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成为学界争论的热点。基于正反馈交易视角,构建GARCH簇模型分析中国股指期货的股市稳定作用。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态度尚处于观望阶段;股指期货的引入能明显抑制正反馈交易者对股市交易的影响;股指期货市场建立后负面消息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比正面消息更大。  相似文献   

2.
引言 自2001年6月以来,中国股市持续下跌,系统性风险凸现,使得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在内的广大股票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对股指期货这种避险工具的需求陡增,加之2003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以中国股票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已经率先推出,使得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股指期货是否推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牛帅 《时代金融》2008,(9):57-59
随着我国一轮最大的牛市结束,大陆股市陷入低迷,上证指数一路狂跌到2000多点,并有可能继续下跌。政府一系列救市的政策都不能改变股市的现状,"大小非"问题依然是主导目前股市的主要力量。针对这一个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改变我国股市不能做空的现状,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就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一个全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对于市场投资者都没有经历过的市场阶段,股指期货究竟会如何影响股市?曾经助推美国股市走上13年长牛之路的股指期货,能否助推中国股市步上十年盛世牛市之道?本文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走过的历程入手,分析股指期货的推行可能会给我国股市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在证券公司、基金公司、QFⅡ和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中都有采用,但目前对股指期货套保运用最为广泛的是证券公司。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一直被证券公司广泛应用在融资融券、自营股票套保、“ETF+股指期货”套利等业务上。通过对上海、深圳、北京等地主要证券公司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证券公司应用套保会计时面临会计处理不配比、有效性认定标准高、套保认定标准苛刻、净资本双重扣减、计提风险资本准备增加成本等问题。特别是在套保业务已被机构投资者广泛使用的背景下,套保的会计处理与套保业务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本课题从股指期货套保业务、会计核算、内控、监管等四个维度入手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艳  任壮 《上海会计》2001,(10):32-34
一、股票指数期货的基本理论 1.股票指数期货的含义。股票指数期货是一种创新金融品种,它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买卖对象的期货,其价格高低以股指的变化为基础,到期以现金进行结算。它一般以点报价,每一份期货合约的数量为每一点代表的现金价值乘以指数点数。股指期货有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股指期货的基础资产并非实际存在的金融资产,而是一种假想的资产组合,其价值以指数点的若干倍来计量。第二,股指期货交割不是实物交割,而是采取现金交割方式。若股市指数高于期货价格坝u卖者向买者支付现金差额,使看多市场行情的投资者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内地股市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上市。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人们发现,股指期货空头与银行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6月9日发生的事情再一次验证了人们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叶弘 《金融博览》2010,(6):87-87
春节前后,政策调控前后夹击——前有突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有加快推出股指期货。虎年的股市,也以温和、温顺的姿态与投资者拱手相见,和气叉和谐。  相似文献   

8.
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会改变股市价格的长期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股市走势的关键因素是宏观经济形势,诸如经济增长率、利率、汇率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前景、企业赢利水平等经济基本面因素.股指期货只是一种新的期货投资品种,它本身并不能改变经济的基本面,对股市而言既不是利好也不是利空.它的推出会影响到股市资金的规模、股市结构和市场波动.但长期来看,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价格走势.  相似文献   

9.
现今中国内地的股市,已经进入不单纯是低买高卖才能赚钱的时代了。有了融资融券、有了股指期货,做多、做空一样挣钱。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把一些普通投资者的心挠得痒痒的。然而,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这般带有杠杆交易性质的投资品种背后所蕴藏的巨大风险其实不容小窥。  相似文献   

10.
2014年的股市,调整仍然是其主基调,股指能够维系在2013年的股指区间内运行,就应该是幸运的了。一转眼,2014年就要到了。2014年,中国股市走向何去处?这显然是牵动每一个投资者的话题。作为投资者来说,当然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的收成。不过,展望2014年,中国股市仍然难以乐观,调整仍然是中国股市的主基调。2014年,中国股市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其实并不乐观。从外部的形势来看,至少有两点对中国股市行情的向上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这一时点距199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着手对股指期货进行研究,已经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里,多少人对股指期货寄予厚望——完善交易  相似文献   

