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近年来不断累积,导致担负一方经济建设重任的地方政府背负着巨大的偿债压力。金融生态环境决定了市场主体的外部融资条件,势必也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然而鲜有学术文献尝试探讨二者间关系。鉴于此,本文以2006-2012年期间的省级城投债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为地方政府筹措资金创造条件,有效地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地方的经济基础越好,当地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越低,这在财政分权程度也比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越高,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越低,尤其是在法律环境相对薄弱的地区。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能够提供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影响因素方面新的经验证据,而且对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财政金融关联"视角,利用2015至2020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金融营商环境与实体企业融资约束三者间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融资约束存在正向推高关系,而良好的金融营商环境对实体企业融资约束存在负向抑制关系;异质性检验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对民营实体企业、中西部实体企业融资约束的推高作用更强;交互效应结果显示,金融营商环境的优化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企业融资约束的推高作用.因此,提出改善地区金融营商环境、对差异化企业性质实施优惠帮扶政策以及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缓解实体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地区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风险之一是通过市场化的渠道长期影响企业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造成负面影响。笔者立足于我国信贷市场中金融分割的特征,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区企业债务成本与负债水平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在金融“结构分割”与“地理分割”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仅加剧了本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由于存在融资渠道的差异,相比于更具有隐性债务特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非标准债务,城投债等相对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标准债务并未影响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文章的机制分析还发现,基于中小银行发展的金融“结构分割”弱化,以及省内较弱的金融“地理分割”,均可以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对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以上研究为如何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入实体经济中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2005—2017年宏微观数据,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且在不同产权下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一方面加剧了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导致其投资不足,另一方面加剧了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其投资过度。研究还发现,金融分权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金融隐性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两类企业投资效率的负效应,金融显性集权削弱了地方政府债务对非国有企业投资不足的负效应,但对国有企业投资过度负效应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地方政府债务影响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路径。应优化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结构,完善金融分权制度,为企业提供良好投融资环境,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进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牧扬  潘妍  余泳泽 《金融研究》2022,508(10):1-19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9年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信用下滑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提高和融资成本上升。(2)社会信用通过影响市场金融资源供给和政府债务需求进而影响隐性债务规模与融资成本,但上述机制在有无“刚兑信仰”情境下存在差异。(3)对比新《预算法》和“43号文”出台前后社会信用对隐性债务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债务管制显著提高了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程度。虽然政策前期金融市场更多呈现出一种观望态度,但违约事件打破了金融市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刚兑信仰”,隐性债务发行受到的市场约束力度显著增强。本文对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理解当前债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未来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是在地方财政压力、官员晋升压力背景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承担了更多政府功能,使其投资效率低下。金融生态环境决定了平台企业的外部融资条件,势必影响其投资效率,然而鲜有文献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11-2015年省级城投债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金融生态环境所具有的缓解融资约束,降低政府干预两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及其维度对平台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越好,该地区实体经济基础越发达、金融发展与政府治理水平越高、法律制度环境越好,平台企业融资成本越低,这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造成的投资不足现象;政府治理能够抑制平台企业过度投资;法律制度环境能够抑制平台企业过度投资,法律制度环境与政府治理对提高平台企业投资效率存在替代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平台企业经营市场化改革,防范与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高其投资效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冯曦明  张仁杰 《财政科学》2021,70(10):32-48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以中国式分权体制为逻辑起点的研究框架,阐明了由分权导致的税收竞争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作用效果、空间溢出效应及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税收竞争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不仅存在一个先缓解后加剧的U型曲线关系,还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其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表现为加剧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中东部地区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西部地区与之相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税收竞争、税收努力以及预算软约束的调节作用下,税收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具有"阶梯式"下降非线性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金融作为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的新金融模式,其跨区发展速度快与冲击力度大等特点对区域金融风险乃至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言具有两面性。本文选取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缓解本地区金融风险,但在跨区溢出中会增加周边区域的金融风险,长期影响尤为明显。影响机制表现为:数字金融通过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和融资约束降低本地区金融风险,但跨区发展时会导致金融竞争增加,加剧融资约束,增加周边地区金融风险。进一步地,根据数字金融发展和金融部门的结构体系特征,数字金融在使用深度方面发挥效力,在支付结算与信贷业务中表现突出。在金融部门结构体系中,政府、企业、银行部门的风险对数字金融较为敏感;在地区发展特征中,数字金融对经济发达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管控区域金融风险要根据数字金融发展特点的两面性来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地方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为了避开国家有关法规的限制而设立的一种投融资中介.