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我国金融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日渐突出,金融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程度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支持作用,厘清金融自由化在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调节关系,有利于推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互融互促。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和熵值法分别测算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和金融发展水平,采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探究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以及金融自由化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趋势;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以金融自由化为门限的双门限效应,即两者存在非均衡性关系。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受金融自由化程度的负向调节。当市场化改革处于初步阶段时,金融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随着金融自由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市场化改革漏洞凸显,致使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由正转负,非均衡性抑制了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本文分别探究了金融发展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效率三个维度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发现不同金融自由化程度上,金融发展各方面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并结合国情分别从金融自身发展及其自由化改革和实体经济自身积累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1993~2014年的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同时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研究了中国对外开放(包括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对金融发展(包括金融规模及金融效率)的具体影响。结论显示:(1)贸易开放对金融规模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影响与开放程度有关。但贸易开放对金融效率却呈现出负向影响。(2)金融开放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但伴随开放程度的提升,其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减弱。这可能与金融开放的加速导致金融资源出现扭曲配置有关。总体而言,我国金融效率的提升相对滞后于开放程度的扩大,隐性的金融保护可能会降低金融效率。因此配套性改革措施的推进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索金融分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分权能显著促进辖区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对不同发展偏向的绿色企业与污染企业影响方向迥异,地方政府运用金融资源“两手抓”绿色激励与污染约束。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分权通过提升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分权对非国有企业特别是绿色企业的促进效应更高。因此,应完善适度金融分权制度,提高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助力企业乃至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学术界关于金融深化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已达成共识,但国内学术界对于我国金融深化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存在分歧。本文提出地区非国有企业负债占比以及地区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差额这两个新指标,以衡量地区金融深化程度。利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地区金融深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不同,金融深化同时促进了地区第二、第三产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发现,经济周期会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第二产业在经济低迷期存在投资过度的现象,而第三产业在经济繁荣期投资相对不足;实际利率的提高有利于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从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资本错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2)资本错配显著降低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本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负面影响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3)资本错配是金融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且各地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4)依赖增加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增加消费、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及抑制企业金融化显著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分析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可通过抑制风险承担发挥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和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提高地区金融效率、完善资本要素配置是出清僵尸企业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宏观金融数据,分析地区金融效率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金融效率低下是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诱因,提升金融效率可以显著抑制僵尸企业形成;同时,这种作用存在明显的产权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在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地区金融效率低下主要通过加剧不合理的金融资源占用和政府补贴促进僵尸企业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控股股东金融性质为切入点,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金融性质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金融性质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化程度。(2)控股股东金融性质会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主要提高了保值性金融资产的增长率;同时本文发现,控股股东金融性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融资约束程度较轻的企业。这说明,金融控股股东投资金融资产的主要动机是利润追逐。(3)作用机理分析表明,增加母公司层面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的股权投资,是金融控股股东提高企业金融化程度的重要影响渠道。(4)异质性分析发现,控股股东金融性质对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实体投资环境不佳以及不存在信贷歧视的企业。(5)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企业金融化与投资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在金融股东控股的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边际效应更大。本文从控股股东金融性质的视角拓展了企业金融化微观驱动因素的研究,对政府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Wurgler(2000)的模型,运用2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出2003-2009年间我国30个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平均值为0.517,且沿海的资本配置效率普遍高于内地,东部地区的资本配置明显高于中、西部;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发现金融发展、资本配置效率对出口总额及出口增长率都具有正向的影响,验证了金融发展可以通过资本配置效率这一渠道对出口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金融与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其联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基于新发展理念,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解为创新发展、普惠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经济增长五个维度。