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陵县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具有社会公共事务属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地方政府所具有的组织力、号召力和管理能力,决定了它应该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山东省陵县政府通过探索创新五项金融服务机制.强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区域经济金融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建设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就目前的情况看,区域金融生态建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政府与企业行为属于金融生态外部环境因素,但从政府与企业的角度看,金融业则是它们的生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程民生 《中国金融》2006,(10):59-60
推动区域金融生态 环境建设的实践情况 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让地方政府走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前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更需要地方政府的统一协调和组织。为此,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从一开始就坚持让地方政府走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前台,由政府、金融机构共同派出专门人员深入各商业银行和企业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指出,要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把促进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三台县委、政府、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在努力改善三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了大量探索。  相似文献   

5.
对建设和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目前县域建设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如经济信用环境差、地方政府对金融缺乏重视与支持、银企关系协调性能欠佳、县城中介服务机构尚未健全等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人民银行白银市中心支行以征信建设推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运用政府行政优势,搭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制度框架,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人民银行主导、商业性金融机构为核心、各经济实体为主体的白银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金融生态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的政策面广,部门多,要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按照周小川行长提出的金融生态建设是央行各级分支机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的要求,本文认为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应在政府主导下,突出开展以“农村信用工程、企业信用工程、社区信用工程、区域信用工程”这“四大信用工程”为主题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创建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和谐的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8.
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政府与企业行为属于金融生态外部环境因素,但另一方面,从政府与企业的角度看,金融业则是它们的生态环境因素。金融风险的累积削弱了金融职能,金融有效供给的缺失反过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金融主体尤其是同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进人与退出不仅受区域诚信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加强地方政府在建设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努力.作为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尽快成立由政府牵头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目标、任务、程序,统筹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的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与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人民银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在金融业的贯彻落实,必将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探讨建设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涵义、外部机制建设和内部基础性建设的设想,并提出组织实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省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金融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社会融资总量稳定增长,金融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地方金融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但区域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基础尚不够稳固,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各类金融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部分区域、行业和重点企业风险暴露呈多发态势,金融机构稳健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地处中国的中东部地区,具有欠发达区域经济的典型特征。文章以江西省近20年来的经济金融发展实况为体例,对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的分析和演绎证明: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环境因素,对区域性经济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外部环境因素与区域性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区域性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区域性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效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仅要关注金融机构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着力研究金融机构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善。对于欠发达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而言,应从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制度生成环境等方面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周小川行长首次提出了“金融生态”概念。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内容。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金融风险,推进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近日以吉林省为例,对金融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近年来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但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分析,从中得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路径及关键因素:地方政府应成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应以农村为重点,并以合理制度确保其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审视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金融发展速度滞后、经济外向度不高、政策性溢出严重、法制环境不健全、信用环境缺失等造成了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失谐.因此,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完善金融生态法制体系、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加快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对优化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中部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财政金融关联"视角,利用2015至2020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金融营商环境与实体企业融资约束三者间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融资约束存在正向推高关系,而良好的金融营商环境对实体企业融资约束存在负向抑制关系;异质性检验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对民营实体企业、中西部实体企业融资约束的推高作用更强;交互效应结果显示,金融营商环境的优化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企业融资约束的推高作用.因此,提出改善地区金融营商环境、对差异化企业性质实施优惠帮扶政策以及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缓解实体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地区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建立金融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模型,认为金融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初始条件、市场机制、政府作用、生态环境等因素直接或间接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各个因素的作用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各因素所产生的平行效应、势能效应、趋异效应以及政策效应的合理引导,可以有效矫正我国区域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并进而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姜英兵  严婷 《会计研究》2012,(4):69-78,95
本文以2007~200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选取地区市场化程度、法律保护、政府干预以及社会资本水平作为制度环境因素解释变量,以盈余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披露评级作为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替代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法律保护越好、政府干预越少、社会资本水平越高,则该地区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从而会计准则在该地区的执行效果就越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方金融管理的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翼 《海南金融》2009,(11):22-25
近年来,我国地方性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地方金融管理也面临着政策博弈、隐性行政干预、管理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并造成风险隐患。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金融管理的主要特点,总结了地方政府行使金融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就如何改进地方金融管理工作,优化地区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地区金融风险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绿色诚信金融生态环境是健康的、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明确绿色诚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从东北区域经济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对优化东北区域诚信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