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我国货币乘数变化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货币乘数的变化是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各个国家由于金融制度及金融深化水平不同,央行影响货币乘数的能力自然会有差异,本文从货币乘数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我国2001年至2007年期间货币乘数的变化及央行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货币乘数变化的分析,印证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货币乘数不稳定,不易控制;二是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存在反向运行,表现为当央行增加(减少)基础货币时,货币乘数下降(上升),使得相对于增加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减少)并不明显.这两个问题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分析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对于准确地确定货币供应量目标,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货币乘数影响因素的扩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理论的核心变量,在当代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乘数的大小和变化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监管部门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偏好的共同影响。本文在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进行扩展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货币乘数决定模型,并进行了实证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监管要求对广义货币乘数的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已不是决定因素,这也为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必要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电子支付清算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传统货币乘数的假设条件提出挑战.因此,本文就货币电子化程度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货币电子化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与银行存款结构,降低了现金漏损率,使货币乘数趋于放大,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周期性变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吻合性,以及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因此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由此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变量——货币乘数着眼,研究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期间货币乘数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动情况,以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共同作用下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来反映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效果。根据从2006年3月到2009年10月的数据,发现中国货币乘数总水平有所缩小,但相对美国货币乘数的巨幅收缩则仍然显得比较平稳,使我国得以运用相对较少的基础货币增幅换取了较大的货币供给增幅。同时,尽管在这段特殊时期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较大,但预测公式仍然保持了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有效性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是基础货币可控性降低、货币乘数不稳定及货币流通速度趋缓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还不宜改变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需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等措施来增强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界提出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的函数关系(M=B×K),从而揭示了货币乘数所体现出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对应关系。从199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采用货币供给量作为我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是否可控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个足基础货币,另一个是货币乘数。我国基础货币的供给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乘数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扩张基础货币的效率。货币乘数并不完全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不仅仅包括货币当局的政策变量,其间还受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经济因素的影响,这表明,货币乘数还带有内生变量性质。因此,对我国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借助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货币乘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9.
货币乘数还存在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货币供给内生性日趋增强,发达国家业已放弃货币总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反映出货币乘数论的前提条件已大大弱化,那么,货币乘数是否真的失效?本文从货币乘数论的起源、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入手,认为货币乘数的本质是描述货币创造的基本机制,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确实弱化了货币乘数论的基础,狭义的货币乘数论随着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的复杂性逐步失效,狭义的货币乘数已不复存在,而在更加广义的货币乘数和更加复杂的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央银行只有与其他监管部门配合,才能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增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货币供给内生性日趋增强,发达国家业已放弃货币总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反映出货币乘数论的前提条件已大大弱化,那么,货币乘数是否真的失效?本文从货币乘数论的起源、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入手,认为货币乘数的本质是描述货币创造的基本机制,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确实弱化了货币乘数论的基础,狭义的货币乘数论随着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的复杂性逐步失效,狭义的货币乘数已不复存在,而在更加广义的货币乘数和更加复杂的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央银行只有与其他监管部门配合,才能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增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使用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变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长期,我国货币乘数和电子货币使用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现金漏损率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对货币乘数具有双重作用,且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2)在短期,我国狭义货币乘数非均衡的自我纠正速度快于广义货币乘数;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使得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出现了同向变化的情况.这与长期的结果相反。(3)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是基本吻合的。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应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并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3.
邢学艳 《海南金融》2013,(7):13-17,32
"金融脱媒"背景下居民降低对存款的配置、资产负债久期缺口的扩大导致商业银行削减中长期贷款以及直接融资背景下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替代等三个因素使得近年来我国广义货币乘数出现系统性的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及证券投资等非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已显著影响到货币乘数效应,传统的货币乘数已无法全面地反映货币扩张的机制与过程。由于货币乘数系统性下降制约了我国长期使用的法定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因此中央银行需要更多地采取利率等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4.
在执行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中,作为中央银行操作目标的基础货币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稳定关系,即货币乘数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日本货币乘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利率下降引起非银行部门的现金/存款比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将支付变革影响因素引入经典货币分析模型,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个角度分析中国支付体系的升级对中国货币体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在支付体系中的持续渗透与应用,将通过放大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扩大货币供给;通过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现金转换成本、提高资金利率等方式,削弱企业对于货币总量的需求;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支付体系的金融创新将削弱货币收缩政策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但会放大货币扩张政策对于企业投资的刺激。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之谜与资金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货币流通速度最低的主要经济国家,中国货币之谜更存在特殊性。货币政策的多任务性影响货币供给形成过程,基础货币调整与货币乘数变动同时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货币当局的资产结构和公众的资产偏好分别影响着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形成中国货币之谜的根源,而消除流动性过剩也须借助转变货币当局资产结构和公众资产偏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支付是指用电子工具作为支付载体,利用通信和网络手段进行支付指令和支付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电子支付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支付行为和生活方式,也给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它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尤为明显,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电子支付方式加大了中国人民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难度和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从而削弱了人民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使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下降。因此,正确认识电子支付方式的发展对货币乘数带来的影响,准确把握电子支付广泛应用条件下我国货币乘数变动的规律,对人民银行合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期货币乘数变动与货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乘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乘数在1993年至2003年二季度期间保持上升趋势,而后至2007年一季度有所回落;我国货币乘数的长期走势主要受现金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影响。由于金融创新的出现,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性加剧,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偏离目标,加大了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虚拟货币的定义和分类,探讨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进而构建涵盖虚拟货币的新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货币供给理论。本文认为,虚拟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其与现实经济的联系以及与现实世界货币(传统货币和电子货币)之间的互动关系,虚拟货币对现实世界交易性货币的替代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如果将虚拟货币确认为非货币,则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虚拟货币的类型;如果将虚拟货币确认为货币,则会直接导致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增大。基于此,本文讨论了虚拟货币发行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就相关监管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乘数模型,分析影子银行通过分流银行存款、扩大社会信用供给对于货币供给的补充与替代效应,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及2002~2013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总体上扩大了货币乘数,但因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立场不同而具有明显"非对称性";在社会总需求扩张阶段,影子银行可以有效补充银行信贷供给不足,而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影子银行信用扩张对银行信贷形成替代;影子银行顺周期变化与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之间的矛盾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