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全额或差额补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普遍实施此项制度对保障农村部分特殊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发挥着有目共睹的作用,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群,按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救助制度.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近四年来,在维护我国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用.但其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行政策措施上的改进和完善,使其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具体的实施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湖南省张家界市农村地区调查资料为基础,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绩效评价体系。制度的实施使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以少量的财政资金解决了大量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然而,制度的覆盖面仍需进一步扩展,保障对象的甄别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4.
全面脱贫后农村相对贫困标准界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绝对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兜底性作用。2020年我国即将决胜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面脱贫,贫困县实现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反贫困工作将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论文探索了从绝对贫困的瞄准扩展到相对贫困的瞄准过程,可以借鉴近年来不少地方已有的实践基础和成功经验,即把低保标准的1.5倍或2倍作为低收入标准,由此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概念,积极稳妥推进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家庭问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农村贫困贫民的基本生活,宜都市借被纳入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县市良机,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全市农村贫困居民再筑一道生活保障"安全网"。  相似文献   

6.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人民编织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当前,我国已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以完善。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探讨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运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建立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而确定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理论依据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者称之为贫困线.因此,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先要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这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如何恰当选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受助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恰当选择农村低保的受助对象是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前提与基础。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农村居民的贫困程度很难准确、清楚地核算出来。故此,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农村低保对象的选择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运用调查摸底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并革除低保对象认定过程中一些歧视性的规定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起来,使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从而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然而,由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初步性和不完整性,我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推行,使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措施与此相配套。将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常年困难的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依法得到救助,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全国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城乡弱势群体的就业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善。文章以内蒙古为例,从就业促进战略、专项工程、就业培训与援助、县域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好的城镇化、社会保障制度等几个方面探索了弱势群体摆脱就业、生活困境,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就业促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摘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党和国家民生工程的重点。本文以农村实地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农村居民“民生指数”指标体系及模型,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农村社会保障对改善民生的作用。研究发现农村社会保障对改善民生具有积极作用,对民生指数贡献为53.84%。其中医疗保障对民生指数贡献为30.08%,养老保障对民生指数贡献为23.76%。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提出以保障基本生存为重点,适当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农村低保、新农保、新农合财政补贴标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背景下,利用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扶贫政策显著抑制了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安慰剂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对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力度较大的地区而言,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抑制效应更加突出。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明确了生计模式和致富意愿是产业扶贫政策降低脱贫群体生计脆弱性背后的深层原因,其中生计模式呈现了更为明显的渠道效应。在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本文为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中国的实施已经10多年,在对这一领域的诸多讨论中,有一个问题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城市低保家庭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城市居民家庭潜在风险是什么?本文试图引进脆弱性作为贫困分析的总体框架,通过一个全国性调查样本的分析,来定量考察城市低保家庭整体性的贫困。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低保家庭脆弱性表现在:从业上的不利;由于收入和支出上的劣势导致的生存脆弱性;教育投入和子女营养的双重不足的发展脆弱性;城市低保家庭存在多种潜在风险;低保家庭父辈和子辈在收入、就业、职业和社会资本方面有很强的传递性。为此,本文还探讨了城市低保家庭长期贫困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加强低保家庭的分类管理和个案管理,开展长期性和临时救助计划,提供全面救助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缓解农村贫困两种手段,在遏制农村贫困现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泽库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调研了泽库县两项制度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然而由于农村家庭收入核算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机制偏差较大,“人情低保”、“骗保”、“应保未保”等现象严重,文章基于对河南安阳某村的实证研究,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认应与“4+2”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同时辅助以有力的宣传、监督反馈以及动态管理措施,从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以求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问题,增强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依然以城乡二元体制为路径选择,城乡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结构失衡,给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回归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成为时代的强烈声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农村由于处在经济贫困与贫困文化两大因素的困扰下,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履维艰,而其中农村的贫困文化更是起着根源性的作用,如何破解农村的贫困文化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发展的制约作用,将是本文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策略。而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基本手段,是破解农村扶贫难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基于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进行产业链的延伸与通过乡旅结合方式与结构转型相互作用,成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利方式。本文以云南大理的下关茶厂和茶马古道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产业延伸与转型共同推动脱贫工作的作用机理,总结了该地区的实践模式和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加快产业延伸与转型从而推动农村脱贫工作的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农合制度在不同贫困标准下都能有效缓解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时,该缓解作用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而增强.新农合对不同收入居民的影响都很显著,灾难性医疗支出冲击下新农合对较高收入居民的影响系数大于低收入居民,存在逆向再分配.因此,我国应继续拓展新农合等医疗保障制度的可及性,减轻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加强医保对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