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依据2014-2019年的中美贸易细分产品月度数据,考量中美贸易冲突对中美两国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冲突对中国从美国进口负向影响显著,且在样本期内具有平稳性与持续性;对中国对美出口负向效应显著,且在样本期内呈"倒U型"趋势.事件前期和中期,在"抢出口"效应作用下,贸易冲突对中国对美出口具有短期促进作用;事件后期,对中国对美出口的破坏影响显现.细分产品层面,贸易冲突对中国从美国资本品和消费品的进口负向影响显著,表明国家和个体层面都对贸易有所限制.出口方面,中国消费品出口所受的负向影响较强.同时,中美贸易冲突对于第三国贸易转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中日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具有进口替代、出口创造和进口引致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中日贸易效应后得出:短期内,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出口创造效应强于进口引致效应,但总体上却是出口创造效应弱于进口引致效应。对此,笔者针对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及趋势加以了阐释,对如何充分发挥日本对华投资贸易效应和双边贸易均衡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中韩建交25年以来,由于地理的临近优势,近年来全球贸易的大趋势,中韩国际物流出现多点开花式的蓬勃发展,两国贸易日益增多,中国已经成为韩国出口的重要大国。但近年来,韩国一系列政治、经济决策,使得两国关系一度紧张。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韩国一系列事件对两国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对两个贸易的影响;最终能了解到对两国国际物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韩国的一系列事件的应对和决策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金融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对中国1984~2014年的贸易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国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正向驱动作用,进口在短期内促进出口额的增长,并且GDP与进出口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提出实行出口、进口并重的对外贸易策略;适度扩大进口,发挥进口的技术替代效应;政府应该加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使得进出口贸易管理更加规范的建议,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主要有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因为经济条件和对发展认知的不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丹麦等国家都是通过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走上经济起飞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了从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换,而贸易立国的出口替代战略牵引着韩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使韩国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将两种战略看成是二者必择其一的战略未必是正确的,同时利用两种战略,改善单一的贸易发展战略,是两国未来贸易发展战略制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欧盟东扩后产生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贸易转移效应将影响我国对欧盟出口。东扩的国家人均GDP显著低于西欧,但也显著高于我国,所以与中国相比对欧盟出口可能拥有不同比较优势,对我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商品出口欧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中东欧主要国家和我国制造业的双边贸易以及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出口欧盟的制造业商品结构,然后基于制造业相对显示性指数实证分析得出:欧盟东扩后,制造业商品出口结构恶化,特别是中低技能技术的制造业产品在东盟东扩后受到的贸易转移效应影响尤为明显,而对我国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影响不大,还有最近几年的贸易摩擦使得高技能技术产品的出口欧盟受阻,进一步恶化了我国对欧盟制造业商品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7.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欧盟国家对中国的"碳泄露"问题得到了很多关注。从"碳泄露"主要渠道之一,碳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替代入手,首先,介绍了进口替代引发"碳泄露"的传导机制;接着从出口量、出口价格,以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对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出口现状做了阐述;最后,分别从中国进口欧盟碳密集型产品、中国碳密集型产品生产,以及欧盟碳密集型产品进口替代对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对中国进口替代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欧盟国家对中国的“碳泄露”问题得到了很多关注。从“碳泄露”主要渠道之一,碳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替代入手,首先,介绍了进口替代引发“碳泄露”的传导机制;接着从出口量、出口价格,以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对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出口现状做了阐述;最后,分别从中国进口欧盟碳密集型产品、中国碳密集型产品生产,以及欧盟碳密集型产品进口替代对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对中国进口替代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对华出口管制及其发展趋势研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管制政策是美国为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外交政策所采取的经济手段之一。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原则有国家安全原则、外交政策原则和短缺物质原则等,出口管制政策的措施主要有许可证审批、商品管制清单和国别分类组等内容。影响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未来发展的因素众多,如中国经济崛起、台海局势及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等,短期内美国不太可能放松直至取消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既损害了美国自身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损害了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其实质是一种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日韩分别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伴随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日、中韩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日韩已成为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大国。采用2003~2012年中日、中韩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相关数据,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以及贸易结合度指数等指标,对中日、中韩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竞争性以及发展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中日、中韩在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上的关系总体均表现出互补性较强、同时竞争也较为激烈的态势。中国应制定完善的文化创意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人才,重视与日本、韩国间双边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韩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韩元汇率易受出口同比增速、制造业PMI、美韩利差、韩国股指等因素影响。2024年韩国出口形势好转叠加美韩利差缩窄等因素,有望支持韩元汇率走强。韩国被称为全球经济的“金丝雀”,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特征使得韩元汇率容易受到出口同比增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美韩利差、韩国股指、外汇储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韩两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广泛往来,经贸合作不断加强,因此,对韩国经济特征和汇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受惠于FTA,今年1-2月韩国在中国的进口市场占有率较2015年的10.9%上升到11.3%,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这是4月15日召开的中-韩联席FTA应用推介会上传出的消息。"受惠于FTA,今年1-2月韩国在中国的进口市场占有率较2015年的10.9%上升到11.3%,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这是4月15日召开的中—韩联席FTA应用推介会上传出的消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表示,除了消费品以外,工业用玻璃产品、平板轧钢制品、激光除毛机、锻造机等产品也实现了100%以上的出口增长率。"这都意味着今后中韩两国贸易前景一  相似文献   

