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夏冬 《中国外资》2008,(6):63-65
本文详细的叙述了寿险公司计提责任准备金的各种常见方法,分析了不同责任准备金计提方式对利润释放的影响,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公司计提责任准备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论寿险资金特点与运用范晔我国寿险资金来自寿险公司的自有资金及投保人交纳的保费("他有资金"),而且主要是后者。寿险资金主要由责任准备金或叫保单准备金、未满期责任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特别准备金、给付准备金等构成。一、我国寿险资金的特点第一、债务性、...  相似文献   

3.
合理、充足计提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能否长期稳健经营的关键。从保险运作机制看,计提责任准备金十分重要。“准备金”在不同背景下有其具体含义,以两全保险为例,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对保险公司具有实质影响。责任准备金对不同人的利益不同。同时我国寿险责任准备金制度还存在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数年龄分布假设FAAs是分数时点寿险净保费责任准备金计算的必要依据,假设方法的合理与精确程度决定着相应责任准备金等精算数据的计算精度。提出一类基于有理插值技术的分数年龄死亡分布的新假设方法——NRIM假设,此假设弥补了以往有理假设方法存在的不足,将更多死亡信息引入到分数年龄死亡率的估计中,进一步提高了估计精度。基于NRIM假设,研究了终身寿险分数时点净保费责任准备金的测算问题,得到了其理论计算公式,探讨了调节参数变化对该责任准备金计算的影响及其取值范围。最后,与RIM假设下的数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NRIM假设下的寿险分数时点净保费责任准备金的取值范围有所变小,但其随着调节参数趋于无穷时的收敛速度加快,计算结果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寿险责任准备金是投保人的积存金,即满期后需要支付给被保险人的偿付金。这项资金积累越多,(并且积累数超过应提的理论责任准备金)表示企业用于准备承担赔偿或给付的资金越充足,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就越强。因此,管好寿险责任准备金,提高寿险责任准备金的积累率,是...  相似文献   

