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以2001--200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告为研究对象,对年报公告的时间选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定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公告时间选择行为是会改变公告的信息含量的,公司可以通过这一行为控制公司盈余的市场反应.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提高(未预期盈余为正)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并不明显;而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降低(未预期盈余为负)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趋于明显.并且,在1、2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提前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而在3、4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延后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  相似文献   

2.
李翔 《济南金融》2009,(10):73-77
本文以2001--200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告为研究对象,对年报公告的时间选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定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公告时间选择行为是会改变公告的信息含量的,公司可以通过这一行为控制公司盈余的市场反应。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提高(未预期盈余为正)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并不明显;而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降低(未预期盈余为负)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趋于明显。并且,在1、2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提前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而在3、4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延后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  相似文献   

3.
发布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的重要途径。纵观过去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往往倾向于较早发布好消息而较晚发布坏消息。那么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应对正面传闻和负面传闻所发布的澄清公告的态度是否相同?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以2001年~2012年的上市公司澄清公告为样本,研究了面对不同的传闻,上市公司澄清公告的反应时间、详细程度、澄清态度和停牌策略。结论表明上市公司面对不同类型的传闻所发布的澄清公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对传闻的反应时间和停牌策略差别较小。上市公司都愿意在短时间内发布有效公告来减少市场上对信息认知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公告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首次在细分年报重述类型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的公告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发布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的6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重述公告整体而言具有微弱的负面市场反应,但不同类型重述公告的市场反应各异,投资者关注重述公告的焦点在于重述是否影响公司价值判断。具体而言,更正公告、因会计问题导致的重述、重述内容涉及核心会计指标或调低了公司盈余、重述涉及多个会计年度以及重述消息是坏消息时,市场反应显著为负;极少数重述公告带来了好消息,市场反应显著为正。重述公告的市场价值相关性表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的年报重述行为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诉讼事项作为一项重要的或有事项,对于企业经营者和外部投资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会计信息。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激烈,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诉讼事项日益增多。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该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我国的上市公司是否披露了诉讼事项,而披露是否产生了市场反应,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如果存在市场反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存在市场反应,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了解决上述一系列的疑问,本文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诉讼事项的披露样本进行了分析检验,以探索诉讼事项披露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诉讼事项作为一项重要的或有事项,对于企业经营者和外部投资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会计信息。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激烈,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诉讼事项日益增多。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该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我国的上市公司是否披露了诉讼事项,而披露是否产生了市场反应,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如果存在市场反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存在市场反应,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了解决上述一系列的疑问,本文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诉讼事项的披露样本进行了分析检验,以探索诉讼事项披露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往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违反法规行为给投资者带来的财富损失的文献基本都以监管机构处罚公告作为事件研究的原点,而未考察处罚公告之前的另一项重要事件:立案公告。我们发现,在证监会处罚公告附近的市场反应约为-2%(这与以往文献一致),而立案公告附近的市场负反应则高达-6%左右。这意味着仅关注处罚公告事件将明显低估投资者的实际财富损失。在尝试解释立案公告日附近市场反应的截面差异时,我们发现立案公告前最近年度的盈余管理幅度越大,市场反应越负面,这意味着投资者在面临模糊信息时可能参考了此前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投资决策。我们还讨论了本文证据对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诉讼制度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发布的897个投资公告为样本,首次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的反应.我们发现市场会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持负面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短期导向策略.但是,市场会给予过度投资企业发布的市场公告以更低的评价.