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随着p2p网贷平台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p2p网贷利率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使得小微企业处于两难的境地。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出现业务瓶颈,多家银行争相抢夺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的贷款大蛋糕,却忽视小微企业贷款的需求,p2p网贷平台的兴起又将瓜分优质小微企业贷款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利润。本文将运用进化博弈的思想对三方行为进行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信用分析(上)□刘姝威在做贷款决策之前,商业银行必须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分析。信用分析是商业银行贷款决策的基础,也是控制信用风险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在全面、准确的信用分析基础上,商业银行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保证银行的贷款质量。信用分析的核心是评...  相似文献   

3.
企业现金流量与银行信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是降低不良资产,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而信贷风险又是主要风险。贷款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银行资产的质量,但反映经济效益大小的利润指标则可能会给企业还贷造成一种假象,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反映贷款企业现实货币资金的现金流量的分析,从而了解贷款企业的即刻偿债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务范围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企业越来越多,企业间的关联关系日趋错综复杂,某些关联企业钻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空子,大量占用银行贷款,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甚至逃废银行债务,给商业银行贷款带来严重风险。同时,由于一些集团公司盲目扩张,管理混乱,缺乏诚信,利用关联企业多头套取银行资金,往往某一环节出现资金链条断裂,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并导致商业银行出现贷款集中度风险和关联交易风险。  相似文献   

5.
张凯 《西南金融》2009,(3):27-28
向银行借贷是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但银行“难贷款”和企业“贷款难”一直是困扰银行和企业的难题,本文从自贡市信贷融资现状出发,分析了银企之间信贷供需错位的原因,对银行、政府、企业三方提出了齐心化解“贷款难”和“难贷款”困局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特别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企业集团为主的关联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关联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贷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业务范围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企业越来越多,企业间的关联关系日趋错综复杂,某些关联企业钻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空子,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甚至逃废银行债务,给商业银行贷款带来严重风险。同时,由于一些集团公司盲目扩张.管理混乱.缺乏诚信,利用关联企业多头套取银行资金,往往某一环节出现资金链条断裂,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商业银行出现贷款集中度风险和关联交易风险,如众所周知的“德隆事件”、“农凯事件”.“铁本项目”等。鉴此,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水平正在迅速提高,特别是实行五级贷款分类管理以来,各家银行的贷款风险防范意识、风险识别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银行在贷款风险分析中片面强调财务分析,对非财务分析,特别是对企业面临竞争环境的深入分析少之又少,贷款风险分析不全面,致使贷款风险识别和预警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诸多因素中,商业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最重要的深层次原因。本文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为克服银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社会情报网络,社会情报网络使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实现对称化。商业银行可以运用情报网络分析工具来获取贷款企业真实信息资源,为贷款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就当前我国的银行、企业的关系作了深层次的探讨和分析,强调商业银行必须坚持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商品交易关系、信用是银企商品交易关系的基础,以及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起银行提前清收破产企业贷款案例的分析,对此类案件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籍此为商业银行妥善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浩 《现代金融》2009,(2):25-26
2001年8月,为解决出口企业退税未能及时到账出现的短期资金困难,中国人民银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办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在对企业出口退税账户进行托管的前提下。向出口企业提供以出口退税应退未退款作为还款保证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和银行习惯性地称之为“出口退税质押贷款”。  相似文献   

12.
企业借款的陷阱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兵 《南方金融》2003,(6):58-60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断攀升,贷款质量的低下以及其隐含的金融风险严重地困扰着我国银行经营管理者,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和发展。本文主要从企业借款的动机人手,针对企业借款的陷阱,找出贷款风险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促进贷款质量的根本改善,从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3.
从"铁本"让银行"贴本"看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远  向斌 《南方金融》2004,(7):54-57
近年来从蓝田、银广夏、上海周正毅关联企业、深圳彭海怀兄弟关联企业到“铁本”等企业集团或家族关联企业贷款相继出现了问题。如何破解关联企业信贷风险这一难题,使商业银行不再因“铁本”而“贴本”,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燃眉之急,也是各家银行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以“铁本”为鉴,笔者剖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关联企业风险的“软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十分重要。频频发生的关联企业巨额贷款损失案件暴露出我国现行关联企业制度的缺陷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的漏洞。我国亟待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首先,国家要完善关联企业立法,从法律制度上保障银行债权;其次,商业银行应建立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关联企业信贷信息咨询系统,并做好对关联企业贷款的统一授信、贷前调查和财务分析,选择合适的借款主体和担保方式,在借款合同中设置预防性条款,加强贷后管理:最后.银行监管机构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郭平 《中国金融》2006,(8):48-49
为保证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专款专用,促使房地产项目资金在银行内良性循环,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实行封闭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封闭管理是指:对审批确定的房地产项目采取资金全程监控,使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及租售资金回流在同一账户内封闭运行。为了确保贷款安全,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封闭管理需要防范以下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一、供应链融资中的贷款管理问题 商业银行对已发放贷款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借款企业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以便能够到期还本付息,避免银行出现坏账。传统的融资模式下,银行对授信企业贷款的回收主要依靠授信企业经营状况产生的综合现金流以及担保品变现产生的现金流,很大程度上依靠银行的贷后管理,银行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在对中小企业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波动幅度较大,进而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方面受到较大影响。再加上,受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商业银行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够完善,资产以及信贷出现问题,银行之间存在恶心竞争等。在双重压力下,银行的贷款业务受到抑制,得不到较好的发展。目前,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的营销策略上,大多数都是较为普遍的方案,运用到实际贷款业务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怎样加快银行贷款业务的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进银行在这方面的营销策略。这篇文章首先介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目前的营销策略,分析当前在营销策略方面的不足,再提出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0月29日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以来,云南省商业银行下浮利率贷款占比上升,上浮利率贷款占比下降,利率总体水平低于全国,而经营效益大幅提升。为客观全面地分析这一现象,2006年一季度,人行昆明中心支行组织省级各金融机构对2005年的经营效益与贷款利率政策效应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本文拟从商业银行的盈利情况、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定价机制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去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日前,国内多家银行大力开展并购贷款业务,企业通过并购贷款缓解了资金短缺,而高利润的并购贷款业务也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几年来,国内一大批规范而有实力的企业所进行的并购重组活动日趋活跃,国内商业银行也大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近几年对商业银行信贷类资产的检查中,我们发现关联企业贷款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逐渐加大。部分关联企业为融通资金,采取互相担保的方式向银行套取信用和贷款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一些企业的担保总额已接近甚至超过其净资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此外,一些集团性关联企业不良贷款出现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警觉。为深入了解关联企业贷款的现状和潜在的风险,我处调研组深入北京市部分商业银行对此课题进行了现场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