。人民币外在升值压力与国内通胀并存的问题,对于宏观经济平衡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我们认为,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的合适政策搭配会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并逐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样本外预测模型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诱发因素,发现本轮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中国货币过度发行,而外部冲击则是次要原因。在外部冲击中,国际食品价格变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影响较弱。Diebold-Mariano(D-M)检验也表明包含货币供应量的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样本外预测模型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要高于其他模型,开放经济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分析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运用结构突变的协整方法,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之间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研究。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在2008年10月和2010年5月出现了两次结构性变化;汇率传递系数的符号也在2008年10月份出现变化,由此前的负向传递突变为正向传递。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传递存在着非对称性的短期动态调整过程,并且表现出典型的“缓升陡降”型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利率与股市间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分别对中国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对利率收益率有着显著的短期动态影响;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除了利率对深圳市场的方向外,其他方向的波动溢出均存在着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有偏厚尾金融随机波动模型难以刻画参数的动态时变性及结构突变的问题,设置偏态参数服从 Markov 转换过程,采用贝叶斯方法,构建带机制转移的有偏厚尾金融随机波动模型,考量股市不同波动状态间的机制转移性,捕捉股市间多重波动特性。通过设置先验分布,实现模型的贝叶斯推断,设计相应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进行估计,并利用上证指数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模型不仅刻画了股市的尖峰厚尾、杠杆效应等特性,发现收益率条件分布的偏度参数具有动态时变性,股市波动呈现出显著的机制转移特性,而且证实了若模型考虑波动的不同阶段性状态后,将降低持续性参数向上偏倚幅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食品价格向非食品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提出了成本推动、结构性推动和通胀预期三种传导途径,并建立了一个以食品通胀率和非食品通胀率为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二者间的传导途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传递作用是存在的,食品价格的上涨会对非食品价格造成同向的冲击.并且这种冲击具有稳定的持续效应。另外.我国食品通胀率比非食品通胀率波动性强,如果二者之间传导机制通畅.食品领域的通胀会对非食品领域的通胀水平带来巨大冲击,引发全面通胀的风险。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不应剔除食品价格因素,我国CPI指数中的食品权重应谨慎下调。  相似文献   

19.
"不规则"联动汇率与股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剑平 《上海金融》2008,83(4):69-73
本研究综述2000年以来的对汇率与股价关系研究的代表性文章,认为即便两者之间存在"不规则"性,但还是可以从"不规则"中寻找出相对规律。这就需要模型设定约束条件。不仅要考虑经济体(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经济的开放度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度,而且还考虑汇率波动(风险贴水)与股市涨跌(引起货币需求变化)各自为对方扮演的角色(时间段上)。由于两个市场定价的内生性使得现在的理论模型都处于"过渡性"。未来的希望寄托在汇率的货币主义分析法与跨期国际资产定价模型的融合。在实证分析方面如何突破协整以及向量自回归之类的框框有待新的非线性工具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洪智武  牛霖琳 《金融研究》2021,486(12):95-113
综合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信息以及不同频率的宏观信息,本文构建混频无套利Nelson-Siegel利率期限结构扩展模型,在对不同期限债券进行一致性定价理论约束下,提取了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期限结构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提取的通胀预期期限丰富、结果稳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通胀预期水平和变动响应主要受货币增长率、通胀率及全球食品价格变动等国内外相关宏观变量的影响,与国债收益率因子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国债收益率因子对中长期通胀预期的方差波动具有较强解释力,表明国债定价反映了未来通胀的不确定性。本文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我国宏观与金融市场信息条件,有效发现和锚定通胀预期,一方面,研究结果可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另一方面,研究方法对丰富宏观金融领域的分析框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