可见,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问题得到了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钟覃琳 《中国外资》2012,(16):158-159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发布的897个投资公告为样本,首次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的反应。我们发现市场会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持负面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短期导向策略。但是,市场会给予过度投资企业发布的市场公告以更低的评价。可见,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问题得到了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上市公司发布担保公告日前后出现显著为负的累计非正常报酬。并且按照不同的分类情况下担保公告的市场反应截然不同,互保、非关联方担保、单向信用担保显著为负,而具有反担保措施的市场反应为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公司收购过程中的提示公告与正式公告的双事件窗口过程,采用市场模型进行相应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监管过程中,股权出让方与受让方就签订转让协议之后向市场传达信息所产生的短窗口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收购事宜得到监管部门批准之后向市场传达信息所产生的短窗口累计超额收益率.该研究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发布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从上市公司传闻响应的角度对澄清公告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重点探讨了企业"回应方式"和"停牌策略"的作用。研究发现:两因素将对澄清公告的市场反应产生影响,但两者在不同性质传闻样本中的作用并不一致。回应方式会显著影响负面传闻澄清公告的市场反应,而对于正面传闻,回应方式的影响并不明显。停牌策略将降低正面传闻澄清后的市场反应程度,但却增加负面传闻澄清后的市场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214家上市公司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的数据,利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上市公司按规定发布澄清公告是否有效果,并对澄清公告、媒体报道与股价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许多公司未按照规定澄清;市场对利好性质的传闻、否定态度的公告更关注;在否定利好传闻的公告中,内容规范的澄清公告澄清效果更好;在否定利空传闻的公告中,字数多的澄清公告澄清效果更好;同时肯定了媒体对企业澄清的监督作用及稳定股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诉讼是中小股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研究中小股东诉讼的影响对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融资约束角度考察中小股东诉讼对同行业公司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股东诉讼加剧了同行业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呈现溢出效应,且该效应初步表现为传染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低会计信息透明度、高行业风险、新《证券法》适用后,中小股东诉讼的传染效应更显著,但被诉公司与同行业公司的距离会削弱中小股东诉讼的传染效应。机制检验发现,股价崩盘风险是中小股东诉讼影响同行业公司融资约束的途径之一。本文不仅丰富了中小股东诉讼溢出效应方面的研究,而且为上市公司关注同行业公司外溢风险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5.
黄兵海 《财政监督》2004,(10):29-30
西方审计界流行一种"深口袋"理论,即当投资者遭受投资损失时,往往会要求最具有赔偿能力的相关方来承担责任并予以起诉。而在资本市场上,也经常有投资者因为所投资的上市公司出现违规或经营失败行为遭受巨大损失时,纷纷起诉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这样,无论审计质量的高低,注册会计师均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诉讼风险,并在诉讼发生后还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进行应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董事责任保险、董事会规模与诉讼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对于上市公司的诉讼风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董事责任保险对公司的机会主义效应存在基于董事会规模的"单一门槛效应"。在董事会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中,董事责任保险与诉讼风险显著正相关;在董事会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中,董事责任保险与诉讼风险的正相关关系较弱。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支持的投资者集体诉讼案为样本,考察其对同行业上市公司审计师行为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投服中心支持集体诉讼促使被诉公司所在行业的其他审计师对上行的法律责任压力做出及时调整,显著提高了同行业公司的审计定价。当诉讼内容与审计师责任更相关、审计师对客户拥有更高话语权时,上述溢出效应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集体诉讼在行业范围内引发了媒体的报道跟踪、市场的诉讼跟随,合力对审计定价产生溢出影响。进一步考察定价提升的经济后果,发现提高的审计定价有效改善了审计质量。本文研究表明,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探索性实践促进了审计市场高质量发展、激发了新《证券法》及其配套政策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一般采用公开增发及配股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近十年随着股改,定向增发作为一种新的股权再融资方式逐渐进入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的视野中。本文通过选取2013年初至2015年6月的299家实施定向增发的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观察定向增发公告在二级市场是否存在股价效应,然后建立模型分析影响定向增发短期公告效应的因素。结论是:定向增发公告日前后存在显著的正股价效应。  相似文献   

19.
4月1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宣布康美药业证券虚假陈述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转为特别代表人诉讼,并发布了权利登记公告.这意味着,A股市场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首例特别代表人诉讼来了. 一直以来,投资者保护是A股市场的薄弱环节.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成了挡在投资者索赔路上的“拦路虎”.也正因如此,很多投资者由于损失不是很大,加上精力、时间、诉讼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大都放弃了索赔.虽然投资者一再呼吁引入投资者集体诉讼机制,但是直到2020年新《证券法》出台,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者集体诉讼机制才宣告落地.同时,在新《证券法》正式实施一年之后,才有了首例特别代表人诉讼的面世.特别代表人诉讼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者集体诉讼,可以更好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石琳 《金卡工程》2010,14(11):132-132
我国新《公司法》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明确规定提起诉讼的股东为原告,但是对公司诉讼地位没有明确。近年来,我国大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滥权侵犯公司和中小股东的现象日益严重。对股东代表诉讼应采取激励机制,对原告的资格限制应放宽。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公告通知公司的其他股东可以作为共同诉讼人参加诉讼,应当通知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