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什么是财政政策政策是介乎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抽象,是行动的原则和指导方针。财政政策则是指导财政工作的原则和指导方针。欲讨论财政政策,有必要明确以下三点。第一,政策制定主体。财政是国家参与对社会产品分配的行为,所以财政政策的制定主体只能是国家,而不应是其他任何部门、地方政府或个人;第二,政策制定依据。财政政策作为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之间的抽象,应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社会主义财政政策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我国财政工作实践及财政现状;第三,政策制定目标。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指导方针或原则,应有其预期目标。没有明确目的的政策等于没有政策,即失去了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反思侧重需求管理、总量调控的传统财政政策和侧重供给管理、结构调控的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局限性,进一步探讨我国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厘清政策传导机制,为探讨财政政策的转型思路提供理论基础.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中暴露的需求疲弱、供需结构性失衡、供求负向反馈等问题,叠加疫情影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提高政策质量,转变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逻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政策导向上,重新定位财政政策的目标取向,关注就业数量和质量提升;政策实施和税制改革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政策着眼于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和提升人力资本;发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健全财政管理制度,拓展财政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3.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宏观经济运行和财政运行两个方面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1)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部分预期目标,实施该政策要比不实施该政策要好。如果企图通过一直实施该政策来实现预期目标,则财政风险是存在的;(2)我国国债在总量上不存在风险问题,财政风险主要存在于结构上。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财政政策如何与宏观审慎政策相协调是宏观审慎领域最值得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在归纳客观审慎政策四个方面局限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财政政策具有的补充作用:财政扩张对于资产泡沫和影子银行有抑制作用。具备天然的逆周期属性,有利于"熨平"经济金融震荡、促进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同时,财政政策紧密依附于国家政府体系,政策执行和效力更有保障。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特点,提出了加强财政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表现出了市场疲软,内需不足的现象,为了启动经济,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从分析地方财政职能入手,探讨了地方财政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当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两大政策搭配使用的成效,对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运行以及实施宏观调控奠定坚实基础。宏观经济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表明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计划、财政和银行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三大综合经济部门,一直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这方面更是作出了不少努力。但长期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却难如人意。本文将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运用情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探讨造成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不利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赤字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常项目赤字是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常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对经常项目有显著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赤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分析了当前我国所执行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平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对改善我国经常项目提出了一些财政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5年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按照改革时间表的要求,在这一年,关键的财政改革方案或出台,或酝酿,承上启下,改革的进度也势必加快。一、经济环境、国家治理与财政改革(一)经济环境与财政改革2015年,我国财政改革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进行的,财政改革必须注意这一背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财政收入形势严峻与财政支出压力刚性并存。2015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且政策力度将增强。财政改革方案的选择应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20年及以后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与推动经济复苏,积极财政政策发挥着推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作用,但同样也因其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化而引起广泛争论。为此,回顾积极财政政策的整个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在观察历史的基础上理解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展开的方式。从体制环境、政策工具和政策成本等角度努力求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不难发现:其一,财政体制是适应和支撑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运行的关键。财政承受力决定积极财政政策的信心和底气,而体制与政策的匹配有助于提升政策运行的效率。其二,中央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会促使地方政府做出不同反应,积极财政政策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取决于中央和地方目标、行动的一致性。其三,政策成本的类型及其可被消化的程度决定着积极财政政策空间的大小。这就要求政策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盲目救助,而是真正地将政府财政作为转化为与社会主体协力应对危机的行为,以发展活力消化政策成本。进一步将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融入对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与全球经济危机应对的思考中,可以得出积极财政政策的未来方向在于处理好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短期调节...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了财政支农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阶段,农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财政支农规模和结构,分析直接影响和决定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从而提出政策建议,提高财政支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视角,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及金融特征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财政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金融稳定能力,而更加灵活的长期响应机制能够显著改善调控效果;(2)财政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在控制资产价格方面具有互补作用,在政策设计和使用时要注意风险来源和协调配合;(3)我国的土地财政问题限制了财政政策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操作空间.研究认为,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财政政策应增强灵活性、规则性、协调性,从而促进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和创立财政政策学的意义财政政策学是研究财政政策的内容和功能、财政政策制订实施的规律性以及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科学。研究和创立财政政策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财政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是国家的重要经济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制度安排,其变迁的方向不是随机的,而是存在着路径依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财政政策变迁虽说是基于经济发展周期和宏观调控目标所作的阶段性调整,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强调收入功能、对宏观经济波动适度调节、依赖国债和财政赤字的路径依赖特征。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变迁形成路径依赖的原因在于政府对财政目标的偏好与财政压力的叠加影响、政府主导的财政政策博弈均衡和较高的政策变迁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配合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王文宁财政银行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部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说来,财政政策包括着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货币政策包括着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财政政策作用的途径主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目前欧元区财政经济状况整体恶化,关于如何评价欧盟现有财政规则设计和实施效果,学术界存在激烈争议。基于既有研究,本文针对欧盟《马约》和《稳约》框架下财政约束规则的主要条款,提出四点质疑:(1)认为数量性财政趋同标准缺乏经济学依据和内在一致性,且会导致成员国财政政策能力弱化和顺周期化;(2)认为实现财政收支中期平衡或盈余的政治承诺缺乏可信度且会打击公共投资;(3)认为过度赤字程序条款仍存在含糊之处且缺乏执行力,(4)认为财政约束规则在内容上尚存缺漏。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至关重要的两大政策。本文概略地讨论两者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在它们相互配合、协调实施方面需注重的一些要点。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与区别财政政策,是国家在财政领域内制定的各项政策的统称,是国家为追求特定目标、贯彻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所采取的财政工作方针的具体化形式。依据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财政政策作不同的分类,如收入政策与支出政策,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扩张性的赤字政策、  相似文献   

18.
近来,经济理论界不断有人呼吁,积极财政政策不应长期实施,应该逐渐淡出.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日前在一个公开场合也表态:积极财政政策的确应该逐渐淡出.那么,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何要淡出?首先,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推行,将会严重增加我国未来5到1 0年的财政负担.经济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能是阶段性政策.其次,我国目前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大低于国际一般标准,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受到财政能力的制约,是有风险的.第三,虽然前两年这一政策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这种推动作用正在减弱.尤其对农村经济及第三产业的拉动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在面临较大的不稳定性:零售物价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不断走低;工业生产连续下滑;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居民储蓄倾向上升,货币流动性降低.为此,在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让货币政策有所作为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稳增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突出财政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上的作用,加大了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投入推广节能环保产品等,保持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了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财政政策稳增长效果显现2012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三季度经济数据。第三季度GDP增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常态下,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财政政策体系。文章对浙江省不同时期财政支农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财政支农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环境变化对财政支农工作带来的新要求,给出了浙江省绿色生态导向财政支农政策改革的具体原则和目标,提出(1)需构建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持体系。包括构建绿色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统筹整合;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探索政府购买服务。(2)从供给侧发力,促进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包括支持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主要生态系统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的支持政策;(3)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三农"事业发展的投入。最后,为有效达成财政支农目标,并对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财政政策进行客观评价,文章给出了一套完善的改革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