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国近期货币乘数变动与货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乘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乘数在1993年至2003年二季度期间保持上升趋势,而后至2007年一季度有所回落;我国货币乘数的长期走势主要受现金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影响。由于金融创新的出现,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性加剧,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偏离目标,加大了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货币乘数影响因素的扩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理论的核心变量,在当代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乘数的大小和变化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监管部门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偏好的共同影响。本文在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进行扩展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货币乘数决定模型,并进行了实证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监管要求对广义货币乘数的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已不是决定因素,这也为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必要性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货币乘数不稳定,不易控制;二是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存在反向运行,表现为当央行增加(减少)基础货币时,货币乘数下降(上升),使得相对于增加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减少)并不明显.这两个问题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分析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对于准确地确定货币供应量目标,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子货币有效地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拓展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电子货币的发行会减少流通中的现金,降低基础货币的规模,导致货币乘数趋于波动,从而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机制,探讨央行货币政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1998年4月1日,我国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做出了重大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下调法定准备率,将法定准备金帐户与备付金帐户合并,降低准备金帐户利率。1999年11月,央行再次下调法定准备金率。根据一般货币理论,调整准备金比率是众多货币政策工具中效力较大的一种,它的变化会对一国金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产生较大震荡。本文将从广义货币乘数入手,分析这两次改革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已产生的总体效应。  相似文献   

6.
引入电子货币后的货币定义及货币乘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货币的产生影响着货币定义及货币乘数,由于电子货币的发展将减少流通中的现金,在银行准备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将减少,货币乘数将变大。在货币供应量将难以测度和控制的电子货币时代,央行可以考虑选取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使用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变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长期,我国货币乘数和电子货币使用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现金漏损率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对货币乘数具有双重作用,且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2)在短期,我国狭义货币乘数非均衡的自我纠正速度快于广义货币乘数;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使得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出现了同向变化的情况.这与长期的结果相反。(3)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指数不断上涨,已形成通胀现象。此轮通胀有多种原因,本文着重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解释通胀。首先分析货币供应量历年变化,并分析决定货币供应的两个因素,即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2007年的变化。其次,阐述了货币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直接原因——外汇流入过多,进行分析。文章简要评述了2007年央行实施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指出其暂时性,并提出从根本上缓解外汇储备增加对通胀压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对货币供给和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本文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和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对金融创新在我国开展后的货币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抑制流动性过剩,维护货币稳定、金融稳定成为央行调控的主基调,本文旨在对目前货币政策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在政策选择上的两难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减轻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以及加强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乘数稳定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乘数稳定性是中央银行必须时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货币乘数理论的框架下,可以有两种方式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货币存量的影响:一种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引起货币乘数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导致货币存量的变化;另一种是把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理解为基础货币变动,而不影响货币乘数。本文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剔除央行主动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后,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曹辉  张士云 《海南金融》2010,(11):10-14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我国连续多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央行被迫增发基础货币致使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在内外失衡时的作用受到影响。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VAR模型验证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实证检验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货币冲销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邢学艳 《海南金融》2013,(7):13-17,32
"金融脱媒"背景下居民降低对存款的配置、资产负债久期缺口的扩大导致商业银行削减中长期贷款以及直接融资背景下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替代等三个因素使得近年来我国广义货币乘数出现系统性的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及证券投资等非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已显著影响到货币乘数效应,传统的货币乘数已无法全面地反映货币扩张的机制与过程。由于货币乘数系统性下降制约了我国长期使用的法定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因此中央银行需要更多地采取利率等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相结合的新型金融业态,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了金融普惠性建设,但同时,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影响.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对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影响,从可控性及货币乘数方面分析了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深入剖析了对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和利率传导两个渠道产生的影响,并依据研究的结论,提出了优化货币供应量指标、完善政策传导机制及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统计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弋 《中国外资》2013,(8):62-63
电子货币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子货币的使用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加大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本文选取1994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电子货币对现金漏损率、存款准备金的作用,阐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发现,2011年以来迅速发展的银行资产创新业务,影响了真实货币乘数增速 近80%的变动,主导了M2增速;而央行调控的外生基础货币增速对M2增速的影响可以忽略。 2017年以来,金融严监管压缩银行资产创新业务,造成其派生存款增速下降,是近期我国M2 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金融监管维持高压态势,同时央行维持较低的基础货币增速,M2增 速将出现过快下滑,冲击实体经济。这对货币政策在“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实体经济”之 间寻求平衡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专利申请信息和相关专家公开论述,系统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演变、双层投放体系及其对金融体系、政策调控的潜在影响。研究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心化、双层投放体系设计下,定位于现金替代,对商业银行存款挤出及货币乘数影响较小。央行数字货币在保护用户隐私、提高监管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简化跨境支付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对现有第三方支付业务产生替代效应。央行数字货币也会影响以支付为重要入口的金融科技业务和数字金融解决方案输出业务的发展,但若数字货币支付交易数据能够在保证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向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开放数据分析接口,则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推动金融科技业务和金融数字化转型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变量——货币乘数着眼,研究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期间货币乘数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动情况,以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共同作用下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来反映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效果。根据从2006年3月到2009年10月的数据,发现中国货币乘数总水平有所缩小,但相对美国货币乘数的巨幅收缩则仍然显得比较平稳,使我国得以运用相对较少的基础货币增幅换取了较大的货币供给增幅。同时,尽管在这段特殊时期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较大,但预测公式仍然保持了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在分析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及原因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表外业务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理论分析结合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削弱了以货币供应量(M2)为中介的货币政策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影响货币乘数扩大货币供应量,从而导致政策调控效力下降。文章最后提出加强表外业务监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电子货币与纸币的区别出发,分析了这种新型信用货币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理论产生的多方面的冲击:电子货币使货币性质发生了变化;动摇了货币的主权化发行;对货币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改变了货币供应量计算的基数和乘数;对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