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本文从政府约束性“资源”分配的视角,检验偏向性减排目标分配能否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方面推进中国区域间共同富裕整体进程。通过手工整理中国城市层面“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数据,研究了偏向性减排目标分配对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及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十一五”规划以来制定的减排指标具有明显的区域偏向性,表现为对欠发达地区给予较低的减排指标而对发达地区施加较高的减排指标。第二,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会显著减缓发达地区粗放式经济增长,提升其绿色经济效率。这一偏向性分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第三,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通过抑制投资潮涌、缩紧污染型企业投资环境等途径减缓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以上结论为通过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制手段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而实现区域间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余泳泽  潘妍 《经济研究》2019,54(3):150-165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并存的现象。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4年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尝试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视角去解释这一现象。研究发现,在以GDP考核为主的"晋升锦标赛"机制下,地方官员为获得晋升机会通常偏好于采用"层层加码"和使用"之上"、"确保"等硬约束词汇的方式制定经济增长目标;以"层层加码"和"硬约束"的方式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将显著抑制服务业结构升级;中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主要通过影响要素资源在服务业内部的配置来抑制服务业结构升级。上述结论表明,弱化经济增长目标考核是当前阶段促进中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产业价值链分析,指出在原有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下,中心、外围国家的产业人才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明显的不匹配.对此,本文运用均衡匹配搜寻模型,以产业因素变量和搜寻成本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将就业匹配变量内生化,运用比较静态方法分析表明:提升产业适应系数、降低搜寻成本可以提高搜寻效用.产业转型是中心、外围国家分别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达国家进行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从依靠要素投入到依靠生产效率提高转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分析了如何通过"治理结构"选择和"所有权配置"安排来优化物流外包合作关系,激励专用性资产投资.此外,利用调整的GHM模型证明了对合作所依赖物质资产拥有所有权的一方具有较强的专用性投资激励,由于双方专用性投资对各自成本收益的影响均表现为边际递减,所以对资产的"共同所有权"为合理的所有权配置形式.研究结果证明在物流外包中引入融资租赁,既可以形成稳定的"治理结构",又可以通过物流外包合同与融资租赁合同相关联,改善所有权配置,从而降低"套牢"风险,激励专用性投资.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托宾模型,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物流业地区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物流综合技术效率不高;区域物流效率差异正在逐步缩小;东部地区物流效率较中西部地区略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区域市场化程度以及港口物流在区域物流中的重要性是影响区域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应着力强化各省、市、自治区物流市场化程度,建设全方位、开放、统一的市场和流通体系;提升区域物流技术投入与应用效率,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合理布局物流产业,防止地区条块分割,促使物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投资转变,强调区域物流的有序竞争;加快港口物流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借助1996-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整体较低,均值仅为0.268,但是呈稳步增长趋势.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之间的研发效率差异较大.制度环境、企业规模和企业在技术消化吸收经费上的支出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政府政策支持没有使研发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变动对研发效率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创新要素集聚、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创新要素集聚对于科研机构创新效率具有负影响,对于高校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企业的影响为正。政府支持对于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而对于企业具有负影响。制度因素对于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效率没有明显影响,而对于企业具有明显的正影响。人力资本对于高校和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影响。FDI因素对于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正的外溢效应。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对人力资本的知识和健康投资,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才能实现更快的创新产出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SFA的方法计算了我国35个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将35个行业分为7类分别衡量了全要素生产率各组成部分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998~2008年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7%,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表现为负增长,而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表现为正增长;从总体上来说,技术进步在能源效率提高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对于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规模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对于以技术竞争为主的行业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技术效率改进对于各行业能源效率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国有企业比重越高、企业规模越大、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行业的能源效率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技术势能"假说,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种"技术势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国内投资的挤入(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FD I对高技术企业国内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规模增加越快挤入效应越明显;"技术势能"的扩大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但在2002年前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在"技术势能"三个组成中,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率的差距抑制了FD I的挤入效应;国内企业的TFP水平对国内投资具有正效应,外资企业TFP水平提升对国内投资具有抑制作用;FD I的进入首先对大型企业投资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正在逐步减弱;挤入效应并没有显著倾向于国有企业;潜在市场规模对资本挤入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在FDI技术外溢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门槛条件",并基于"技术势能"假说,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外商投资规模、技术势能与潜在市场规模对FDI技术外溢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门槛条件",只有三者在适度值范围内技术外溢积极而显著,并且与技术外溢存在着倒"U"形曲线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技术外溢的"门槛条件"有所提高,外溢效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