一个时期以来,这类中介在履行行政管理的职能、实现公共利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融资平台争相扩大融资规模,也导致地方债务规模迅速扩张、债务风险积累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应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我国的预算制度,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偿还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还应创新城市经营模式,实现城市资源配置与社会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应该充分肯定现阶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正确认识融资平台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不应该盲目夸大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一、准确认识融资平台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一)融资平台债务公司不等于地方政府债务尽管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巨额的债务规模蕴含着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但我们也应客观地认识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金融安全战略,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构建动态SDM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均存在空间依赖性,并且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负向直接影响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结构异质性看,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分别存在负向和正向的直接影响,以及正向和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使用深度仅存在负向直接影响。从区域异质性看,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为正向,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效应均为负向,而西部地区存在负向直接影响和“由促转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从动态视角揭示了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机制,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蔡丽 《投资与合作》2014,(10):88-88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湖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地方融资平台的推动下促使湖南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也开始不断的扩张.目前来看,湖南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日益的暴露出来,因此湖南应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分析以及管理,这样才能使湖南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得以缓解.本文将主要从湖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状、债务风险体现、债务风险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徐涛  张常青 《征信》2020,38(3):88-92
选取金融发展水平、财政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指标,对26个省份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并进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存在门限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限也越高,一旦超过门限值,地方政府很难通过融资来缓解债务,地方政府可依据金融发展水平来调控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选择的优先目标,不应当是方便地方政府融资或降低融资成本,而应当是约束地方政府过度融资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膨胀,已经引起了宏观经济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  相似文献   

15.
地方融资平台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而其债务规模的持续增长给市场化转型增添了压力,不利于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选取2009-2019年2489家地方融资平台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分权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分权显著促进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扩张;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效应主要体现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中的城投债务和长期债务,融资约束是金融分权债务扩张效应的作用渠道.此外,金融分权的债务扩张效应在基础设施、民生相关行业的地方融资平台中更加明显,新《预算法》实施后该效应减弱.本文的政策建议包括,重塑金融垂直管理体系、加快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改造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地方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然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挤占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加剧了制造业企业的融资困境,这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文章结合2011—2020年地级市政府层面的债务数据和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数据,从微观角度探究地方政府债务与制造业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负债越多,制造业企业将面临更强的融资约束,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和审计质量低的企业也会受到更强的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政府债务对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较低。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缓解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影响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偿还压力大、偿债能力弱,尤其是县级政府收支矛盾突出,新增债务接续难度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渠道窄、资金成本高。其成因除了历史体制因素和政策环境变化外,主要在于地方政府金融运作意识有待提高、融资平台市场化运作能力偏低、社会资本参与地方建设积极性较弱。为此,在地方政府积极创新融资模式的同时,省级政府应主动统筹施策,建立三级融资平台互通共济机制、成立省级纾困基金、规范PPP模式、发挥省级政府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推进融资平台分类管理与市场化运作改革、构建金融专才调配机制、定期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有效增强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字金融在缓解流动性约束、提升居民融资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助推居民杠杆率短期内快速攀升。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年面板数据,对数字金融的债务扩张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推高居民资产负债率,数字金融存在债务扩张效应且具有典型的“长尾”特征;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支付机制、融资机制和投资机制三种渠道实现债务扩张;数字金融与资产负债率的关系受到传统金融发展的影响,传统金融发展水平越低,数字金融的杠杆提升效应越强。综上,本文认为,满足普惠的需求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数字普惠金融”并不等同于“数字金融”+“普惠群体”。为降低居民负债尤其是“长尾”群体的负债风险,数字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应精准分析客户需求的合理性,而需求方应加强风险意识,量入为出、合理负债,政府也应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19.
摘要: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风险来源。本文选取2008-2019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债务指标,基于私人投资行业异质性和债务融资渠道差异,深入探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地方政府债务挤出私人投资。分行业来看,债务对房地产投资和非房地产私人部门投资存在非对称的影响效应,强挤出房地产投资,对非房地产私人部门投资存在微弱的挤入效应。(2)分债务融资渠道来看,相对于地方政府公开债务,非公开市场债务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更强,并且公开市场债务有利于非房地产私人部门投资。因此,后续应加强金融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和继续优化债务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推动普惠金融创新实践进程中,数字技术与金融业态的深度融合能否有效缓解实体经济长期面临的融资困境亟待被进一步检验。基于中国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对数字金融是否有助于纾解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约束难题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效应在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和金融欠发达地区企业中尤为突出。研究还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两个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重新测度融资约束指数和开展不同维度的纵深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为此,本文认为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应当注重发挥数字金融的普惠性特征和长尾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