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建立适合国情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借鉴国际上影响广泛的KLR信号分析法.本文根据国情建立了一套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选取一系列系统性及非系统性风险监测指标。确定不同风险状态下的预警界限,通过数据处理,最终进行风险的灯号显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金融风险在系统性风险方面表现为财政风险突出,非系统性风险则聚集在银行系统。因此,我国有必要从财政、银行资本及内控制度、资本市场和金融监管多方面入手。构建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评价和防范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文章根据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提出了一个三层次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确定各子系统风险因子之间的权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总体稳健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但未来仍需密切关注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夯实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化,我国金融稳定工作日益重要,而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加大.本文分析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困难,并指出相应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财政风险的金融视角:共生性及其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存在着内在相关性。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的逐年俱增,同时金融风险成为财政或有负债主要的来源,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比例过高,我国已经进入“强金融,弱财政”的宏观经济状态。在金融视角下对财政赤字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化解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之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着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压力,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不良资产、资本金不足、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发达,以及宏观经济波动、汇率和利率变动、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因此,需要完善金融法规框架,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增强金融机构防范风险和竞争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和建立金融安全网,建立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田军  李雅丽  申辰 《征信》2021,39(6):55-63
基于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分析,通过选取金融机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科技发展五个维度的若干基础指标,合成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CISFR).该指数反映了2014-2019年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走势和主要影响因素,并识别了不同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小.最后考察2019年2月到2019年12月的真实指数与预测指数的差距以验证该指标的可靠性,结果显示该综合指数可以有效反映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水平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彬  刘念 《金融纵横》2002,(3):7-11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金融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提高,金融体系中固有的风险隐患将进 一步显露,新的风险因素也将进一步产生。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仅局限于审慎监管是远 远不够的,作为金融监管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显著。本文将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预警系统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对构建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方法和用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财政耗费巨资改善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促进金融改革。但在“输血”的同时,由于金融监管工作不到位,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移的隔离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为此,笔者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中,对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和成因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预警已成为金融监管部门风险防范的首要工作。本文选取了能够表征我国金融体系5个系统的16个特征指标,基于2005年1月—2021年6月的周频数据,运用改进的时变CRITIC赋权法合成了我国金融市场压力指数,据此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并回溯分析了风险成因。在此基础上,又运用自适应合成采样方法(ADASYN)对预警时所采用的非平衡样本进行处理,构建了基于四类不同核函数的ADASYN-SVM预警模型,来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预警。实证结果表明:时变CRITIC赋权法能够充分反映各金融子系统之间的动态风险机制,既可避免在低压力期高估压力状态,又可实现在高压力期对压力状态的充分反映;债券市场压力往往是引起我国系统性金融压力的主要因素;需警惕外汇市场压力及外部冲击的影响;ADASYN-SVM预警模型具有很好的预警性能,不仅优于普通SVM模型,还优于基于BP神经网络和Logit的预警模型,是金融监管部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如何评估、防范与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学术性与政策性问题,而全面、系统与准确地度量金融系统性风险,则是评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逻辑起点。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关于金融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重点对各种度量方法的优劣势和有效性进行了详细评价;其次,全面梳理了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的现状,并指出我国相关研究的两大不足:缺乏针对中国具体国情的研究,未能充分考虑国内外系统性风险的联动;最后,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性述评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宜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强化与完善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的理论基础,二是建立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有效性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风险拨备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首先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会计理论角度研究分析了建立风险拨备制度的理论基础。其次回顾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五家上市银行2004年年报,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拨备管理情况和制度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拨备体系的构想,结合上市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实际情况,对贷款、投资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计提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在实施全面风险拨备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转变观念、规范操作、加强审计和监管力度、加大配套环境和制度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会计理论角度研究分析了建立风险拨备制度的理论基础。其次回顾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五家上市银行2004年年报,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拨备管理情况和制度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拨备体系的构想,结合上市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实际情况,对贷款、投资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计提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在实施全面风险拨备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转变观念、规范操作、加强审计和监管力度、加大配套环境和制度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司法实践中,股权众筹在刑事领域易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类犯罪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在民商事领域存在欺诈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股份代持风险、平台风险和投资者退出风险。我国股权众筹规范效力位阶低,内容多指引,实质规定较少,整治方案并非长效机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简称新《证券法》)仍在原有规制逻辑和体系之内。分业监管造成股权众筹监管空白,监管主体亦不明确。司法规制方面,能动司法不足,既有民事责任追究机制在防控风险方面存在局限,金融纠纷的特别程序法制度缺位,股权众筹私人治理的功能优势无法发挥。因此,应确立公募股权众筹豁免制度,修正私募规制体系,建立私募股权众筹制度,并建构股权众筹投资者、融资者、平台的规制制度。  相似文献   

14.
