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博览》2003,(4):12-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负责人魏加宁博士领导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组"在国内比较早地提出将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与银行业监管两项职能分离.他认为,设立独立的银监会有助于增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金融保险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定的分离是会计准则制定的独立性体现,对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定分离由会计目标和监管目标的差异决定;从国际金融市场多年的发展经验和中国会计改革的成果来看,会计规定与监管规定的分离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会计规定与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与衔接,提升金融保险会计信息透明度,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乃至整个金融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入,人民银行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出去,人民银行职能得以调整.新的形势对人民银行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人民银行,则要不断推进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现行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使美国对其监管理念和监管体系进行反思.<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是美国在危机后进行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的立法尝试.新设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防范系统性风险、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加强金融衍生品监管、终结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状况等立法内容折射出美国金融监管理念的革新.我国应适度借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立法优质内核,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金融保险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定的分离是会计准则制定的独立性体现,对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定分离是由于会计目标和监管目标的差异而决定的,从国际金融市场多年的发展经验和中国会计改革的成果来看,会计规定与监管规定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会计规定与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与衔接,提升金融保险会计信息透明度,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乃至整个金融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危机前后美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立法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贷危机前美国对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基本上不予监管,危机发生后,美国进行了立法改革,消除了监管机构的重叠,对场外交易建立了相应的交易制度和监管标准,加大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中美金融衍生品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应当吸取美国在危机前后的教训和监管经验,完善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监管.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业面临全方位的挑战,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监管将如何面对金融创新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以提高监管有效性.本文从风险监管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对金融创新的策略,首先按照五个原则调整监管理念和思路,其次应建立适应创新的监管框架和标准,改进传统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技术合量.最后提出同步推进相关改革营造适应金融创新的市场主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包容审慎是我国新经济领域政府监管权行使的重要原则.以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为例,考察表明互联网金融包容发展中广泛存在监管缺位,同时互联网金融审慎监管实践又表现为包容不足,这些极端的监管现状突出体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重大监管失序事件频发,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备受广泛质疑.以包容审慎监管来审视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遵循以科技创新、风险防控、金融特性为着力点的监管思路.在包容审慎监管原则的指引下,科学监管应主要集中于推进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改革,寻求多元监管替代机制,创新事中监管秩序和科学设计惩处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中央直属商业银行金融监管机制现状分析传统上,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同时借鉴国际上的相关经验,我国电开始对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监管。继证监会、保监会从中央银行分离后, 2003年银行监管职能又从中央银行分离,并成立了专门履行银行监管职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至此,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刘萍 《西安金融》2006,(6):15-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使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迅速增加.为了恢复经济增长,增强金融业活力,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计划.本文从日本银行业的坏账处理情况入手,介绍了包括日本《金融改革计划》、综合监管指南等改革内容,并提出我国应提高分业监管的综合效力、化解机构风险、提高监管的透明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部门对中央直属商业银行的监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监督》2006,(5):25-27
一、中央直属商业银行金融监管机制现状分析 传统上,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同时借鉴国际上的相关经验,我国也开始对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监管。继证监会、保监会从中央银行分离后,2003年银行监管职能又从中央银行分离,并成立了专门履行银行监管职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至此。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王希娟 《济南金融》2002,(12):16-17
按照“坚持改革、合理分工、管监分离、集中监管”的改革原则,结合当前基层人行监管职责的调整,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面临着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行政管理职能这一新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基层人行如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促进银行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问题及其深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机构对各类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和管制.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监管体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还只是注重外部监管而存在重大缺陷,还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现行的分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监管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在金融创新背景下的监管协调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一、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监管缺陷要求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了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许多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存在机构监管真空.现有的监管体系不能有效覆盖特殊投资公司、对冲基金、评级机构等,导致许多金融风险不被监管机构所掌握或关注.金融业的银行、证券、保险子部门监管缺乏有效配合,风险和损失在监管分离的各子市场和无任何监管、信息披露的衍生品市场之间被杠杆性地放大.二是部分金融产品监管缺失.监管机构对跨行业、交叉性的金融新产品或金融衍生产品缺乏系统研究和分析,导致不能准确判断可能隐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金融衍生品风险监管改革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产品可谓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监管当局都在探索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加强监管.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各国衍生品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了各国监管当局提出的衍生品监管改进措施,并分析了这些措施的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16.
韩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监管体制是现代金融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廊坊讨了韩国监金融管体制的变迁、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997年金融危面后,韩国努力推进金融改革,其金融监管体制从多元监管体制演变成单一监管机制.近几年,韩国金融监管机构为了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继续据估计包括监管机构及法规在内的金融改革,包括引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推出<资本市场整合法>等.这将对韩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但也有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其中,国家开发银行被国务院作为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先行者,批准其在2007年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本文从宏观监管的角度,通过分析当前国开行商业化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深入剖析国开行的监管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国开行商业化改革后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战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金融稳定的概念,也是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之后,从微观金融风险监管向系统的、宏观的金融风险监管的重大职能转变.由于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工作刚刚起步,面临许多来自理论、法律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积极思考和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银行监管机构积极参与会计准则改革工作 会计准则应满足金融监管的需要,符合银行监管政策,这就促使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从宏观经济运行变动和金融创新发展的动态宏观监管的角度提出修订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重点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改革提出意见,促使会计准则朝着维护金融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计划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财政部于2008年3月推出了近80年来最广泛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该计划引起了美国金融界各方的普遍关注和争议,正式实施该计划尚需时日,但一旦实施必将对美国金融监管和银行业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次贷危机是促使推出金融监管改革计划的直接原因,也促使美国监管当局反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放松金融管制的实践和美国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弊端.改革计划并非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而是对伴随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实施更加有效的监管,促进多元化监管体系的有效衔接,建立一个更加灵活、更有效率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