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在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了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并答记者问。一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  相似文献   

2.
傅进  王庆春 《金融纵横》2003,(1):F0003-F0003
12月7日,江苏省金融学会邀请人民银行总行货币政策司戴根有司长作《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形势及几个热点问题》的专题学术报告。戴司长在分析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形势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江苏省金融学会会长谢庆健主持。  相似文献   

3.
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将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相提并论.在2022年初举行的国新办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强调,将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这在凸显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货币政策理论的重大创新.从实践层面来...  相似文献   

4.
付平 《金融博览》2005,(10):8-8
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对金融调控及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那么,金融生态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如何?应该怎样改善金融生态,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  相似文献   

5.
上半年社会资金够不够用?下半年货币政策是“紧”还是“松”?对这些社会各界极为关心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7月15日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给出了答案。而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则为这两个报告“解题”。  相似文献   

6.
肖钢,江西吉安人,195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学硕士,副研究员。1981年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金融系,1991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1976年参加工作,1981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先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政研处干部、秘书处秘书、综合处副处长,资金司地方资金管理处处长;1989年,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4年,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1995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司长;1996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兼计划资金司(货币政策司)司长;1997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兼广东省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分局局长;1998年10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相似文献   

7.
摄影报道     
2021年12月22-23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温信祥司长一行调研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2021年12月29日,河北钱币博物馆获评河北省首家省级金融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暨轮值授旗仪式在河北钱币博物馆举行。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4日,《金融电子化》杂志社天津记者站成立暨金融信息化与安全研讨会议在天津隆重召开。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兼《金融电子化》杂志社编委会主任陈静、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总经理兼《金融电子化》杂志社社长吴树森、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副总经理兼《金融电子化》杂志社总编李沁芳、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苏东海、  相似文献   

9.
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人民银行调研。调研结束后,温家宝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及有关金融单位、主要商业银行负责人座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1日在中国人民银行调研时强调,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15时许,温家宝来到中国人民银行,看望调查统计司、货币政策司等司局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静 《金卡工程》2005,9(1):62-64
2004年11月19日,“2004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金融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这两者的结合,我国金融信息化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问题,吸引了金融界、信息产业界、新闻界及其他有关方面人士的高度关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所作的题为“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关键技术”的演讲,无疑是这个论坛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1.
赵洋 《中国金融家》2014,(8):140-140
“在信贷总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关键是调整信贷结构、盘活存量,而非一味放水。”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此前在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1998年以前的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金融创新对各国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产生强烈的冲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日趋弱化,同时,本文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创新对我国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冲击是稀薄的,货币供应量与产出之间仍具有稳定的相关关系。总之,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渐趋于下降,如何削弱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成为各国中央银行面临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涛 《西安金融》2004,(7):29-31
金融创新实质是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过程以及所引进的新事物。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和货币需求的影响,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中央银行在选择货币政策时应适应金融创新所做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2011年9月1日下午,中国国际金融展第十二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在京召开。其中,主题为"稳健与提升——复杂国际经济环境下的中国金融形势展望"的分论坛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主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  相似文献   

15.
2021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金融发展,国内货币金融环境从极度宽松回归相对中性,宏观杠杆率降幅明显,货币政策空间明显拓宽。2022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方面,房地产市场快速去杠杆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和盈利能力弱化并存,隐性债务严监管下弱资质城投的再融资风险和违约风险趋升。国际方面,中美两国经济金融周期开始错位,需警惕美联储加速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整造成的外部冲击。应对三重压力要求金融宏观调控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货币政策总量宽松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着力提振最终需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定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29日,金融电子化杂志社编委会在北京召开。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文四立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金融电子化杂志社社长、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总经理李文辉作了致辞。李文辉在致辞中提出,目前《金融电子化》已定位于“服务整个金融系统”,在此基础上要把杂志的品牌做强;开动脑筋、寻求突破,办出自己的特色;转换经营机制、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与IT企业的合作交流,更好地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金融形势同上年相比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这无疑为金融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提供了机遇。而事实上金融形势受制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由于增长乏力,资金需求不旺,整个金融运行就处于低迷状态,货币政策也受到制约。当然,金融改革和金融服务的改进以及货币政策的灵活应变会使金融运行出现积极变化,而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这方面很少作为,以致使金融功能的发挥滞后于经济增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的存在,1999年金融…  相似文献   

18.
金融开放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WTO的新成员,我国将履行金融开放的承诺,金融开放后将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给货币政策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瑛 《西安金融》2003,(4):33-34
金融创新的实质内涵是指在金融领域内部,对经营管理体制、市场资金交易机制、金融商品供给和组织机构等方式进行的创造性变革。一、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一般而言,规则性的货币政策以一国的金融市场为载体,运用市场化的间接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调控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企业、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最终达到货币政策的目的。(一)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1、金融创新降低了中介指标的可测性。金融创新使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的定义变得模糊,并且越来越难以观察、监测、分析。直接的影响是造成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计划资金司司长朱元梁: 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一、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年初以来经济金融运行态势及其主要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 工业和投资在去年高增的基础上继续加快,目前明显超过经济承受能力。今年头五个月,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3.8%,远远超过去年同期增长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