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一、我国巨灾保险的现状(一)我国巨灾的状况纵观我国自然灾害的历史和现状,可以发现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灾害的种类多。在我国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首先是地霞。我们国家位于世界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断山两个地震带的包围中,  相似文献   

2.
邱剑 《保险研究》2012,(1):78-85
本文通过收集全球地震灾害发生的数据,归纳出全球地震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我国地震活动规律和地震带分布特征,并引用稳定分布函数分析了地震损失具有右偏、厚尾、长尾特性,解释了我国地震保险供需矛盾的原因。最后描述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对地震风险的控制思路,提出了由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所谓巨灾。是指台风、暴雨、洪水、地震和海啸等强大自然灾害,而其造成的损失是当今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必须面对的不速之客。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有2/3的国土面积不同程度地受到洪水威胁,近半数的城市分布在地震带上。  相似文献   

4.
鄢斗  邹炜 《海南金融》2008,(12):63-66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保险制度,已成为现实之需。美国属于多震灾的国家,其在地震保险发展方面具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对我国地震保险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对美国地震保险体系的发展状况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并结合我国地震保险的现状与问题,进一步提出发展我国地震保险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震保险在国外多震国家是地震灾害补偿的主要手段。我国是地震高发区,应该加速构建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在地震保险制度安排上,政府应该发挥主导和统筹的作用。地震保险的经营主体要高度重视自身的风险控制,积极利用各种工具实现风险的再转移和再分散。  相似文献   

6.
章元  刘茜楠 《金融研究》2021,494(8):80-99
全球有27亿人口生活在地震带上,但现有经济学文献关于地震对家庭储蓄和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并不充分。本文认为,相比“未雨绸缪”,“活在当下”假说更适合刻画地震经历对家庭储蓄和消费习惯的长期影响,并提出如下经济机制:地震经历在长期内并不会影响家庭的收入水平,但它带来的死亡风险和心理冲击会使地震带居民更多地进行享受型消费,从而降低家庭储蓄率。基于国家统计局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实证发现:户主5岁以后经历的地震频率越多,其家庭储蓄率显著越低;户主经历的地震频率显著提高了家庭的享受型消费支出(如文化娱乐、养生保健、美容奢侈品支出等),但是对家庭可支配收入和非享受型消费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地震对城镇居民储蓄和消费习惯的长期影响,并为制定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有关政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郭倩  王飞 《金融纵横》2011,(9):37-41
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给人民生活和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震发生后我国采用财政补贴救助和社会捐赠款项的援助方式救灾,相比之下,保险真正作为风险分散、灾害补偿的职能在我国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研究如何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地震保险体系,让保险行业成为分担风险的一个有力支柱,这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加快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州地震保险局的运作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加州地震保险局产生的背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域。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和1989年的Loma Prieta大地震是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地震。1994年1月17日发生在南加州Northbridge的大地震是美国历史上代价最昂贵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约2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包括其中125亿美元的保险损失,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震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琎 《上海保险》2008,(2):50-53
一、我国地震风险及其损失补偿现状 (一)我国面临严重的地震灾害风险 我国地形起伏,地质结构复杂,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全球的两个主要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一地中海地震带均经过我国境内。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地震也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地震活动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一旦发生,势必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失。我国有60%的国土位于震级7度以上的强烈震区.其中包括我国50%的城市和67%的大城市。且震中区内大中城市较多,建筑物抗震能力不强,更加容易遭受由地震带来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损失和补偿数据为背景,在对国内地震保险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后,讨论了我国地震保险框架构建的制度依据。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地震保险基金委员会的设想,分析了其框架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职能,研究了我国地震保险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处于典型的大陆地震区,面临着严重的地震风险。保险是有效应对地震风险的市场机制,建立地震保险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震风险的特殊性和地震保险的社会公益性,在地震保险制度建设中,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其主要责任包括:建立必要的法律环境;设立必要的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的巨大损失呼吁保险在麻急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中国地震保险体系已是当务之急,然而,如何建立、采用何种模式建立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博弈论的视角,研究了地震灾害中政府、受灾群众、保险公司各自的角色定位,以期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达到各方利益的均衡。借鉴美国加州地震保险的经验,并进行了相关博弈均衡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采用共保模式,同时政府承担有限责任是我国开展地震保险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上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4.
地震保险在中国的发展,总体而言十分有限,根源在于缺乏一套合理完整的地震保险制度安排,而且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保险制度的建设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分析地震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并且对国外的地震保险制度做对比分析,吸取经验,对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震保险在中国的发展,总体而言十分有限,根源在于缺乏一套合理完整的地震保险制度安排,而且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保险制度的建设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分析地震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并且对国外的地震保险制度做对比分析,吸取经验,对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介绍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灾害损失补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24353.7万人次受灾,从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来看,地震分布范围广泛、破坏力强的特点成为人类的第一大威胁。我国地震风险应对体系仍以政府救灾为主,而保险在地震风险管理中的职能缺位已经制约了地震受灾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历史上,大地震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近百年来大地震的发生日趋频繁,范围日趋广泛,其风险损失补偿制度也随之完善。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灾难中,形成了政府埋单的救灾传统,产生了传统文化与风险意识对冲的矛盾,在民众中产生了对保险业责任的质疑。以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参与的市场化手段调动全社会资源,发展社会化的地震保险制度,发挥保险业减灾防损的作用,是未来地震保险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缺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国外几种典型地震保险制度,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地震保险制度应着力做好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地震保险在中国的发展,总体而言十分有限,根源在于缺乏一套合理完整的地震保险制度安排,而且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保险制度的建设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分析地震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并且对国外的地震保险制度做对比分析,吸取经验,对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林弋 《西南金融》2011,(6):68-69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但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给人民带来了一定的保障。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研究地震保险制度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为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