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以来,美联储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3月3日,美联储降息, 3月15日,重启"零利率+量化宽松", 3月23日,在此前7000亿美元的基础上,又开启了"无上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3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国会表决通过的2.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相似文献   

2.
2020年3月以来,美国深陷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经济遭受重创,股市经历暴跌和熔断。为刺激经济,救助困难民众及中小企业,美国政府连续出台巨额救助法案,同时美联储开启史无前例的无限量化宽松。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减缓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但也造成美国财政赤字迭创新高,债务持续攀升,并带来对内对外复杂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3.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为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实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应对.通过选取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五个金砖国家,梳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金砖国家中央银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分析本轮量化宽松政策特点,分析总结金砖国家中央银行资产负债...  相似文献   

4.
与金融危机相比,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是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继而导致金融体系产生动荡,经济陷入衰退.通过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联储使用的操作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美联储再次使用了大规摸资产购买、降低基准利率及前瞻性指引等工具,在稳定市场波动的同时,给予了市场足够的信心和充分的政策预期.但宽松政策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影响市场正常运转和价格发现功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导致市场主体出现过度风险承担等.我国应警惕美联储政策的外部溢出效应并做好政策退出后的应对安排,同时货币政策应坚持以我为主、松紧适度,把握调控节奏,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建立长期均衡.  相似文献   

5.
张伟 《中国金融》2022,(13):63-65
<正>在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美国资产市场和全球市场形成了三大流动性“蓄水池”,将削弱美联储此轮紧缩政策降通胀的效果高通胀成为美国经济当前最严重的问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经济呈现出大落大起态势。首先是因疫情冲击而遭受重创,陡然衰退。2020年3月,当疫情在美国迅速蔓延后,  相似文献   

6.
速览     
美联储于1月27日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零至0.25%,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声明,近几个月来,美国经济活动和就业复苏步伐有所放缓,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部门尤其低迷。同时,需求疲软和早期油价下跌抑制了消费者价格上涨,整体金融状况依然宽松。  相似文献   

7.
将作为外部冲击的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其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情况,并模拟了在无政策干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四种情景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但长期看,社会总需求和通货膨胀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对就业的挤出效应持续时间则较长.同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会产生"政策叠加"效应,促使宏观经济更快复苏,但长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自2020年3月份以来美联储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直达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并以其中主街贷款为例,详细分析其通过具体条款、借款人资格限制、利率定价等方式圈定目标企业的范围,促进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分析研究发现:美联储系列直达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定程度上行使了"准财政"职能,核心目的在于通过短期内大量流动性对冲防止疫情短期影响演变为长期危机,但由于美国国内疫情日趋严重,美联储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难言退出.  相似文献   

