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目的的关键。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合理确立董事会与行长的权力制衡机制,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业绩确认制度,改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班子薪酬制度,从而保证银行决策的科学化,最终维护银行各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系改革: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在上市之前借助外部咨询机构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薪酬体制。但是,随着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战略的调整、组织结构的变革、业务流程的再造,原来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本文将首先探讨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薪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代理理论和制度理论的视角,运用2008—2013年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对风险控制、企业绩效和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具有显著差异;企业绩效对高管薪酬有正向影响,中国上市银行已经建立起基于业绩的高管薪酬制度;风险控制对高管薪酬有正向影响,中国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与风险成本调整后的绩效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一、长期激励缺乏:现行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体系的一大缺陷 目前,银行对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基于当期业绩的薪酬激励(即短期激励)和基于长期业绩的薪酬激励(即长期激励)两种.而从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系(图1.1)和美国银行薪酬体系(图1.2)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单一,高管人员的薪酬结构中正规收入只有两部分,即工资收入和福利收入,收入结构中无中长期部分.而美国银行目前高层管理人员的长期激励收入已占收入的主要部分,并且已有愈来愈多的收入是依赖于长期激励计划的.表1.1分别反映出早在1999年,美国地区性银行前5名最高领导人的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及其相应的比例中,长期激励收入已占了高管收入的大部分,平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5.
华炜 《金融纵横》2004,(5):52-53,56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将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和偏好,并促进国内证券市场的稳定机制和定价机制发生变化。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这种大盘、垄断、业绩一般而预期向好的特点,使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对市场的影响表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两家银行)已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下面我们以这两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其上市可能给国内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特点的效益考核和分配体系 ,是发挥每个员工潜能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笔者就一线员工分配改革问题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各支行 (部 )将每月的实发工资划分三个部分。①岗位基本生活工资。该部分工资占工资总额 40 %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编拟出各个岗位的基本工资和各工种的基本工资 ,这部分工资分为三个档次 ,即主任、副主任、一般员工 ,每个档次的级差为 5 0元 ;②业绩工资。该部分工资占工资总额的 5 0 % ,按各人的实际业绩进行细化考核 ,以最小的核算单位进行统筹 ,多劳者多得 ,少劳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对16家中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合理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高管与董事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决定均有重要影响,但银行高管对高管薪酬决定几乎有绝对的影响力,最终使得实际支付的银行高管薪酬比均衡的合理水平高24.20%,并且这种不合理程度每年均存在。银行高管薪酬不合理程度也存在异质性,平均而言,股份制及城市商业银行最终支付的高管薪酬比均衡的合理水平高出25.12%,而国有商业银行为22.13%。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加强商业银行业绩考评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金融论坛》2003,8(1):52-56
面对加入WTO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业绩考评工作 ,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益。本文在明确业绩考评概念的基础上 ,对西方商业银行业绩考评的发展历程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此项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采用以效益指标为主的业绩考评体系 ,逐步建立起指标科学、制度完善的业绩考评运作机制。作者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开展业绩考评工作应遵循的六项原则 ,明确了设置业绩考评指标体系与确定相应目标值的方法 ,探讨了部门与员工利润指标的计算方法 ,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业绩考评工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沪深两市上市银行2006~2009年数据为样本,分析财务业绩、CEO薪酬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揭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市银行财务业绩显著影响其社会责任,但对社会责任的不同衡量指标影响方向相异;CEO薪酬对社会责任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但对财务业绩好的银行的激励作用显著小于财务业绩差的银行;资产规模与社会责任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性;控股股东性质显著影响上市银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面对加入WTO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业绩考评工作,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益。本文在明确业绩考评概念的基础上,对西方商业银行业绩考评的发展历程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此项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采用以效益指标为主的业绩考评体系,逐步建立起指标科学、制度完善的业绩考评运作机制。作者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开展业绩考评工作应遵循的六项原则,明确了设置业绩考评指标体系与确定相应目标值的方法,探讨了部门与员工利润指标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业绩考评工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代表着商业银行所在国家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实力。通过对10年来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有关中国商业银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国上榜的商业银行近10年来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绩效,但是,与国际大银行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为此,中国银行业应尽快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及运行机制,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bank entry in the Philippines from 1990 to 2006. The finding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on the dominance of competition effects from foreign bank presence which lead to the reduction in the profitability and overhead costs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These findings, which reveal that both the actual market penetration and mere presence of foreign banks seem to exert competitive pressure to domestic banks, imply that foreign banks may serve as an effective competitive force, reducing the excess profits earned by domestic banks and compelling domestic banks to update their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ir cost efficiency.