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春 《银行家》2014,(1):56-57
正山西票号始于清代中叶,由于商品流通和货币周转的需要,出现了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称为"票号",这个行业被山西人所包揽,又被称为"山西票号"。它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共有17家,平遥人开的就占了7家,平遥城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票号中心城市。山西票号主要经营存贷款业务和汇兑业务。成立初期,票号主要服务于工商业,随着票号的发展壮大以及历史环境的变化,山西票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代理国库的中央银行作用。与此同时,山西票号对工商业发展及国家经济整体运行的能力也大  相似文献   

2.
在清朝,全国一共有51家票号,其中43家由晋商创办.而票号的英文也被翻译为“shanxi bank”,西方人还将票号称做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票号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谈到金融,有几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资金、网络、人才和信誉.而清之晋商,在几点上都具备绝对的优势.票号在山西诞生,虽说自日升昌而起有少许偶然因素,但就全国范围而言,由晋商创办却是当时情势之下的必然:山西商人“富甲海内”,资金自然不成问题;晋商之发达使得全国各地都有分号,自然有了“网络”的雏形;人才,则来自晋商中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至于“信誉”,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有了足够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3.
最近,借到山西开会之机,参观了平遥古城。除了对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筑留下深刻印象外,还侧重参观了以“日升昌”为首的多家票号,更是令人难忘。 “票号”是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亦称“票庄”或“汇兑庄“。票号初期主要经营汇兑业务,以后存款放款业务逐渐发达。到20世纪20年代末,票号相继停业或改组为钱庄。  相似文献   

4.
山西票号在辛亥革命前已积累了诸多风险,然而由于山西票号的业务对象主要是商号、资金聚集在南方及承兑的公款数额大,使山西票号在辛亥革命爆发后风险急剧放大,山西票号骤然衰落。晋商衰亡不是因为其封闭性,恰好相反是由于晋商具备的开放精神。  相似文献   

5.
山西票号。曾在清末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创造了辉煌的经济金融奇迹。此“盛”,自与山西商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富有卓识、诚笃信义、敏锐机变的优秀品质密不可分。然而,山西票号中股权制度的合理设置对山西票号的繁荣昌盛也有不灭之功。在我们力倡股份制的今天,重温老祖宗的立世之宝,或许可以嘉惠许多。  相似文献   

6.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韵流芳。在这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大地上,山西票号创“汇通天下”先河,开启了中国现代金融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山西票号与西方激励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票号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奇迹,它曾执中国金融之牛耳,票号“汇通天下”。它的辉煌业绩显然是与以“身股制”为核心的一整套激励制度密不可分的。通过对比现代西方激励制度,特别在爆发安然、世通等经理层舞弊案的背后,使我们深深地感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固然重要,但中国五千年的丰富遗产更是值得我们探寻的宝藏。山西票号诞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是山西商人经营以汇兑业务为主的金融机构。从山西票号的产权主体和形式分析,它只具备现代股份制的雏形。但它许多开创性的激励制度在今天仍令我们叹为观止。本文将其与西方的激励制度作一对比、以期得到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原址,有一个“中国票号博物馆”,在其后院正厅廊柱上,挂着一幅日升昌票号当年的木刻对联,上书:日丽天中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横批是:“丽日凝辉”。这“丽日凝辉”显然是因为“独居奇”,“奇”在什么地方呢?奇就奇在对面厅堂上的牌匾:“汇通天下”。  相似文献   

