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枢纽地位,其信贷配给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形成了巨额的超额准备金,另一方面造成了信贷市场的分割,其结果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在我国表现为: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所形成的"惜贷现象"阻断了货币政策向融资企业的传导;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难以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体.从而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较差的后果.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缓解信贷配给.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搜寻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融资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使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得以转嫁.  相似文献   

2.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自由竞争信贷市场运行机制,为货币政策变动影响实际经济的可能途径提供了比传统理论更为丰富的论证。信贷配给的客观存在限制了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发挥的传导作用。中国经历着从非均衡信贷配给到均衡信贷配给的过程,信贷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应采取组合的方式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意图,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信贷配给作为国家货币政策传导工具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史的回顾,从信贷配给理论出发,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配给及其他融资方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基于我国区域信贷市场的有效需求分析,提出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它的存在使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的特点,对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货币政策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金俐 《济南金融》2008,(10):19-21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它的存在使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的特点,对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货币政策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大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仍旧是我国企业外部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依靠存款,资产也仍旧以贷款为主,有价证券所占比重较小,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动往往较为敏感,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型市场结构特征进一步产生了信贷配给问题,这种信贷配给机制会强化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效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大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仍旧是我国企业外部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依靠存款,资产也仍旧以贷款为主,有价证券所占比重较小,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动往往较为敏感,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型市场结构特征进一步产生了信贷配给问题,这种信贷配给机制会强化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效应.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中介,其经营行为特别是信贷行为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的一般信贷行为机制入手,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环境、目标、动机、表现和结果进行了透析,据此,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机制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中介,其经营行为特别是信贷行为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的一般信贷行为机制入手,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环境、目标、动机、表现和结果进行了透析,据此,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货币政策以信贷传导渠道为主的特征,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直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最终效果。本文以2007以来特别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四种典型信贷行为变化及表现为切入点,研究了微观层面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变化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并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对其信贷行为表现与宏观调控意图不相一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而导致的信贷配给使得银行信贷市场是一个供给主导的市场,在这类市场上,贷款利率的提高(降低)有可能使银行的贷款数量增加(减少),从而会弱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如果存在着资本监管,情况则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建立关于单个银行的模型来考察银行的行为,认为资本监管可以通过资本渠道和贷款供给的利率弹性渠道影响银行的贷款行为,继而能够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使用1586个农户微观数据,基于农户分化视角,就社会网络资本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及其稳健性做了实证检验,发现传统农户更多受完全数量信贷配给影响,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多受部分数量和交易成本型信贷配给影响;社会网络资本可有效降低农户受到的信贷配给问题,但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传统农户之间存在差异:社会网络资本可有效降低传统农户的供给型和需求型信贷配给,但在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给型信贷配给的同时却增加了其需求型信贷配给;因此,建议对辖区农户进行分类管理,发挥社会网络资本的保障功能,避免由此产生"人情贷款",从而降低农户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国17家商业银行2006-2017年数据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会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产生影响。当银行集中度较高时,银行集中度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间呈正向变动关系;但是反向关系存在于较低银行集中度时,临界点位于银行集中度为39.795%时。中小型银行的信贷增速较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货币政策影响更大。银行集中度越低意味着竞争程度越强,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越高。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与资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超  胡思玥 《会计研究》2012,(11):39-48,94,95
我国金融市场以银行体系为主,在企业融资研究中,考察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信贷观"下的贷款渠道及信贷配给理论,分析表明,当货币政策变化影响到信贷供给时,未受约束企业的资本结构在政策紧缩时受影响较小,而受约束企业的杠杆率随着政策的紧缩(宽松)而减小(增大)。考察我国2003-2009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在政策紧缩时经验证据与理论分析一致;但在政策宽松时资本结构的调整与"信贷观"并不一致,受约束企业的杠杆仍然较小,未受约束企业的权益及债务均较大。研究结论对于解释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及企业融资决策,改进金融监管均具有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信贷配给现状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影响下,信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目前我国区域信贷配给差异化现象相当严重,出现经济发达区域信贷配给弱化,经济落后区域信贷配给强化的空间差异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文章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信贷政策的一刀切、存款准备金率的区域一致性和利率实质上的区域差异性、信贷管理体制的变革和信用环境差异等是造成信贷配给区域差异化的原因,正确认识上述原因,是有效消除信贷配给区域性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信贷配给理论认为,当经济处于信贷配给阶段,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效应更强。本文采用Hansen(2000)提出的基于样本分割的阀值回归估计方法,以阀值前后段回归系数的差异性来间接地衡量中国信贷配给的程度及其宏观影响。本文分别以1978-2007年、1978-1992年、1993-2007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阀值回归的实证结果都支持货币政策紧缩对经济有额外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还发现我国信贷配给的程度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1993年后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对经典的CC-LM模型进行扩展,研究资本监管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机理,并就商业银行资本约束的强弱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评估及其面临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显著,如果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大幅压缩银行贷款规模;而扩张型货币政策下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其贷款增长率的增长幅度更大;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对紧缩型货币政策的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而导致的信贷配给使得银行信贷市场是一个供给主导的市场,在这类市场上,贷款利率的提高(降低)有可能使银行的贷款数量增加(速少),从而会弱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如果存在着资本监管,情况则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建立关于单个银行的模型来考察银行的行为,认为资本监管可以通过资本渠道和贷款供给的利率弹性渠道影响银行的贷款行为,继而能够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既受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受利润考核指标的驱使,对利润的过度追逐,会使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偏离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加重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本文在对邯郸辖区商业银行信贷投向与货币政策实施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职责、合理授权、实行差别化货币政策以及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发展地方金融市场等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20.
周虹 《时代金融》2012,(23):37-38,42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信贷配给呈现出东部地区信贷配给弱化,中西部地区信贷配给强化的空间非均衡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描述我国信贷配给存在区域差异的前提下,从信贷配给的主体——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域资金回报率、区域信贷规模、区域法制信用环境和区域市场结构等是造成信贷配给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上述原因,是有效消除信贷配给区域性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