13.
刘理远 《中国外资》2011,(16):20-21,23
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由来已久。近年来,虽然冷战硝烟早已散尽,但近年来美国对华出口限制不减反增,甚至扩大到了部分民用的非美国独有的科技产品,使得中国转而从欧盟和东亚地区进口。这是从国家安全等政治角度所难以解释的。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从技术模仿的角度对此做出解释。该模型显示当技术溢出效应满足一定条件时,为了保住世界其他市场,技术领先国甘愿放弃潜在技术模仿的受益国的市场。我们还发现其他国家的技术相对落后反而有助于这些国家占有潜在技术模仿的受益国的市场,获得更大利润。  相似文献   

14.
王瑜 《中国外资》2008,(9):18-19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不考虑贸易结构的变化,而仅从数量上看,FDI对国际贸易可以产生三种效果,即替代效应、补充效应和不确定效应。具体到不同的东道国和母国,FDI对其国际贸易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何种效应占上风。本文即是对中国的投资来源国(地区)的对华投资额与对华贸易额之间的相关关系所作的一个经验分析。此分析是为了检验中国吸收的FDI所产生的双边贸易效果。文中以中国的6个投资来源大国(地区)和贸易伙伴大国(地区)为样本,分别对各国1991—2006年间对华直接投资与对华贸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投资对贸易的三种效应在中国都是存在的,情况因国而异。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由来已久.近年来,虽然冷战硝烟早已散尽,但近年来美国对华出口限制不减反增,甚至扩大到了部分民用的非美国独有的科技产品,使得中国转而从欧盟和东亚地区进口.这是从国家安全等政治角度所难以解释的.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从技术模仿的角度对此做出解释.该模型显示当技术溢出效应满足一定条件时,为了保住世界其他市场,技术领先国甘愿放弃潜在技术模仿的受益国的市场.我们还发现其他国家的技术相对落后反而有助于这些国家占有潜在技术模仿的受益国的市场,获得更大利润.  相似文献   

16.
郑征 《金融纵横》2012,(8):8-12
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欧债危机通过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对中欧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结合2009.10-2012.3的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欧盟实际GDP及中欧贸易额构建VEC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欧元汇率和欧盟实际GDP的正向冲击对中国对欧盟出口起到长期的抑制作用;对中国对欧盟进口起到长期的促进作用。方差分解表明欧盟实际GDP是影响中欧进出口贸易长期、持久的重要因素,对进口影响尤为显著。汇率对进口贡献大于出口,但不是影响中欧贸易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韩企对我国直接投资额逐年递增,对中韩两国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韩国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的影响,然后通过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韩国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应予以正确引导使用。  相似文献   

18.
始于1997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使我国出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东南亚及东亚各国货币普遍大幅度贬值,使得这些国家的出口产品价格以外币表示相应下降,而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价格上涨,无疑会刺激其出口而减少其进口。东南亚国家及日本、韩国等均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如1996年我国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及其他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的7%。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必然会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给我国造成不利影响。其二,为应付危机。各危机发生国均采取了紧缩性的经济政策,如压缩财政开支、减少货币供给、冻结加薪甚至减薪、缓建或停建大型基建工程项目等,同时,各国均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使用国产货物以替代进口货物,这些政府措施的实施势必会减少其他国家对  相似文献   

19.
曲姝雯 《云南金融》2011,(4Z):62-62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韩企对我国直接投资额逐年递增,对中韩两国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韩国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的影响,然后通过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韩国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应予以正确引导使用。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日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使人民币汇率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对中日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通过建立中日贸易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日出口收入效应较强,从日进口收入效应较弱;对日出口价格效应极强,从日进口价格效应较弱;对日出口汇率波动效应较强,从日进口汇率波动效应不存在。因此,若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波动日益增强,中国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冲击。故中国政府应暂缓人民币升值,放缓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