从理论层面分析金融与科技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信息传递、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等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构建PVAR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亟须提升;金融与科技的联动放大了开放经济、绿色经济、普惠经济、创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此,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举措,以进一步强化金融与科技的联动机制,提升金融与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创新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2012-2018年创业板上市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层面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深入分析该影响在不同特征样本间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且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改善资本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激励中小企业创新。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该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中小企业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投入总量,更取决于金融效率的进步,对新疆地区而言,因其相对有限的金融资源总量,故提高金融效率的意义更为重要.本文利用1981年-2012年的数据,根据新疆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银行为主要金融中介,选用地区银行的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与资本的配置效率数据,实证新疆地区银行的金融效率,并进而研究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朝向一体化的进程发展,关于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发展和经济金融不稳定的之间的联系日渐受到各国的关注。理论上,资本账户开放可以促进国家的金融发展,进而使国内资本产出率实现提高。然而,很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在进行资本账户开放的过程中,会出现对国家金融稳定状况的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就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发展和经济金融不稳定的国际经验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对国家经济带来的双重风险进行了阐述,目的是希望提醒相关部门在进行资本账户开放的推进过程中,保持谨慎、渐进的态度,以实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一个标准的开放经济模型,引入外部融资溢价机制和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刻画了中国的金融摩擦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刺激下,投资效率冲击如何通过金融摩擦的放大效应将经济波动扩大至实体经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一个存在金融摩擦的开放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负向外部冲击会导致资本预期收益率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在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和银行"惜贷"加重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整体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出现下滑,从而凸显了金融摩擦的放大机制对宏观经济外部脆弱性的强化作用。为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这一强化机制的存在,避免国内的资产价格受美联储加息政策的过度影响,并由此加重实体经济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减速换挡的新常态下,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出现了背离:实体企业金融投资率持续增加而实物投资率却在不断减少。本文以我国企业金融投资为对象,以经济增长理论和企业投资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广义矩(GMM)模型,实证分析了现阶段企业金融投资持续增加所形成的资金配置"脱实向虚"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我国企业金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相较于经济上升期,在经济下行阶段企业金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显著;第二,相较于技术资本投资,企业金融投资对物质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更强,且金融投资收益增加会加剧该挤出效应;第三,企业资金配置脱实向虚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传统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发展以提高社会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但 是,该理论忽略了国民经济需要产业部门协调发展的事实,使得央行的结构信贷政策受到质 疑。本文针对这一理论缺陷提出“边界资本配置效率”的概念,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 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表现在结构上,即央行的结构信贷政 策整体有效。上述结论有助于央行完善实施定向降准政策的商业银行筛选标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开放推动了资本在国际间的大规模流动,大量的国际资本在促进东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经济波动的隐患。结合东亚经济体的实际特点,本文采用Aghion等(2004)提出的动态开放经济模型来分析金融开放对东亚不同类型国家(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利用东亚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差异,金融开放对于东亚不同类型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不同,金融开放缓解了东亚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动,但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亚的发展中国家要加快推进国内的金融体系建设,以降低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开放推动了资本在国际间的大规模流动,大量的国际资本在促进东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经济波动的隐患。结合东亚经济体的实际特点,本文采用Aghion等(2004)提出的动态开放经济模型来分析金融开放对东亚不同类型国家(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利用东亚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差异,金融开放对于东亚不同类型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不同,金融开放缓解了东亚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动,但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亚的发展中国家要加快推进国内的金融体系建设,以降低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江西省6个样本县为实例,对县域金融宽度与金融深度的特征、成因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抑制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金融宽度显得非常不足;现行县域金融供需、产权等制度安排不适应以小企业、微小企业、农户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基础,县域缺少满足小企业、微小企业、农户金融需求的金融机构层次;县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深度总体上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当前迫切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金融变革、创新与开放等手段来改善县域金融结构、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功能与打破金融效率低下的僵局。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金融功能,服务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认为,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创新维度下丰富了产品体系,发挥金融风险管理功能;在协调维度上协同现货市场价格,履行价格发现功能;在绿色维度上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完善绿色资本形成功能;在开放维度上竞争全球金融体系话语权,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在共享维度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践行共同富裕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