存款保险制度对转轨国家可以起到防止银行“挤兑传染”,达到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有利于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构建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等。计划经济体制下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着影响公平、影响效率、滋生道德风险等问题。转轨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特点是:成立的时间较短;专门机构经营;强制性保险和设立保险额度等。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风险与集中度风险、金融危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银行金融机构的集中度风险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因素,系统性风险又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为避免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要把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点放在对银行金融机构集中度风险的监控上,加强对银行金融机构集中度风险的外部监管,不断向银行金融机构提示集中度风险,督促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严格的集中度风险防控机制。银行金融机构也要有稳健的发展战略和谨慎的风险偏好,合理布局经营,严格把控资产分布结构,避免集中度风险,以便从根本上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出现危害更大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6.
财政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和经济基础.目前我国财政状况相当严峻,财政风险已逐渐凸现.与中央政府相比,我国地方政府运行困难更大,而与之相伴的财政风险的危害也更大,并且具有向上级传导风险的特性,从而有可能给国家公共财政体系带来各类风险.本文试图从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入手,探索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制度、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While many risks, especially new ones, are not objectively quantifiable, individuals still form perceptions of risks using incomplete or unclear evidence about the true nature of those risks. In the case of well known risks, such as smoking, individuals perceive risks to be smaller for themselves than others, exhibiting ‘optimism bias’. Although existing evidence supports optimism bias occurring in the case of risks about which individuals are familiar, evidence does not yet exist to suggest that optimism bias applies for new risk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question by examining the gap in perceptions of risks individuals have for themselves versus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conceptualised as social and/or environmental optimism biases. We draw upon the 2002 UEA‐MORI Risk Survey to examine the existence of optimism bias and its effects on risk perceptions and acceptance regarding f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 topics: climate change, mobile phones, radioactive waste, GM food and genetic testing. Our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optimism bias following similar patterns and optimism bias appearing greater for those risks bringing sizeable benefit to individuals (e.g. mobile phone radiation) rather than those more acutely affecting society or the environment (e.g. GM food or climate change). Social optimism bias is found to reduce risk perceptions for risks that have received large amounts of media attention, namely, climate change and GM food. On the other hand, optimism bias appears to increase risk perceptions about genetic testing.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14家商业银行2000~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在测度中国银行业体系风险性指数的基础上,考察资产价格波动对银行收入结构及银行体系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纷纷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资本资产结构,收益和资产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银行体系稳定性明显增强;资产价格波动与非利息收入结构有明显的正相关关...  相似文献   

19.
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首先要面临制度设计风险。制度设计风险不仅包括静态风险,同时包括内、外部因素互动中产生的衍生风险。本文依据SWOT模型,识别出在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的影响下,养老金投资运营制度可能面临寻租风险、稳定性风险、制度刚性风险和贬值风险。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制度本身的碎片化风险和道德风险可能增强,而泛行政化风险和贬值风险可能削弱。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本文建议采用WT策略规避寻租风险、稳定性风险和碎片化风险,采用SO策略规避贬值风险和泛行政化风险,采用ST策略规避道德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采用WO策略规避泛行政化风险和碎片化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地方财政风险监控体系的建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财政风险监控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地方财政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财政风险监控的债务指标和综合指标的两层指标体系,建立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值L和地方财政风险综合值F两套监控标准.并通过对重庆市40个区县数据的计算结果,验证了L和F相关性,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