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the findings on competition effects of foreign banks in the domestic banking system justify the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bank entry in the Philippines. The main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goal of banking liberalization in transforming domestic banks to be more competitive and efficient works considerably well in the case of the Philippines. Aside from the policy of easing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bank-specific conditions can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domestic banks. Therefore, a sustained improvement in the efficiency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requires not only liberalizing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but also on continued strengthening of domestic prudent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o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国内2000~2009年间上市银行利差率的决定因素按照银行经营的安全、效率和盈利指标,结合行业和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虽然股份制上市银行经营状况普遍优于国有银行,但其经营行为可能会部分抵消央行的利率政策,同时股票市场发展对银行经营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和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红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心脏"角色的银行业的分红问题。然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不科学的股利分配现象还普遍存在,如股利支付率低、分红频率不高等。因次,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无论对于银行业本身还是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商业银行股利分配的差异,探究其原因,并在借鉴美国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下,提出了通过税收政策引导资本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变银行盈利模式、建立多元化股权结构等措施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分红情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具有各种益处,但也同样会引发各种问题,诸如定价和境内战略投资者准入等等问题。目前而言,所存在问题亟待达成共识和得以妥善解决,从而实现双赢。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真正的蓝筹股在境外上市,不能不说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悲哀和无奈。就人才而论,中国投资银行完全具有作为中国工商银行的保荐人的能力,他们所缺乏的是风险意识。商业银行上市是否成功,不能凭空而论,只能在运营中去观察。政策选择不能为上市而上市,更不能为上市而引进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16.
双重信贷配给,指我国信贷市场对国有企业的信贷偏向(非均衡信贷配给,McKinnon,1973)和基于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的信贷配给(均衡信贷配给,Stiglitz和Weiss,1981)。本文采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1—2009年的数据,检验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双重信贷配给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入,民营上市公司遭遇非均衡信贷配给的程度减轻,而与信息透明度有关的均衡信贷配给的现象增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20家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本土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强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则在风险控制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方面具备竞争优势。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和劣势的成因,并对培育和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丁宁  任亦侬  左颖 《金融研究》2020,478(4):112-130
党的十九大报告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要求。商业银行作为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主体,更加关注因此而产生的成本效率问题,即考量银行自身是得不偿失抑或得偿所愿?本文基于2005—2017年间73家中国商业银行的数据,首先,运用SFA模型测算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其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成本效率影响的净效应;最后,采用边际动态检验方法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净效应的影响趋势。文章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会通过成本效应机制降低银行成本效率,但同时因其改善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升了银行的声誉,从而对银行成本效率施加正向影响。此外,文章还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净效应呈现U型趋势,表现为2007—2013年绿色信贷政策净效应负向影响加深,2014年后出现转好信号,现已越过U型谷底。因此,从长期看,绿色信贷政策将有利于银行成本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9.
张鸿武  王珂英 《海南金融》2009,(2):16-18,46
本文选取中国在股票市场上市的1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分析样本,通过2006年年报中公布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成长性四个方面对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了评价和排名,并联系评价情况提出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熊启跃  王书朦 《金融研究》2020,475(1):110-129
净息差是反映银行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对银行业净息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基于2004—2017年欧洲负利率地区102家主要上市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对负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的调整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利率降低(提高)会带动银行净息差下降(上升);(2)负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对政策利率调整,尤其是利率下调的敏感性明显增强;(3)不同特质性银行净息差对政策利率调整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规模较大、国际化程度较高银行的净息差对政策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低,以利息收入、零售业务为主银行的净息差对政策利率变动较为敏感。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负利率政策传导机制及影响领域的相关成果,探讨了负利率环境下不同特质性银行行为调整差异,为商业银行做好负利率环境下的息差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