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世界储备货币规模过度增长和欧元逐渐替换美元、英镑赶超日元的结构变化是1999—2007期间世界储备货币变化的两大特征。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国际经济交易规模的不断上升导致国际储备货币规模的上升,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和汇率水平决定其在世界储备货币中的结构变化。世界储备货币过度增长带来诸多负面后果,短期内控制储备货币发行国经常项目逆差和货币发行规模、非储备货币国家适度持有和合理利用储备货币,长期内构建与经济实力结构相适应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储备货币的过度增长。  相似文献   

2.
中央银行调控经济,是依据现代银行货币创造机理,根据经济增长的需求确定货币供应量,有选择地采用一些操作工具,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合,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最终达到货币与经济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衡量货币供应是否适度的判断标准是把货币供应同物价和经济增长之和进行比较,本文在对其提出修正的基础上,指出由于货币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分流了货币供应,导致货币需求的内部结构发生了调整,作用于实物经济的货币供应明显不足,由于分流货币供应的因素较长期存在,因此,物价的持续低迷很可能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4.
论货币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商品或一般等价物,而西方经济学则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任何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本文认为:我国传统货币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对货币本质的认识都存在偏差,前者的理论只适用于金属货币经济,不适用于信用货币经济;而后者的理论则只是描述了货币的表象,没有涉及货币的本质内容。本文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利用这一观念能较好地描述各种货币形式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5.
货币演进:货币替代与货币合作的综合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货币发展也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当前普遍的信用本位货币制度下,货币单一化表现为国际货币一体化,其实质是世界货币信用化。世界货币信用化和货币一体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货币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实现的途径是当前多样化国际货币的归一。以货币替代与再替代表现的国际货币竞争将贯穿货币一体化进程。世界货币信用化需要超国家权威的国际货币管理机构,国际货币的融合需要国际合作。铸币利差的归属与分配,将成为货币一体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世界货币信用本位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开放经济下货币供给及货币控制目标的思考张耀,佟国栋,庞介民1994年,以外贸、外汇体制的重大改革为标志,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又前进了一大步,外部经济变量对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中国现实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机制呈现出新的特点,那么,货币当...  相似文献   

7.
铸币税即政府发行货币所取得的收入,一般可理解为货币发行成本和货币面值间的关额。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入小于其名义铸币税收入。政府可以从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得到的铸币税收入受制于三个因素:经济增长对基础货币的需求,经济的增长率以及货币需求对通货膨胀和收入的弹性。  相似文献   

8.
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放松货币,或者寄希望于货币宽松政策再次拉动经济,这是不负责任的。继续大规模投放货币的唯一结果是催生资本货币市场的恶性泡沫,而无法刺激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9.
开放经济是充满风险的经济,它既为经济主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使其遭遇前所未有的外部冲击,国际货币合作及国际区域货币是规避开放经济风险、降低开放经济成本的有效工具,它使货币的职能有了新的扩展。国际区域货币合作模式有三种,即欧元模式、美元模式、东亚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孙稳存 《新金融》2007,(11):34-36
货币升值会导致资产价格重估,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状况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另外两个关键因素。货币升值如果导致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资产泡沫就可能产生;反之,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条件下,货币升值不会伴随全面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削弱了本国产业的竞争力,那么货币升值可能仅仅导致不可持续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促使本国实现了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潜力得到改善,那么货币升值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长期可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11.
穆林 《中国外资》2009,(24):6-7,9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蔓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金融监管不利或缺失,但究其本质,则是全球经济失衔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规则的冲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所致,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出发,通过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2.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吴国培,童欣货币资金供应是发展经济的“润滑剂”.一定的经济增长需要一定的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不足可能导致经济疲软衰退,但过量的货币供给势必导致通货膨胀。因此,世界各国都把控制货币供给作为反通胀的主要手段,各国中央银行都把货币供应量作...  相似文献   

13.
国货币在其国际化进程中,流通范围不仅局限在国内市场,还扩展到国际市场。这样,市场对该货币的需求就不仅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还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该国货币当局在决定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及制定货币政策时,都要综合考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因素。而且货币的境外流通给监管和统计带来相当的难度,复杂的国际市场也使货币当局不易准确判断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14.
陈东琪 《中国税务》2011,(10):24-25
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往往是由于货币政策急剧变化。货币政策过松,货币、信贷短期增加过多、过快,导致经济大起。货币政策过紧,货币、信贷短期减少过多、过快,导致经济大落。因此,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是货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主权货币向国际货币演变过程中,其货币的各项职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货币的支付手段等基本职能是决定货币跨境发挥作用的基础.而货币的储备、汇率“锚”等调控经济的职能可以强化国际货币的国际使用范围。在当前国际金融制度安排下,在同我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的地区渐进的推进人民币的基本职能有利于减少人民币直接国际化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为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缺陷.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沐 《金融纵横》2001,(10):30-32
随着全球跨国经贸活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和前所未有的深度将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全球性货币的需求。在当今世界上,除美元作为主要世界性货币外,欧元、日元等也发挥着一定的世界货币职能,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万存知 《金融博览》2013,(19):40-41
之前提到的“金融空转”,可视为货币失速,即货币对经济的推动力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且发生在主要国家。这种货币与经济的失配,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作为的表现,暂且约定为在发挥职能过程中的迷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采用1952—2006年度和1990—2006季度的货币、产出和价格数据对中国在样本期内的货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了计量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货币供给有相当程度的内生性,实际产出要领先货币1—2年;短期内货币和产出、价格等实际变量之间相互影响,长期内货币供给被价格完全吸收,没有产出效应,货币呈现长期中性;在西方国家的货币超中性在中国也得到了实证。取1990年为结构变换点,经济转轨并没有改变货币、产出与价格间的基本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应采用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应量是否合适,可以从实际货币供应量与中性货币供应量的差异角度来进行分析。中性货币供应量是指与一国经济自然增长率和正常货币深化系数相适应的货币供应量。本文通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计算出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和货币深化系数,从而得出相应的中性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套评价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书榜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13-113
全球化条件下货币当局政策博弈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全书以新开放宏观经济学和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对全球化条件下面对全球通货膨胀、全球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失衡3种经济状态时货币当局之间政策博弈的特征和结构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研究,并对中国货币当局在3种经济状态下的现实策略选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探讨了进一步优化中国货币当局策略选择的未来路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除了在货币金融学术理论方面具有创新性,还能密切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