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如此,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更是如此。2007年的中国住房市场那番繁华如锦、热闹到疯狂的景象,尚在眼前,如今想来却仿佛隔世那么遥远。一进入2008年,中国住房市场就感到寒意阵阵,本来如脱缰野马般的房价突然停滞不前,新房交易量大跌,“拐点论”四起,各地降价风潮此起彼伏。资金链存在断裂压力,货币政策也看不到放松的迹象,中国房地产业乌云重重。不少开发商在哀叹,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一去不复返”。不少房地产商伺机转行脱身,  相似文献   

2.
2008年对中国、对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而言,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2008年中国举办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向世界宣告了自己的和平崛起;与此同时,2008年也恰逢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邓小平先生苦心孤诣、孜孜以求的发展愿景正渐行渐近。  相似文献   

3.
新闻事件:中国股市两会行情上演恐怖大片 2012年3月,每年一届的人大政协两会,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如春风送暖,让人们对2012年的中国经济充满希望。可中国股市是个例外。按常理,中国股市是中国经济最敏感的神经,反应最快,最强烈,也最直观。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不仅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而且增强了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和信任。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改革走过了30年历程。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从1994年成立至今,也有近15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2009年1月4日,海关总署发出预警称,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根据中国签订的WTO协议,2008年,中国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行将结束,中国政府将不能再对粮食流通领域的外资进入进行限制。目前,外资粮食巨头正在悄然掀起一股收购中国基层粮库的热潮,意在掌控中国粮食流通业。  相似文献   

6.
梁兆基 《国际融资》2012,(11):36-37
中国目前又徘徊在十字路口。由于全球经济要比1998年来得弱,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忧虑情况可以被理解。不过,中国在过去十年也壮大了不少。只要政府有意对最突出的问题进行改革,要提振中国经济依然有很明显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2008年对中国而言,是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年。 30年前,中国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搭上经济全球化的班车,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张明 《中国外汇》2010,(17):65-65
根据媒体报道,6月份中国投资者增持日本国债4564亿日元(53亿美元)。迄今为止中国已经连续6个月增持日本国债,合计增持日本国债1.73万亿日元。这一规模超过2005年至2009年中国投资者对日本国债的净购入额。相比之下,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额在2009年7月底达到9399亿美元的高位后,到2010年5月底已经下降至8677亿美元。过去半年间,中国投资者弃美国国债而取日本国债,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与猜疑。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险》2008,(11):8-21
1978-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走过了30年。30年间,中国的保险事业从当初的涓涓细流,汇成如今势不可挡发展浪潮。中国保险业终于“30”而立,走向成熟。今天,我们沿着时间的脉络,追寻往日的足迹,感受一个行业的变迁,更加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动力,更加珍惜保险业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果,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0.
王小广 《投资北京》2009,(12):22-23
2009年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而奋斗的一年,明年经济形势如何为人关注,宏观经济研究专家王小广对中国宏观经济作出的总体判断是:2009年到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企稳整固期.中国经济可能的走势是“根号”型发展。投资和价格是北京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投资分析专家齐心判断2010年北京投资运行将更趋稳健,价格专家王小娥对北京价格走势则给出将温和上升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经济和政治舞台上彰显了自身的影响力,中国正在抓住此契机,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2008年对中国有着非常的意义,这一年中国得以在世界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并极有可能在未来逐步承担起一个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国家的责任和地位。中国一直作为联合国四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并且2007年的出口额达到了21738亿美元,可是严格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2.
与其它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样,中国曾经长期苦于外汇缺口对经济发展的制约。1950~1965年间,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达到过2亿美元,其中有7年不足1亿美元。直到1981年,中国外汇储备才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但此前的1973年、1980年甚至出现了外汇储备为负的情况。到199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外汇缺口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相应地,扩大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颜色  辛星 《金融研究》2023,(3):188-206
国际收支对研究经济体的内部结构和对外联系意义重大,是理解一个经济体宏观状态的重要指标体系。本文旨在运用统一的、标准化的国际收支项目系统,梳理中国历史上国际收支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甄别和估算,形成了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至1948年共计398年时间跨度、完整的中国国际收支表,并对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的国际收支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所做的工作为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国际收支格局的影响因素,以及国际收支情况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我在香港的会议中遇到国际有色宝石协会主席袁健荣先生。他是会议演讲嘉宾之一。当时,袁健荣先生对中国内地未来的彩宝市场充满信心,并谈起2009年协会与中国黄金报社、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的项目——《中国彩色宝石首饰消费白皮书》(下称2009年版)。书中曾预计,3-5年问,中国内地彩色宝石消费会逐步上升。目前,这一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5.
唐和燕 《中国外资》2006,(12):I0006-I0008
2001年11月10日,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部多哈召开.当地时间6时38分、正式审议通过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一个月后生效。从此,中国的经济发展翻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崭新一页。 五年后的今天,世界为中国的日新月异惊叹。入世第二年,我国国际竞争力即比上一年上升两位,经济竞争力别上升四位。2003年.中国GDP增长率居世界第四,比上一年提高六位。2004年.中国GDP总量首度超过意大利.排名世界第六位,2005年.世界银行公布了全球GDP排名情况,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超过意大利和法国,并略微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经济数字不断飞跃,我们能感觉到城市在奔跑心跳在加速。“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入世后的中国市场竞争态势空前激烈,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中国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有增长性的市场。跨国公司们正在以一种更精细的态度审视中国,它们在中国市场上收获颇丰,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既改变了中国,同时也慢慢发现这个市场本身的变化正在促使它们主动地寻找变革.他们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将战场从制造转移到知识产权、品牌等领域。 得中国即群天下?这一被跨国会司奉行的信条对中国公司并不适用,对后者来说.它们不仅要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品牌,还要成为全球品牌。中国公司开始向全球市场吹响冲锋号——世界经济再次感受到中国脚步所带来的震颤。 五年风云,谁主沉浮?谁是焦点?历史又将在明天发生什么?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外资》本期特别报道了美国惠普和百事可乐及中国方正和志高空调等四家代表企业.展示跨国公司在中国和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得与失,未雨绸缪前方可能的变局。  相似文献   

16.
《武汉金融》2006,(3):F0003
2005年下半年中国内需的反弹,支撑了较高水平的全年经济增长。管2005年中国贸易盈余创下了1020亿美元的纪录,但在整个2005年中,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风险投资》2004,3(2):140-141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发布了《2003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查报告》。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于2003年7月开始,历时半年,在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风险投资机构,共190家有效样本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发现2003年中国风险投资业呈现以下九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08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首次超过日本以来,中国在美国第一大债主的席位上已稳稳当当地坐了4年,尽管如此,在对全球主权债券的选择与配置上,中国政府对于美国国债依然情有独钟。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4-5月,中国已经连续两月增持美债,总计增持256亿美元,从而使得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余额达到了1169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对中国经济而言注定是一个大考之年。然而,真正挑战中国经济承受力的不是50年不遇的雪灾,也不是突如其来的地震,与这些自然灾害相比,金融安全问题更值得我们警惕。近一年来,股指飞流直下,房价扑朔迷离,油价节节攀升,深深灼痛了中国经济的神经。  相似文献   

20.
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施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随之快速增长。运用回归分析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与台湾地区进口贸易规模的变化正相关,印证了近20年来中国大陆经济增长对台湾地区的进口贸易影响具有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