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货币供应波动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供应波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考察中国货币供应波动的历史转迹不难发现,中国货币供应在1952-2001年间已经经历了六次显著的周期性波动。从波动的性质来看,六个波动周期都属于增长性波动周期,周期长度和周期波幅则各异。中国货币供应波动的阶段特征表明货币供应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中国货币供应波动持征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货币政策的执行等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两种制度的区别 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有效规避世界上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带来的冲击,实现本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其次,被盯住的货币对货币篮子中的各种单一货币的汇率会有一些波动,这种波动有利于远期市场的培育和外汇市场避险工具的产生。第三,汇率会更加具有弹性,会经常波动,有利于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过渡。最后,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有助于稳定汇率预期。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票价格与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分别对我国股票价格与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股票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股票价格波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化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股票价格波动,但不能将股票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4.
理论研究与实征分析表明,一国经济与货币的运行轨迹存住着明显的波动特征。然而,对具有密切联系的经济波动与货币供应波动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有,究竟是前因后果还是前果后因? 人们则众说纷纭,异议颇大。从理论上讲,本文不否认货币供应波动对经济波动起着能动的或主导的作用,但在我国条件下,这种关系则颠倒了过来,主要地表现为经济波动引致货币供应波动或货币供应波动从属于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霸权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心——外围构架与体系的不稳定性 在布雷顿体系崩溃之后,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选择实施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和钉住汇率制度(包括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安排)。美元依然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依然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同时,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的波动幅度显增强,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相似文献   

6.
本对我国1978—2002年的M1/M2的长期趋势、水平和周期波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8—1995年,中国的M1/M2呈急剧下降的态势,但是从1996至今则基本保持平稳。另外从国别比较来看,我国属于M1/M2比较高的国家(地区)之一,这表明我国的居民和企业由于支付制度、取款成本、规避税收等原因比美、日等国家的经济主体对M1的需求高很多。除开长期走势之外,中国的M1/M2还伴随着经济活动呈周期性的波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前的经济增长率是M1/M2周期波动的Granger原因,但1996年以后则必须由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变动才能说明M1/M2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1995,(12):40-40
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减少汇率波动损失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年初以来,国际外汇市场波动剧烈。美元由于受美国经济相对衰退、国际游资投向转移和各国纷纷调整外汇储备结构、高估美元等综合因素影响,汇价不断下跌,一度跌至国际货币体系建立以来的最低价位。与之相反,日元...  相似文献   

8.
股票市场波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检验表明:股票市场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有影响,但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对M2的影响最大,对M1的影响次之,而对M0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适时主动地进行预调微调,有效稳定市场预期。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成交规模稳步扩大,市场利率震荡下行,波动幅度逐步收窄,各子市场发展速度出现分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出意愿有所增强,非银行市场主体参与度不断提升,货币市场流动性管理功能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0.
杨艳林 《福建金融》2023,(10):44-50
鉴于历次国际债务危机的教训,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兴经济体积极发展本币债券市场与发行本币计价国际债券,以降低主权债务货币错配程度,2013年之前国际投资机构持有的新兴经济体本币政府债券占比总体不断上升,但近十年来由于新兴经济体本币汇率波动加剧,这一趋势基本停滞。因此,一方面,与21世纪初相比,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原罪”约束显著缓解,本国国际债务实际偿还负担变动对汇率波动负面效应的敏感度下降;另一方面,货币错配风险从新兴经济体政府部门转移至国际投资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新兴经济体对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变得更敏感,新兴经济体外部金融风险模式从“原罪”向“新形态原罪”转变。这给新兴经济体和我国的宏观管理政策带来了启示:一是成熟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国内投资者基础,有助于对冲因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对本国货币金融环境的负面冲击;二是适度发展本国汇率衍生品市场并开放国际投资机构参与,有助于稳定从汇率波动到国际资本流动顺周期波动的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