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珠三角与粤西地区相比不论是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区域金融结构还是区域金融积聚效应都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金融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差异和区域金融的辐射效应的差异.因此,在构建珠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同时,一方面要避免区域经济差距拉大,一方面还要发挥区域金融的辐射效应,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石玮 《云南金融》2011,(3X):44-44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政策来看,主要采用的是总量控制的货币政策。这种货币政策忽略了金融结构的差异性因素。本文主要从金融差异为基点,来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以及对造成货币政策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政策来看,主要采用的是总量控制的货币政策。这种货币政策忽略了金融结构的差异性因素。本文主要从金融差异为基点,来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以及对造成货币政策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金融差异过大,将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减弱区域金融差异。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广东区域金融存在空间相关性,即某一地区的金融发展通过空间误差项对邻近或可辐射的区域产生正的溢出效应,可促进邻近或辐射区域的金融发展,并且存在空间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为此,要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缩小区域金融差异,就必需建立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和金融交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5.
马正兵 《金融论坛》2007,12(10):19-22
区域金融作为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通过聚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而影响区域经济成长及其差异演变.中国各省、区、市金融结构趋同与分化现象并存,区域金融发展呈非均衡格局,但这一格局不同于传统的沿海与内地或东、中、西部之区划,区域金融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平行一致的.相当多省、区、市的金融结构主要体现为银行、保险业的主导地位,资本市场不发达;同时,金融开放在省区市的差异总体较小.因此,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统筹金融开放,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构成了今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统一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在影响时间和影响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出通过完善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发挥货币政策结构调整作用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统一框架下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区域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对区域研发创新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其中金融科技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影响区域研发创新,科技金融通过资本回报率影响区域创新研发;金融科技的提升作用更侧重于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深入不断上升,而科技金融更聚焦于研发投入,并在研发产出阶段展现了一定抑制作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交互效应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对中、西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2002~2012年中国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不断扩大,东、中、西部的区内差异是造成整体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对整体差异产生主要影响。政府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金融资源在地区间的合理分布,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各级政府均希望释放金融活力刺激经济潜力,使得区域金融发展目标趋同;同时,为保持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央银行也致力于推动各级金融市场发展强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精细化操作。在此背景下,从中央银行提升货币政策效力的视角出发,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文摒弃了静态意义上区域金融发展程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单调对应的传统研究模式,在建立区域金融发展综合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发展收敛性这一动态概念,重点从规模大小、作用时刻和持续时长三个方面,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动态变化对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我国八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确实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并且从产出的角度来看,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与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中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收敛速度较快的中部和西南地区,货币政策效力显著强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收敛速度最慢的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发展在地区间差异过大,将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减弱区域金融差异。本文以广东省为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要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缩小区域金融差异,就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和金融交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地处中国的中东部地区,具有欠发达区域经济的典型特征。文章以江西省近20年来的经济金融发展实况为体例,对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的分析和演绎证明: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环境因素,对区域性经济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外部环境因素与区域性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区域性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区域性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效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仅要关注金融机构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着力研究金融机构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善。对于欠发达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而言,应从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制度生成环境等方面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金融生态环境不同的地区样本,运用定量指标对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要素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指出金融不是孤立的,它内生于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之中.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营造"资金洼地",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不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往往造成巨额的不良资产,导致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同因素及不同层面上加以完善与改进,必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差异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还有加大的趋势。金融资源地区分布的失衡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存在相当明显的地域差别。促进我国金融资源在地区间合理分布,充分发挥金融资源的作用,将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跨国银行地区总部促进金融中心建设的溢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国银行地区总部是区别于地区办事处、当地办事处、一般分支机构以及地区中心等地区性组织的地区性组织,它们对金融中心建设的溢出机制也就存在差异。跨国银行地区总部对金融中心建设的溢出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子系统,其中宏观子系统从人力资源和金融市场两个方面对金融中心建设产生促进作用,微观子系统则从金融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形成溢出。这种复杂的溢出机制给各界提出了不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牢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金融稳定和金融监测、预警的重要任务。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的关键是合理选择风险指标。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标选择既要考虑金融风险因素的普遍性,更要考虑金融发展的区域性,充分体现本地区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广东发展的特点,选取反映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找出风险主要因子,并用神经网络进行风险预测预警,为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提供数量性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区域金融作为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通过聚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而影响区域经济成长及其差异演变。中国各省、区、市金融结构趋同与分化现象并存,区域金融发展呈非均衡格局,但这一格局不同于传统的沿海与内地或东、中、西部之区划,区域金融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平行一致的。相当多省、区、市的金融结构主要体现为银行、保险业的主导地位,资本市场不发达;同时,金融开放在省区市的差异总体较小。因此,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统筹金融开放,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构成了今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刘倩  朱书尚  吴非 《金融研究》2020,477(3):39-57
基于中国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试图解释城市群政策对金融协调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中的机制路径。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有效提升了地区的金融发展质量,一方面提升了金融发展总量,另一方面弥合了地区间的金融发展差距,由此实现了总量和均衡的双重拟合。进一步地,本文确证了方言一致性在整体上有助于城市群政策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在城市群内部促进了金融协调发展,还在城市群分割处弱化了由城市群政策带来的市场分割效应,体现了非正式制度在"正式制度-金融要素"之间扮演的重要角色。从机制上看,与城市群密切相关的地方文化--方言,更多的是通过经济个体间的身份认同(信任)来促成地区间的金融协调发展。鉴于此,本文认为对城市群的划分和发展,不仅要考虑地理距离,还应考虑以方言为代表的文化距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中国大陆31个省(市)级行政区2013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的面板数据,构建单因素、多因素、交互效应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量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滞后性,生产者价格指数对其影响最大,且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敏感度最高,金融市场预期对金融结构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