9.
米晓文 《河北金融》2020,(5):6-9,28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部门,属于纯货币调控,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充分发挥了应有的调控作用,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着供应链和实体经济,导致供给和需求不均衡,属于纯实物调控。在调节商品供求矛盾时,货币政策调控出现了不少短板,调控效果不佳。建议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警惕性、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与有效性、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政策协同运作、运用窗口指导信贷投向多元化改善供应链布局、加强央行间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切实提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债券市场流动性急剧恶化的冲击,美联储迅速开启多种流动性工具,除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外,还重启了商业票据融资机制(CPFF),并首次推出了用于支持实体企业债券发行的一级市场公司信贷工具(PMCCF)和二级市场公司信贷工具(SMCCF)。美联储推出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冲击过程中,各国均进行了货币政策调整。欧洲和美国均采用超低利率政策,期望通过“以直升机撒钱”的方式刺激消费和投资以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构建内含传染病(SIR)模型的DSGE模型,刻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渠道,进而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常规货币政策机制下,新冠肺炎疫情形成的总需求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引起宏观经济衰退,具体表现为产出、消费和就业减少以及通胀下降,且这一衰退具有较强的持久性。第二,超低利率政策下,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宏观经济“呆滞性”衰退,即产出、消费和就业表现出永久性减少;同时,这一冲击还引起通胀上升,使宏观经济呈现“低产出(就业)”与“高通胀”并存的“滞胀”特征。总的来看,超低利率政策下,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危害可能远超过常规货币政策情形,因此,采用超低利率政策并非最佳选择。基于此,我国应继续采用灵活适度的稳健型货币政策,并通过以“新基建”为重要内容的扩大内需战略拉动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2.
钱春海 《中国金融家》2020,(4):97-98,101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2020年全球经济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对此,很多国家采取了强刺激政策。以美国为例,随着疫情在美国不断恶化,美联储和美国政府采取了超强的刺激政策,以救助遭受沉重打击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其中,美联储开始实施无限制资产购买,给金融市场注入天量流动性,美国政府也推出两万多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采取了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主要央行纷纷跟进,随之衍生的货币超发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关于美联储在何种时间、以何种方式、按何种节奏进行政策转向,成为理论界和全球市场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历史来看,历次美联储政策转向的逻辑都与同时代美国经济基础和主流经济哲学嬉变高度相关。本次疫情应对中,美联储再次调整货币政策目标框架,决策相机性明显增强,大大增加了政策转向的预判难度。根据当前形势,美联储可能于2021年年底完成前瞻指引,并最早在2022年年底正式进入加息进程。在此过程中,美联储货币政策实践主要面临四个矛盾:一是控制通胀与促进就业之间的矛盾;二是维护金融稳定与恢复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三是“最后贷款人”与“最后做市商”之间的矛盾;四是美元体系“短期稳定”与“长期可持续”之间的矛盾。当下,在中美宏观政策及其经济基础存在明显差异的条件下,中国应保持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以平衡“促发展”与“防风险”,在继续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时注重K型复苏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并应更加重视中美货币政策合作与国际金融协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美国。不过,随着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并行推进,美国经济已经实现缓慢复苏。近来,多款新冠肺炎疫苗陆续获批,更燃起了人们对经济快速复苏的乐观预期。美国第46任总统的拜登披露了新政府经济政策纲要,被媒体称为"拜登经济学"。拜登的经济政策能否有效应对美国当下深受疫情和衰退困扰的经济问题,并把经济尽早拉回平稳增长轨道呢?这一问题,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印度经济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此期间,印度政府一直坚持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最初政策目标是救助疫情冲击的企业和弱势群体。但随着防疫工作的常态化,政府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相关政策更关注有利于长期稳定增长的机制建设,经济整体上也随之出现复苏态势。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非均衡复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速度缓慢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进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不断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突然转向、美元持续走强等因素可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形成冲击.世界各国政府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密切关注美联储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变动情况,改善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流动性供给机制,及时足量地向其提供新冠肺炎疫苗,增加对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降低全球复苏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加剧,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多国央行降息,利率再度降至历史低位,部分经济体负利率程度进一步加深。作者主要论述了全球负利率政策的基本情况、原因和经济影响,并针对多国负利率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全球经济造成深层次的冲击。全球货物贸易陷入低迷,对跨境服务贸易的冲击更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对跨境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证券项下跨境资金流动波动性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不稳定的经济体国际收支结构冲击更大。针对疫情造成的冲击,各经济体采取了刺激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短期内能够缓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债务负担加大等深层次问题。有鉴于此,我国应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寻求经济政策平衡点,在后疫情时代保持经济的内外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邵宇  陈达飞 《金融博览》2021,(16):18-19
随着美国物价水平愈发高涨,Taper(缩减资产购买)这个词不断出现在各大财经媒体上,市场正在热议美联储何时减少资产购买、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2021年7月27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维持量化宽松规模(1200亿美元/月)和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不变.会议肯定了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的良序运行,但由于最大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实质性进展"尚未达到,并且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美联储需要对临时性通胀保持足够的耐心. 解读美联储的行为逻辑,需要充分理解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而新货币政策框架的出现源于美国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运行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乃至全球的覆盖面之大、经济活动影响之剧烈,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尤其是对处于转型升级、提质降耗的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影响不容忽视。短期冲击与政策应对短期来看,当国中国经济的宏观运行处于典型的"突发冲击—政策应对"框架之中。由于严厉的隔离措施,疫情不仅对中国内需构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外部需求也出现了较大的下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迅速推出了一揽子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