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孔蕾 《银行家》2001,(2):136-137
雷履泰(1770-1849),山西平遥县龙跃村人,其祖父雷金库把雷家发展成了一个大户人家.雷履泰少年时,有一个比较好的受教育环境,因父亲过早去世,家道中落,放弃读书,到平遥城内的商号当学徒,学习做买卖.先后进过几个商铺,后来到了城内北门头拐角一家宝房(即押宝的赌场).有一年正月,平遥城内西裕成颜料庄的二少爷李大全到宝房看热闹,看到一位英俊青年在揭开宝盆后,就能够立刻说出押宝者输赢的数目,聪俊异常,便问在旁的人,才知道这个青年叫雷履泰.几年后,李大全又在这里与雷履泰相遇,看到他英爽洒脱,气度非凡,便立即决定把雷履泰请到西裕成颜料庄,不久便委任其为汉口分号执事.几年后又调任京都分号负责.没过几年,西裕成颜料庄便发展成为在全国知名的商号.李大全的父亲李文赟去世以后,李大全继承父业,执掌号事,遂将雷履泰调回平遥总号委以总经理重任.  相似文献   

2.
谈到中国票号业,不得不说到日升昌。尽管对于其是不是“中国第一家票号”仍有争议,但是它的诞生开创了金融业的新纪元,树起了银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并一度操纵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而日升昌能享有如此高的赞誉,和当时雷履泰这个职业经理人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产生银行以前,就有了票号和钱庄。票号约有二百年的历史。清嘉庆二年(公元一七九七年),山西商人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颜料中的铜绿,须到四川采购,货款运送十分不便。于是创造了一种汇划的方法。凡客商往来,接收代汇,凭票据到汇往地点的分号或联号,如数兑收,这就叫做票号。汇兑时,按各地银色高低,路途远近,银根松紧,加收汇费。因为这种汇兑方法很方便,深受行商欢迎,甚至国家饷款、丁赋也托日升昌转汇。到清末,大清、交通两银行设立,票号才趋衰落。钱庄的起源,也远在一、二百年以前。钱  相似文献   

4.
普通的三进院子,前院五开间营业,中院办公会客,后院居住休息。营业区张贴着企业规章制度和一首古体诗,办公会客区里搭着西北典型的带桌土炕,后院门楼上挂一个御赐牌匾:汇通天下。你可能已经想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朝“天下第一号”:日升昌总号。没错,这是“五一”在山西平遥游览时日升昌给我留下的直观印象,含蓄有余而霸气不足。山西商帮称雄天下500年,鼎盛时期,山西票号在一百多个城市开设450家分号,并在俄、韩、日设立分号,经营金额达白银数亿两,掌控满清全国80%的资金流动,晚清官饷、军饷、税收等很大部分都由山西票号汇兑存储。作为银…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原址,有一个“中国票号博物馆”,在其后院正厅廊柱上,挂着一幅日升昌票号当年的木刻对联,上书:日丽天中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横批是:“丽日凝辉”。这“丽日凝辉”显然是因为“独居奇”,“奇”在什么地方呢?奇就奇在对面厅堂上的牌匾:“汇通天下”。  相似文献   

6.
有中国银行业“鼻祖”之称的山西省平遥古城内日升昌票号的主厅门上,悬挂着一块“汇通天下”的金漆牌匾。这是19世纪末,清朝光绪皇帝为日升昌票号帮助清政府将全国各地的赔款银迅速汇至北京,解决清政府当时图支付各国赔款而出现的财政危机御赐的牌匾,也是对日升昌票号“汇通天下”庞大金融网络的肯定和赞许。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在鼎蛊时期,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了450家分号,经营金额高达七八亿两白银,并将业务发展到了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从而形成了一个方便支付、汇通天下的网络。今天,以银行卡支付取代现金支付的观念和技术日益普及和成熟。在厚重晋商文化中浸染着的山西人,继续着他们在现代金融环境中实现方便支付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有中国银行业“鼻祖”之称的山西省平遥古城内日升昌票号的主厅门上,悬挂着一块“汇通天下”的金漆牌匾。这是19世纪末,清朝光绪皇帝为日升昌票号帮助清政府将全国各地的赔款银迅速汇至北京,解决清政府当时因支付各国赔款而出现的财政危机御赐的牌匾,也是对日升昌票号“汇通天下”庞大金融网络的肯定和赞许。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在鼎盛时期,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了450家分号,经营金额高达七八亿两白银,并将业务发展到了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从而形成了一个方便支付、汇通天下的网络。 今天,以银行卡支付取代现金支付的观念和技术日益普及和成熟。在厚重晋商化中浸染着的山西人,继续着他们在现代金融环境中实现方便支付的理想。[编按]  相似文献   

