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金融公司是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无担保、无抵押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业务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及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消费金融业务已成为国内各银行追逐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首次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库,利用排序OLS模型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实证的角度重点考察各类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及其贡献度.研究发现,各类家庭资产中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对居民消费都有显著影响.金融资产中,无风险性金融资产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风险性金融资产.而在人口统计学的各项指标中,受教育程度对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另外由于年龄的差异,非耐用品和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M2供给增幅远高于CPI上涨幅度,这一现象被学界称为“货币失踪之谜”。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新凯恩斯货币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当外部需求下降后,央行降低利率以提振经济,房地产部门和非房地产部门同时扩张。由于住房属于耐用消费品,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其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利率下降后,住房需求相对普通消费品需求上升更多。因为存在土地市场分割,商住用地供给弹性较小,住房需求上升导致商住用地价格上升较多,地价上涨提升了房地产企业的抵押融资能力,房地产部门进一步扩张。普通消费品需求对利率反应小,需求较弱导致工业用地价格上升幅度较小,非房地产部门抵押融资能力小幅提升。因此,非房地产部门产出和CPI只温和扩张。Ramsey最优货币政策模拟表明,只有实现了房地产部门与非房地产部门均衡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以金融助推消费升级。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特别强调对居民购买耐用消费品和教育、旅游等一般用途消费的信贷支持。这让人们再次关注消费金融公司的存在和生长。回顾我国几大消费金融试点公司成立的初衷,为居民提供消费融资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和一般用途消费贷款,是其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业务的差  相似文献   

5.
刘媛  赵海燕 《时代金融》2011,(36):103-104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其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为40%,并且贡献了财政收入的一半;制造业为超过四分之一的城乡就业者提供了工作机会。如果能开发中国耐用品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将极大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同时,耐用消费品又是衡量居民家庭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促进耐用品消费对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国计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各行业工作时间的普遍增加以及城镇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居民平均工作时间呈波动增加趋势,对居民消费规模与结构可能存在影响。本文设计了一个考虑不同类型消费者、宏观与微观、工作时间内生与外生等多维度的分析工作时间、收入与消费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基于2003—2019年31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从消费额来看,工作时间、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工作时间增加通过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正向促进消费,同时又基于降低闲暇与消费时间直接抑制消费,导致总效应并不显著。从消费率来看,由于居民收入上升并未显著导致消费率提升,无法抵消闲暇时间下降导致的消费率降低,导致近年工作时间增加显著拉低了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不同类型消费受工作时间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工作时间增加对于消费的正向补偿作用越大。政府应正确认识工作时间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双向作用,推广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同时在不降低闲暇的前提下增加居民收入,或在不减少居民收入的前提下增加居民闲暇与消费时间。  相似文献   

7.
石峰  王忏 《金融研究》2019,467(5):1-16
本文构建蕴含耐用品与非耐用品的两部门DSGE模型,研究投资专有冲击对货币政策及社会福利的影响。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改进了投资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效率,放大边际成本波动,增加了厂商调价动机和价格水平变动。即使耐用品价格完全灵活,最优货币政策也无法同时稳定价格和实际GDP。研究发现:(1)耐用品相对价格缺口波动率的上升虽然增加了实际GDP波动,但能够有效地降低投资专有技术对边际成本的冲击,减少价格变动的福利损失。所以两部门投资专有冲击时,央行倾向于稳定价格水平。与其相反,在单部门投资专有冲击和两部门生产技术冲击时,最优货币政策应降低耐用品相对价格缺口波动,稳定实际GDP。(2)对比三种泰勒规则:钉住非耐用品PPI、钉住加权平均PPI及钉住CPI,福利分析发现钉住非耐用品PPI最优,钉住CPI次之,钉住加权平均PPI的福利损失最大。就损失程度而言,投资专有冲击的福利损失是生产技术冲击的2倍,表明投资专有冲击加剧了最优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与实际GDP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8.
汤云飞 《证券导刊》2013,(30):16-16
主要耐用消费品中,家电音像器材与汽车的零售增速均有所下降,其中家电音像器材下降幅度更大;食品饮料类的常用消费品零售增速出现显著回升;与工业经济相关的石油制品类商品零售增速也有小幅上升,这与我们对于当前经济暂时企稳回升的判断一致。  相似文献   

