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体制框架,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化解农村债务;继续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一五"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农村财政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完善农村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地方财政要坚持以构建公共财政为导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倾斜扶持力度,着力支持生产发展,拓展公共服务,推进管理改革,努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统筹城乡发展高度作出的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做好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综合运用财政手段,筹集更多的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近年来,邯郸市财政局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不断加大财政政策、财政资金和财政服务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公共财政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体系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财政农业工作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财政支农投入、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解决民生问题、支持农村改革、促进支农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跟财政有关。对财政来说,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投入,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公共财政职能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是一个拥有九亿农民的农业大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中闰和谐社会发展全局,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财政,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工具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理所当然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负重要职责,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财政在财政政策的运用和财政资金的安排,应按照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来定位,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农民的需要,立足以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均等化,着力解决市场或农民自身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朱雷 《时代金融》2011,(36):241
近年来,我国全面贯彻落实财政部各项财政支农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但我国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财政支农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地方财政部门在当前应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两个反哺"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切实履行财政职能,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主体如何界定农业综合开发以国家投资为引导、以农民投资为主体,具有“民办公助”的性质,应转变为以财政投资为主体、农民投资为辅的“办公”性质。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公共财政要求,凡属于或可以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财政就必须涉足,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属于农业公共项目,是农民的公共需要,投入的主体必须由财政来承担。二是WTO基本原则中国民待遇原则所决定的,城市居民在城市享受了政府提供的桥、路等公共服务,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有权利要求政府在农村提供同等的公共服务,以体现国…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和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既能够有力地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又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乡风明、村容村貌和管理方式的争面进步,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岷 《中国财政》2012,(14):36-37
近年来,贵州省财政支农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中心和服务"三农"工作大局,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突出重点抓关键,创新支农体制机制,加强支农资金监管,财政支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十二五"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农业财政工作水平,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湖北省财政支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精神,以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为契机,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从解决当前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改革深化,我国各级财政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体现了公共财政功能的不断强化。为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区域以助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有一系列重要举措陆续出台: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民种粮“直补”并发展到与农机、种籽的综合直补;取消农业税;等等,都是意在促进全面小康进程和解决我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三农”难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性,也在此过程中日益凸显,而农村社保问题的背景,又联系着城镇社保体系和整体社保制度建设的进展。90年代后,通过财政支出增量的结构调整,财政重点支持了环境保护、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级财政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但是,财政支农资金在分配、管理和使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从2004年至2008年连续五年出台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各级财政也将支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了强劲动力。本文试分析当前财政支农投入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变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与环节,对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财政建设进程中,财政的公共性职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建设职能逐步衰落。伴随着公共化反思运动,衰落的经济建设职能正在地方财政运行中以另类形式悄然复归、隐然崛起,由数以亿万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来塑造。公共财政以满足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为宗旨,应当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构建"公共建设财政",在此框架下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并重以基本公共需求平等化为目标建设"公共保障财政",努力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要致力于为公共财政服务,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均等化的目标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服务,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科学发展服务,为预算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