8.
还是在大学读书时,就有了一个梦想:到中国银行业的祖庭"日升昌"探访一番。直到今年6月初的一个双休日,才有机会得以梦想成真。在风和日丽的早上,旅游大巴载着我们一行人由河北省会石家庄出发直奔目的地——山西平遥而去。一路上,车内欢声笑语,窗外翠峰环绕,初夏的风夹着青草和花的香气伴着阵阵鸟鸣吹进车厢,  相似文献   

9.
灰飞烟天的是曾经富甲天下的显赫 ,几经流传的是当年全国金融中心的起起落落。看得见的地点场景依旧在山西 ,在平遥 ,在“日升昌”……看不见的故事和翻云覆雨且由不同的版本为您诠释。这里推荐的是“银行传人版”和“学者版”———  相似文献   

10.
山西票号     
票号在中国商业革命中产生一百八十年以来 ,在山西省平遥县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 :“人养好儿子 ,只要有三人 ,大儿雷履泰 ,次子毛鸿 ,三子没出息 ,也是程大培。”这雷、毛、程何许人也?乃山西票号“日升昌”的首创人 ,分别为该号的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他们都籍贯平  相似文献   

11.
许乃晶 《现代金融》2004,(10):10-11
明代以来,山西的潞州、泽州等地平原千里,阡陌纵横,处处桑叶遍地,家家机声唧唧,是全国三大丝织专业区之一。发达的丝织业和纺织业带动了染坊颜料业的发展,山西从事颜料、丝织品经营的商人将生意做到了北京、天津等地,而且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年终常有大宗款项托镖局运回山西。清嘉庆年间,各地起义、灾荒连续不断,社会极不安定。有一次某商  相似文献   

12.
日升昌票号——中国第一家票号,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掌握着中国的经济命运,对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日升昌由盛入衰的历程,并由此阐述内部控制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朝,全国一共有51家票号,其中43家由晋商创办.而票号的英文也被翻译为“shanxi bank”,西方人还将票号称做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票号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谈到金融,有几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资金、网络、人才和信誉.而清之晋商,在几点上都具备绝对的优势.票号在山西诞生,虽说自日升昌而起有少许偶然因素,但就全国范围而言,由晋商创办却是当时情势之下的必然:山西商人“富甲海内”,资金自然不成问题;晋商之发达使得全国各地都有分号,自然有了“网络”的雏形;人才,则来自晋商中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至于“信誉”,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有了足够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4.
绪语 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晋商大院,如粒粒珍珠镶嵌在黄土高原上,虽历经风雨,依然璀璨夺目,成为晋商辉煌历史的不朽见证。明清晋商成就斐然,驰骋商场几百年,横跨亚欧,汇通天下。山西票号“日升昌”被称为中国现代各式银行的乡下老祖,太谷有中国华尔街之美誉。是什么成就了晋商昔日的辉煌?天时、地利、人和。更有其在从事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创造的商业财富和经商经验(精神财富)以及由此衍生的商业道德、商业思想、商业制度和商业组织等商业文明。  相似文献   

15.
日升昌     
每到日升昌。总有一番新的感受。踏着票号的足迹。我想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最近,借到山西开会之机,参观了平遥古城。除了对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筑留下深刻印象外,还侧重参观了以“日升昌”为首的多家票号,更是令人难忘。 “票号”是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亦称“票庄”或“汇兑庄“。票号初期主要经营汇兑业务,以后存款放款业务逐渐发达。到20世纪20年代末,票号相继停业或改组为钱庄。  相似文献   

17.
套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场中同时进行数种交易活动,以锁定无风险利润。[1]早在19世纪,经营票号的商人们已经在市场中寻求着各种套利机会,以赚取利益。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一是重庆银根紧缩、农作物丰收时,重庆票号力图期票的故事,二是云南放贷利息不断上涨时,山西票号运送现银到云南的例子。同时,本文利用现代金融理论,深入分析这两个事例中,票号是如何套利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于8月2日至8日在哈尔滨召开经济合同理论讨论会,参加者有来自河北、黑龙江、四川、上海的社会科学院,有工商总局暨天津、辽宁、江苏、山东、四川、长寿、鸡西、沈阳、广西等地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有江苏供销合作社和上海第一商业局,有人民大学和北京、湖北、山西、陕西、上海等地的财经院校或商学院,有经委法规局、人大常委会经济法室和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等43个单位的代表73人。  相似文献   

19.
天津,上世纪初中国金融业历史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地名。早在公元1797年,天津开办的日升昌票号就以首创中国汇兑业务而名垂中国金融史册。在20世纪40年代,天津的老金融街解放北路上设有49家国内外银行,其中12家国内银行的总行设在天津;有270多家国内外保险机构,还有功能完备的证券交易所。如  相似文献   

20.
建和集团利用固体工业废渣低成本生产水泥,并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合作生产的"三板一柱"集成装配式节能抗震房屋,在山西、北京、四川、安徽、河北等地兴建了样板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