9.
马雪彬  马春花 《上海金融》2013,(3):26-30,116
一定程度上讲,发展中国家实现全面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该国的金融深化水平,因为金融深化能减少家庭的消费信贷约束,释放居民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对于我国而言更是如此.但在金融深化助推经济增长的同时,根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我国趋于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也会作用于居民消费,当这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走向便成为一个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通过构建居民消费率、少年抚养率、老年抚养率和金融市场化指数四变量之间的VAR和VE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定性基础上做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少年抚养率和老年抚养率以及金融市场化程度都是居民消费率的格兰杰原因,但少年抚养率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最为显著,老年抚养率和金融市场化程度都只是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率产生影响,长期内这种影响将趋于稳定.此外,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通过允许居民跨期消费和为居民提供多种投资渠道而减轻居民收入压力,改变其生育决策,引起少年抚养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展现出驱动消费需求增长和促进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整体影响、结构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家庭的消费水平,对家庭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均有促进作用,且对线上消费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从消费结构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推动了居民的中高端消费的发展,有助于消费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村家庭、东部家庭、高收入家庭和有负债的家庭消费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验证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高家庭收入、缓解流动性约束、提升居民金融素养以及风险偏好来促进家庭消费。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从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国际比较,中国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中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是经济和非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居民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政府应该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逐步改善居民消费率偏低的状况,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家庭杠杆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家庭债务积累和财务杠杆率上升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总支出和住房支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住房支出对日常生活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其财务杠杆率上升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无住房产权家庭、高收入家庭的财务杠杆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住房支出在家庭财务杠杆率增加消费总支出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而举债带来的还本付息压力在家庭财务杆杆率反向影响日常生活开支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遮掩效应。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合理控制家庭部门财务杠杆率的上升,谨防债务过度积累给家庭和社会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坚持“房住不炒”政策,缓解居民购房支出压力;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充分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考虑代际收入转移的家庭消费—储蓄决策中,根据消费的特点将家庭消费分为耐用品消费和非耐用品消费,并引入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讨论家庭在耐用品、非耐用品、保险、风险投资和教育等方面的最优支出决策问题。模拟结果显示,本文模型能够很好拟合家庭实际支出结构。通过敏感性测试发现:风险投资和生存保险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教育无法替代且独立于个体的风险态度;耐用品组合的折旧率对耐用品消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个体的风险态度和效用折现率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消费和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城镇居民消费转型的主要表现是用于吃、穿的比重下降,而住、行消费比重上升,并且由重实物消费转为物质和服务消费并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表现是由温饱型逐渐向小康型转变,由生存型消费逐步转为发展性消费.在居民消费转型期间存在以下问题:①消费结构升级受阻;②城乡消费结构转换脱节;③需求潜力与供给能力割裂;④居民即期消费意愿不强.政府、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三方都应转变观念,着力促成居民消费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浅议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消费金融公司的特点 (一)业务范围 2009年7月公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两项基本业务就是通过经销商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约定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房屋和汽车)的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西方消费理论的基础上,从最终消费率和消费结构等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利用1990~2010年有关数据建立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模型,对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消费主要受收入、物价水平以及财政支出几方面的影响,其中物价水平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重点不在提高消费率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属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2002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平稳的发展势头,但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相对疲软,物价持续低迷.储蓄总额有增无减.其实这种情况并非异乎寻常.首先,它反映了人民生活消费品中必需品支出的比例已大大下降,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已大大上升,而耐用消费品在我国人民消费习惯中是不轻易更新换代的.其次,商品生产能力呈现结构性失衡,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等因素使不少产品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再次,在旧体制影响下,长期以来未能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子女教育费用昂贵,人们不能不尽可能多储蓄一点钱以备急需.这些主客观因素大大影响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消费倾向.所以,在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条件下,呼吁提高消费率,不过是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18.
非缴费型养老金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社会保障工具,中国近年来推行的针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带有一定的非缴费特性。本文根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60岁以上的居民可以免费领取基本养老金这一规定,设计断点回归,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调查2012年数据考察了非缴费型养老金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农保养老金的领取,使家庭非耐久品消费显著上升了15.9%。非耐久品消费的上升,主要来自于食物支出的上升。家庭消费的变化具有强烈的异质性。在老年人独居家庭中,食物支出的上升最为明显;三代人同住的家庭,则呈现教育支出的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消费特征研判,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优化2个维度探讨了居民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对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都显著提升了居民消费性支出,并促进了消费结构优化,客观金融素养比主观金融素养更有助于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素养提高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参与可以解释部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精准化实施消费者金融教育,有效扩大内需,助推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20.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我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以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发放贷款无担保、无抵押,因此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