12.
<正>股指期货自从2010年4月16日在A股市场正式推出以来,市场对股指期货一直都是毁誉参半。每逢股市遭遇大跌或阴跌,股指期货就会成为投资者攻击的目标。而今年6月15日以来发生在A股市场上的股灾,更是将股指期货推向了风口浪尖。从今年6月15日到8月26日,上证指数暴跌2328点,跌幅高达45%。不仅投资者的财富大幅缩水,而且投资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股指期货终于在4月16日正式推出,这是中国股市的一场革命。中国股市从此结束了有着20年历史的单边市,中国股市从此进入到双边市时代。中国股市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做空机制,投资者在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论是做多还是做空都可以赚钱,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因此而提高,中国股市本身也有望从非理性向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4.
推出股指期货会改变股市走势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准备工作尚未完成,肘叉便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沪深股市中凡参股、控股期货公司的个股的爆炒。毫无疑问,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是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一大革新。一、什么是股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为股指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  相似文献   

15.
侯丹 《中国外资》2010,(18):185-185
一、中国股指期货上市的必然性分析 1.1外国市场的驱使 在我国大陆股指期货推出前,道.琼斯和摩根.斯坦利就推出了中国股市指数;2004年,芝加哥率先推出了基于中国股票指数的股指期货合约,其中包括中国电信、中海油等16种各行业的主要股票;2006年,新加坡推出新华富时A50;2003年,中国香港也曾推出基于H股的股指期货合约。而在此之前中国的股市只能买,  相似文献   

16.
有观点认为T+0的股指期货搞残T+1的股市,笔者对此难以认同。 由于套期保值需要,目前一些大资金在股指期货做空,由此出现主力做空股指期货现象,并由此导致净空单数量较大,有人认为这说明主力在做空、空头占绝对优势,由此使得股市难以上涨。但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我国股市频频出现"千股跌停",学界、业界乃至社会上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认识是:这是股指期货惹的祸,至少股指期货是一个重要的元凶。果真如此吗?本文采用股市最新样本,运用GARCH模型和适合检验非对称波动的TARCH模型,细致地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问世后,虽会一定程度地放大新信息对股市的冲击,但总体上具备一定的降低股票现货市场波动的功能,特别是可以消除杠杆效应,可以相当程度地减弱负面消息对股市的冲击。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千股跌停"决不是股指期货惹的祸。与此结论相应,本文提出了应尽快恢复股指期货正常运作,以发挥其对现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定价等功能,但须在此之前大力完善股指期货的监管机制、运行机制,以及现货市场的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股指期货开发之前,股票现货市场缺乏做空机制来转移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只有做多才能荻利,因此股票价格经常被推高至脱离基本面的支持,而股指期货的开发使做空也有机会荻利,所以会导致股市泡沫被挤出,形成股市与期市的风险联动。H股指期货开发后不久,的确发生了期货指数和现货指数双双下泻的挤出效应,通过从H股期货指数与H股现货指数互动关系角度出发,分析股指期货开发后挤出效应中的系统性风险,以期对我国大陆A股指期货的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股指期货是股市长期稳定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趋利避害,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选择,在避险与投机上把握合适的尺度,从根本上让股指期货成为股市的稳定器股指期货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波动,尤其是股票市场价格频频暴跌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投资者迫切需要寻找规避股市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于是,股指期货1982年在美国堪萨斯交易所最早问世,并在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中仅次于  相似文献   

20.
股指期货上市一月,中国股市狂跌不止,大盘痛失3000点,2900点,2800点,2700点。2600点五大关隘。股指期货在中国股市的桶底凿了一个大洞。无论有多少水都会漏光。如果这个局面持续,中国股市将毫无疑问地跌入熊市。期市现市一起玩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