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中艳 《金卡工程》2010,14(9):223-224
我国《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自本款规定出台以来,学者们对由本款规定所引起的诸多法律问题的争议未曾停止,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将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规定的法律性质、"使用"的行为方式等若干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2005年2月2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五)》第二条在刑法第196条第一款第(一)项"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情形中增加规定了"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进一步完善了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至此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或者是使用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或者是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方法,诈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然而关于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适用中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下列若干问题的探讨,旨在正确认定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3.
信用卡是一种先进的支付、信贷和结算工具,是由银行或专门的信用卡公司签发给资信可靠的用户的一种信用凭证。根据《刑法》第196条之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作废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以及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下面对该罪的基本特征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根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使用伪造或者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恶意透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近年来,随着信用卡的推广普及,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案件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5.
朱锡平 《金卡工程》2008,12(4):45-48
本文以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现象为切入点,简略梳理了刑法理论界和实物界的观点,在借鉴美国等国刑法相应规定同时,对刑法典第196条第3款立法旨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探讨牵连犯、事后不可罚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应按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李贞 《金卡工程》2009,13(9):148-148
对于信用卡犯罪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刑法修正案(五)>的立法价值,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然而,任何一项的立法都不会做到尽善尽美,必有其存在的缺陷.诸如多数学者对单位不能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表示质疑,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定盗窃罪的法律设定更是受到多数人的抨击.现抛开条文规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谈,单就信用卡犯罪的刑事立法的技术以及模式而言,笔者认为也有可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相似文献   

8.
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以下简称刑法解释)的公告,明确了骗取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属于诈骗公私财物行为。这一法律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国内居民使用国际信用卡的频率越来越高,网上交易的普及也使国际信用卡成为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我国外汇管理政策对国际信用卡支付的管理规定也在不断放宽,允许使用国际信用卡在特定范围内消费的项目可以购汇偿还。但是,面对面现金交易的逐步减少和网上交易的快速增长,与信用卡欺诈相关的信息数据盗窃案件也越来越多。在信息化时代,信用卡信息泄密事件反映了支付体系的脆弱性,但同时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理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汪惠芬  应轶勍 《金卡工程》2010,14(5):162-163
盗窃罪的既遂未遂的界分关系到正确适用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有效的打击盗窃犯罪,所以确定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界分标准对司法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判断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理论界上素有争议,而司法实践中对具体盗窃案件既遂的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接触说、隐匿说、转移说、失控说等判断盗窃既遂未遂的理论学说的分析,认为控制说能够帮助恰当的区分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并认为在司法实践具体运用控制说判断盗窃既遂时还需要结合行为时间、地点以及行为对象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金融秩序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中就将信用卡诈骗行为定义为独立犯罪,1997年修订《刑法》时,相关规定被纳入196条。依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恶意透支手段进行诈骗活动的犯罪。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将“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增加为信用卡诈骗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2.
信用卡犯罪并非一种独立的罪名,而是涉及信用卡的多种犯罪类型的统称,具体包括以信用卡为对象或工具的犯罪行为和妨害国家信用卡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信用卡犯罪可以表现为伪造金融票证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等。其中,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是专门针对信用卡而设定的。这些规定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防治信用卡犯罪的规范体系。从系统性角度上对这个规范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使人们对信用卡犯罪有一个整体认识,有效地防范各种信用卡犯罪,而且能够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实现对不同信用卡犯罪的准确定罪和适当量刑。  相似文献   

13.
汪培伟 《金卡工程》2009,13(9):132-132
盗窃信用卡、伪造信用卡犯罪目前在我国日趋严重,而司法实践中关于该种犯罪法律适用的若干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争议.本文以解决司法实践中相关疑难问题为出发点,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伪造信用卡犯罪行为的定性、相关罪名界限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抵税财物拍卖、变卖试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5]第12号)第二条规定,抵税财物是指被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税收强制执行而扣押、查封或者按照规定应强制执行的已设置纳税担保物权的商品、货物、其他财产或者财产权利。《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财产有关税收  相似文献   

15.
张庆立  王凌宇 《金卡工程》2008,12(10):60-60
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对于窃取他人证券股票账户及密码后,非法侵入他人股票账户与本人交易股票账户交易,并从中获利的行为的性质认识不甚一致,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较大困难.笔者认为对于该种行为的应当认定为盗窃罪较为适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以"被告的实际获利"作为盗卖盗买股票案件盗窃数额的观点,并作了进一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6.
骗领信用卡行为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骗领信用卡,是指利用虚假申请资料骗取发卡银行的信任从而获得信用卡的行为。199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审理利用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以伪造、冒用身份证和营业执照等手段在银行办理信用卡,骗取财物数  相似文献   

17.
雷杨 《金卡工程》2009,13(7):86-86
盗窃与诈骗是常见性犯罪,但也历来是较难区分的犯罪。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刑法》对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罪状规定得比较简单,直接以"盗窃"和"诈骗"叙明两罪的罪状,但没有明示两种犯罪客观行为的结构。本文拟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剖析,来对盗窃与诈骗两罪的界定作法理上的甄别。  相似文献   

18.
财经要闻     
《中国信用卡》2011,(9):8-9
三部门联合发文剑指"信用卡诈骗"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信用卡诈骗犯罪管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对以窃取、收买等手段非法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后在异地使用的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持卡人信用卡申领地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立案侦查、起诉、审判。  相似文献   

19.
"窃用"支付宝账户行为的性质不可一概而论,我国目前没有必要像德日那样增设"使用计算机诈骗罪"。在犯罪对象主要是被害人的情况下,"窃用"支付宝账户后的转移资金行为应该按照主要手段暨处分意识说来进行盗窃罪与诈骗罪的辨析;在犯罪对象只是计算机的情况下,倾向于认定为诈骗罪,只有在窃取他人账号后的冒用行为才认定为盗窃罪,实践中也要注意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区分。支付宝可以成为被骗的对象,而真正的被骗者却是平台背后的所有人支付宝网络公司,在冒用他人支付宝账户的情况下是存在三角诈骗情形的。  相似文献   

20.
信用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信用卡透支利率过高。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信用卡透支利率为日利率万分之五",折合年利率高达18.25%,远高于现行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