6.
张颖 《证券导刊》2011,(44):62-63
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回暖和寿险责任准备金曲线的上行.寿险公司四季度的业绩或将会有较为明显的改善;鉴于其未来业绩改善和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保险股未来修复的空间值得期待。根据天眼行业专家数据显示.保险股未来的涨升空间超过25%。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非寿险公司2001~2007年的财务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非寿险公司赔款准备金调整的动机,并比较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方法改变前后公司实现盈余管理动机的差异。研究发现,非寿险公司存在实现盈余管理的现象,相比规避递延税收的目的而言,管理层故意调整公司当年赔款准备金数字进行盈余平滑的动机更为显著。当公司当期盈余表现差于前一期时,管理者倾向于低估当期赔款准备金提升账面盈余;若当期盈余表现优于前一期时,则高估准备金平滑盈余。在当年承保业务不佳,赔付率较高时,非寿险公司具有低估准备金掩饰承保质量的动机。2005年非寿险业务赔款准备金评估方法的改变,显著增强了非寿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保险会计新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保费收入确认和准备金计量两个方面。由于绝大多数非寿险产品都能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保费收入几乎没有变化,因此新准则对非寿险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准备金计量上。新准则要求非寿险公司运用"三要素法"计量准备金,这将使得非寿险公司的准备金计量方式、财务管理模式和利润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对非寿险公司产生近期与远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险业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实践中,寿险公司有近40%的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而负债实际上主要仍以账面价值计量。当资本市场利率与寿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反向变动时,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会计错配问题凸显。本文以2010年1月~2014年9月间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和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为代表,分析利率变动对中国人寿的资产负债影响,进而分析会计错配所引发的净利润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变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现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在当前会计准则和监管框架内,建议寿险公司增加传统保障型产品的比例,改进寿险精算准度,加强准备金核算方法和假设等会计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10.
略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核算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保险业务准备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寿险公司最主要的负债之一,其计提的准确程度对确保偿付能力、客观反映经营成果有着重大影响。正确理解和把握它的提取原因、提取方法、核算方法以及它对利润的影响,对于保险公司加强财务会计核算、监管部门开展保险监管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波 《保险研究》2014,(9):11-11
资金运用是寿险公司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流动性溢价现象,利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现金流匹配思想提出了寿险资金运用的期长优先原则,并进一步给出责任准备金的两个投资法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广义责任准备金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了其在寿险定价和红利计算中的应用。应用分析表明,寿险预定利率主要由长期利率所决定,分红寿险的利差红利水平则主要取决于长期利率与预定利率之间的差距,这个结论为我国改革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政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与传统的概念相比,广义责任准备金能够更加深刻地反映出流动性溢价下寿险资金的优化运用过程,实现了精算技术与资产负债管理在优化意义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寿险业务从1995年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业务的高速发展,寿险公司所需计提准备金金额也不断的增加。就2002年底的情况来看,除个别新开业的公司以外,几乎所有的寿险公司其准备金都至少占到了总资产的70%。如何更加合理的计算准备金,正确反映寿险公司的盈利情况和偿付能力,已经成为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关注的重点。因此对准备金做更多的研究和探讨将有利于寿险业的稳健经营,本文着重讨论的是长期传统寿险保单的准备金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验生命表是测算人寿保险业务责任准备金的依据,生命表的调整将会影响责任准备金的水平,进而影响当年的利润。2005年12月,保监会在其网站上公布了第二套寿险经验生命表CL00-03。按照编表小组的建议,该表将取代旧生命表CL90-93,用于寿险业务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如果这一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对非寿险原保险合同准备金按保险负债来确认、计量和披露,而本文所讨论的保险负债仅指非寿险原保险合同准备金,即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应计算非寿险业务的负债久期,对久期大于一年的业务应选取适当的折现率对业务的现金流进行折现。基于以上需求,文章从精算原理出发,对现行我国非寿险业务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久期的常用计算方法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目前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文章基于严格的数学推导,给出了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久期计算公式,并在合理的假设下对该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化,提高了结果的实用性。文章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久期的计算进行了说明,并将计算结果与目前我国非寿险行业所采用的几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我国非寿险行业现行普遍采用的久期计算方法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久期存在着低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 长期性人身保险多带有储蓄性,因而业务的盈亏不能简单地以保费收入减去伤残(死亡)给付、税金和费用开支,而应将尚未履行的给付责任因素考虑进去。寿险的危险分摊不但要从空间(承保面的广泛),而且还要从时间上(若干年的连续性)来求稳定,即以丰补欠达到业务经营上的财政稳定。这样保险人就须提存寿险责任准备金来承担末了和预期责任,以承担较长时期的危险分摊。寿险责任准备金提取公式:  相似文献   

17.
索赔准备金通常是非寿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份额最大的负债之一。在确定非寿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偿付能力方面,都依赖于索赔准备金负债的准确评估。基于索赔准备金评估的两类数据结构,系统梳理了聚合数据结构和个体数据结构下的各种索赔准备金评估模型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有待深入探索和进一步扩展的新思路。这些研究不但对提升我国非寿险精算学科的统计分析体系、促进我国非寿险精算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而且也可以为国内财险公司的随机性索赔准备金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务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2009年在上市保险公司真正和以落实。新准则对寿险业务规模、结构、责任准备金、内含价值有重大影响,在督促寿险公司规范经营的同时也给其在市场份额、保障产品开发和销售、应对监管部门考核等方面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9.
《税收征纳》2007,(10):I0015-I0016
现将保险企业非寿险业务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所得税前扣除问题通知如下:一、保险企业非寿险业务在本期依据保险精算结果计算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大于上期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余额部分,准予在所得税前扣除;小于上期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差额部分.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自恢复人身保险以来,业务发展迅速,1989年末仅储蓄性险种收入保险费已达40余亿,但其核算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关键在于现行的责任准备金提存公式不科学合理,难以对长期寿险进行单独核算,导致长期寿险盈亏争议。一、现行长期寿险责任准备金提存公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