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银行业以信贷扩张带动经营增长,以及注重粗放式经营扩张模式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及国内银行业新监管标准的推出,我国已确立微观审慎以及宏观审慎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监管新模式,新的银行监管要求不仅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及资本计量方法的改变,更蕴含着新的银行经营治理要求,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资产管理及盈利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英美监管当局和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对银行业的反周期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也将在今年底对商业银行实施腕骨监管体系,这是我国在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过程中,结合本国银行业实际风险特征而提出的更高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监管对象,要及时根据监管体制的变化对经营策略作出调整,主动适应监管法规新要求.这对于监管政策有效性的发挥以及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在金融监管领域改革的主要内容.面对监管领域的新变化,中国银行业需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出发继续转型之路.本文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特点以及对融入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巴塞尔 |||>的介绍,揭示出宏观审慎监管给我国银行业转型带来的新挑战,进而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对深化我国银行业转型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怀邦 《中国金融》2012,(16):22-24
近期,中国银监会正式出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明确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总的看,《资本办法》将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了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是完善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推动银行业战略转型、维护银行体系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宏观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资本办法》的出台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金融转型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巴塞尔协议与中国银行业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诞生、演变和深化历程,对照中国银行业监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推动银行业产权改革、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风险评估体系、树立审慎监管和合规监管理念、网上监管法规和制度结构、强化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构建适应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我国银行业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6.
巴塞尔Ⅲ强调宏观审慎监管,并针对系统性风险提出了许多宏观审慎监管要求,一方面提高银行业自身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限制银行经营中的高风险行为。本文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要求引发的顺周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时空特性,并分析了杠杆率、留存超额资本、逆周期超额资本、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等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工具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宏观审慎资本工具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伟  李海平 《上海金融》2012,(3):66-69,118
本文以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为研究视角,梳理回顾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历史,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内在机理,研究了在构建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角色,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及我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的推出,目前我国已确立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监管新模式,这不仅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及资本计量方法的改变,更蕴含着新的银行经营治理要求,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资产管理方式及盈利能力产生深远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在新的银行临管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慕冰 《金融研究》2015,421(7):13-2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如何推动银行业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引领新常态,对监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银行监管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十个关系:关于监管工作的目标,要坚持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相结合;关于监管工作的定位,要将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相结合;关于监管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要坚持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加强监管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注重监管的科学性与提高监管的艺术性相结合;关于监管的方式方法和具体要求,要注重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相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国际标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及监管规制与监管实践相结合。只有正确处理好上述十个关系,才能进一步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更好发挥金融这一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引发了建立全球性金融监管新体系的探讨,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推动了监管重心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的转变。本文结合巴塞尔协议Ⅲ,阐述了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新动向,从资本约束的角度指出监管趋势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直接影响,并以风险管理的内部评级法为切入点,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宏观审慎监管趋势、将发展模式由"资本耗用型"转向"资本节约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1,(7):83-83
刘明康:银行应计提留存和逆周期资本缓冲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撰文指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应有机结合。应结合对宏观形势和银行业风险状况的判断,要求商业银行在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基础上,计提留存和逆周期资本缓冲。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质量差异和盈利状况的不同,对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动态化和差异化调整。他表示,要持续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公地悲剧模型”论证了银行业实施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协调监管的必要性,并运用面板VAR模型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宏观审慎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宏观审慎监管工具“银行业集中度”和“广义信贷/GDP偏离度”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从负向反应逐步转为正向反应;给定微观审慎监管工具“流动性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呈现正向反应。这表明单一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的效应并不完全协调,因此,应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种类和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由监管当局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从建立宏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着手,并注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4.
合理安排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进度和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协议Ⅲ(BaselⅢ)的基本框架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上获得批准,启动了银行业新一轮的监管改革。对于我国银行业而言,BaselⅢ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全面提升银行业风险控制水平,同时对整个银行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能力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强化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那些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采取针对性的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调节,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包括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美英等国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立了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实体,启动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并注重研究开发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Basel Ⅲ是全球各国深刻反思金融危机而提出的全新监管制度,通过全面强化的资本纽带,构建了更为有效的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2013年起,全球银行业进入"巴塞尔协议Ⅲ"(Basel Ⅲ)时代,开始实施一套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与此同时,金融危机恢复的过程十分艰难,银行业的经营将面临雪上加霜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实施是人民银行监管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其各项监管指标的实施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根据自身已有条件并结合宏观审慎监管指标要求进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其面临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推出背景、总体目标、评估结果划分标准及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解读,分析监管核心的转变对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提出法人金融机构积极顺应监管理念的变化、转型升级发展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逆周期、宏观审慎角度加强监管是危机后的共识。监管改革使全球银行业将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融资需求巨大,融资成本被推高的难题。从中长期来看,银行还将面临贷款增长疲软的境况,中间业务将是未来盈利关键,业务模式将回归简单化和本土化等。然而,巴塞尔Ⅲ没有触及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制度性原因,即以美元货币为主导的货币体制引发的经济失衡,没有解决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之间的监管协调问题,对于跨境金融监管合作和混业监管问题也还没有提出有效的措施。为应对改革对银行业产生的长期结构性影响,中国政府可考虑创新融资方式,建立资本保险机制、允许资产证券化等举措,为中国银行业资本募集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银行业则须从成本缩减、业务模式转换、重新考量流动性等方面全面应对。  相似文献   

19.
净稳定资金比例具有精细化特征。经测算发现,净稳定资金比例较存贷比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解释力度更强,但其权重设定在我国有一定的不适用性,未对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进行缓释与调整。净稳定资金比例与资本充足率以及现存流动性监管指标联系紧密,该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实施将对相关金融制度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采用净稳定资金比例监管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应从五个方面推进:一是审慎修订适合我国银行业的权重系数,二是引入流动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三是协调与现存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的关系,四是建立流动性与资本并重的统筹监管模式,五是完善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20.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在介绍宏观审慎监管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监管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资本质量要求提高,发展表外业务受限;动态拨备制度建立,挑战传统盈利模式;流动性要求提高,调整结构势在必行。据此提出应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构建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实现综合化经营,推动业务转型;实施跨国经营,加快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还要特别关注监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引进的工具方法与转变风险管理理念相统一,监管与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