9.
在票号极盛时期的清末,26家票号在全国93个城镇设有总分支机构,在国内,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东海之滨到北漠边疆,无处没有山西票号的分支机构。票号的活动舞台还延伸至国外,在国外的分支机构有日本的东京、大阪、横滨、神户,朝鲜的仁川,俄罗斯的彼得堡,印度的加尔各达,新加坡等地,享有“汇通天下”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康均 《财会学习》2006,(6):71-73
票号,又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因其起源于山西,且多为山西人开设,故又称之为"山西票号".票号问世之初,其经营以汇兑业务为主,其后随着经营实力的增大,存放款业务日益发达起来.清咸丰至光绪年间,是票号业务经营活动的繁荣时期,其运用的会计制度亦趋于完善,代表了我国古代商业会计的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银行业“鼻祖”之称的山西省平遥古城内日升昌票号的主厅门上,悬挂着一块“汇通天下”的金漆牌匾。这是19世纪末,清朝光绪皇帝为日升昌票号帮助清政府将全国各地的赔款银迅速汇至北京,解决清政府当时图支付各国赔款而出现的财政危机御赐的牌匾,也是对日升昌票号“汇通天下”庞大金融网络的肯定和赞许。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在鼎蛊时期,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了450家分号,经营金额高达七八亿两白银,并将业务发展到了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从而形成了一个方便支付、汇通天下的网络。今天,以银行卡支付取代现金支付的观念和技术日益普及和成熟。在厚重晋商文化中浸染着的山西人,继续着他们在现代金融环境中实现方便支付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普通的三进院子,前院五开间营业,中院办公会客,后院居住休息。营业区张贴着企业规章制度和一首古体诗,办公会客区里搭着西北典型的带桌土炕,后院门楼上挂一个御赐牌匾:汇通天下。你可能已经想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朝“天下第一号”:日升昌总号。没错,这是“五一”在山西平遥游览时日升昌给我留下的直观印象,含蓄有余而霸气不足。山西商帮称雄天下500年,鼎盛时期,山西票号在一百多个城市开设450家分号,并在俄、韩、日设立分号,经营金额达白银数亿两,掌控满清全国80%的资金流动,晚清官饷、军饷、税收等很大部分都由山西票号汇兑存储。作为银…  相似文献   

13.
林楠  王红富 《时代金融》2012,(36):144-145
山西票号是我国近代金融业的前身,专营存放款和汇兑业务,在商业之间酌盈济虚,互通有无,盛极一时。山西票号在风险控制上的许多做法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总结山西票号防范风险的成功经验,对正处于改革和发展中的我国金融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应对金融危机等日益复杂的金融局面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岩石 《深交所》2007,(9):67-68
访山西,发现访客最多能是钱庄票号,而是杨五郎的“五爷庙”。循着“乔家大院”的故事拜访乔家,又发现这个赫赫有名的大院却不是乔家,却为史上无名的常家大院。作为金融业的晚辈来山西“祭祖”,必然要想两个问题:一是祖先怎么死的?二是祖先死后留下了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有中国银行业“鼻祖”之称的山西省平遥古城内日升昌票号的主厅门上,悬挂着一块“汇通天下”的金漆牌匾。这是19世纪末,清朝光绪皇帝为日升昌票号帮助清政府将全国各地的赔款银迅速汇至北京,解决清政府当时因支付各国赔款而出现的财政危机御赐的牌匾,也是对日升昌票号“汇通天下”庞大金融网络的肯定和赞许。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在鼎盛时期,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了450家分号,经营金额高达七八亿两白银,并将业务发展到了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从而形成了一个方便支付、汇通天下的网络。 今天,以银行卡支付取代现金支付的观念和技术日益普及和成熟。在厚重晋商化中浸染着的山西人,继续着他们在现代金融环境中实现方便支付的理想。[编按]  相似文献   

16.
山西票号被称为我国金融史上最辉煌的一页,然而,却在蓬勃发展了100年以后在清末迅速衰败.山西票号的兴衰史,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激励机制,也给我们带来了当时监管体系的不足,以指引我国当代监管体系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王化成  李勇  许辞寒 《新理财》2005,(1):58-60,62
"山西票号(Shan Si Bank)"执中国金融之牛耳,"票号汇通天下",在中国的金融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山西票号被称为我国金融史上最辉煌的一页,然而,却在蓬勃发展了100年以后在清末迅速衰败。山西票号的兴衰史,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激励机制,也给我们带来了当时监管体系的不足,以指引我国当代监管体系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华尔街银行的贪婪与豪赌制造了次贷危机,山西票号的节制与稳健则实现了票号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山西票号和华尔街银行对待金融创新产品的态度和运用方式,指出当代银行应该审慎、合理利用金融创新产品,并且要以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为目的,恪守社会责任,从而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德通是清代及其后闻名中外的山西票号之一。由山西祁县富商乔贵华之孙致庸为主投资创办。它的前身是乔家的大德兴茶庄,咸丰年间逐渐向票号转化,同治初年已变为专营汇兑和存放业务的金融组织,至光绪十年(1884年)正式更名为大德通票号,1940年改组为银行。它起初资本不过十万两白银,极盛时经营资本高达一千万两以上,分号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至少不下二十多处。在山西各家票号中,大德通创办最晚,却是发展迅速和歇业最迟的一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作为民族资本的大德通票号,外部环境极为不利,但其它票号纷纷倒闭而它却能够存留下来并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用人上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