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储蓄增量和储蓄率能够促进并推动经济增长,但是储蓄增量和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较弱,或者说甘肃省目前储蓄形成有效投资的能力较弱。引言(一)背景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家或地区,必须有充分的资本积累来推进其经济增长,而这一资本积累的衡量就是储蓄率。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以甘肃为例,2000-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一直维持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攀升,中国的投资率达到较高的水平。本文从必要性、条件、动力等决定投资的因素分析了中国高投资率的成因,并指出了高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模式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投资效率、金融稳定的长期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提出了如何保持较高投资率,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投资率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认为,我国的高投资率有高储蓄率作为基础,并且符合一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投资率趋于上升的一般规律,因此不应该压低投资,而应该利用高储蓄的有利条件继续扩大投资,同时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带动进口增加和就业增长,最终实现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燕 《福建金融》2012,(1):33-35
我国的投资率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偏高,由此引发了对中国今后经济增长方式之争。本文认为必须结合国情,客观地看待中国的高投资率:一是国别实证分析表明,与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比较,中国目前的投资率偏离并不大,投资率下降常常与经济增长率回落相伴;二是中国现行统计制度以及相关指标数据尚不完善,存在投资率被"高估"、消费率被"低估"的问题;三是鉴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及特点,投资率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学中,投资硝费和出口被比喻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欧荚发迭国家消费一般作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在GDP增长中占有较高的份额,而投资所占份额则较少;在中国,情况恰好相反,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GDP的贡献一直要大于消费,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等措施,投资更是扛起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旗。但是投资率并不等于投资效率,一味地依靠童.的增长并不能使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自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处于震荡调整中,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使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及投资率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到2010年,按2000年价计算的全社会投资完成额将达7.8万亿元。“十一五”时期,全社会投资累计完成33.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年均投资率控制在39%左右。  相似文献   

7.
我国投资率过高的原因、危害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近年来,我国投资增长迅猛,投资率居高不下,导致投资规模过大,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投资率过高的状况,促进我国投资需求健康发展。我国投资率明显偏高 从纵向来看,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率逐年提高。2000~2003年,我国投资率分别为36.4%、38.0%、39.4%  相似文献   

8.
包兴安 《金融博览》2009,(17):27-2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GDP平均增长速度9.7%.这个速度主要是投资带来的.而这个投资的钱哪里来的?是储蓄。高储蓄率必然有高投资率.目前我国的高储蓄是一种正常合理现象,储蓄比例高.经济增速也就快。  相似文献   

9.
尽管宏观调控明显遏制了投资过热的势头,但是投资增长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现阶段投资增长的典型特征仍然处于某种特殊的缓冲期之中, 如果马上放开宏观调控的力度,那么投资有可能再步入失控状态。投资增长尚未达到合理区间。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应在9%左右,这与改革以来的长期趋势基本吻合。从1979~2003年平均水平看,GDP实际增长率和投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4%和12.1%,投资率为32%,投资对GDP的增长弹性为1. 29。如果以投资对GDP的增长弹性的长期趋势1.29计算,并考虑价格因素, 则适应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适度投资增长率应为14%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今年一至三季度,投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由于目前我国的投资品价格较低,所以今年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投资增长率仅次于1992~1993年,成为我国历史上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1.
18%未来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影响GDP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数量界限时,通常使用投资增长额、固定资产投资率和投资增长率三个指标。其中投资规模增长额为绝对数额,尽管直截了当,通俗易懂,但仅适用考察年度,通用  相似文献   

12.
旧式企业的资本积累,是实现其增长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且受制于投资报酬递减规律。为维持一定的增长率,投资率必须不断上升——但这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浙江省1990~200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两个衡量浙江金融结构的因子,并将它们与经济增长指标置于同一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金融总量因子与浙江的经济增长率、投资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金融效率因子不仅有利于浙江经济增长率的提升,还可以带动投资水平的增加;浙江经济增长与两大因子均正相关,且与金融效率因子的关系更显著.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金融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则是金融总量提高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实证结果表明,注重金融效率、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优化投资渠道以及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将有助于浙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自199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从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1992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2.8%,1993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又攀上13.9%的高峰,全年增长速度可达到13%左右。1994年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可望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凸显,中国经济面临内、外部的严重冲击,而经常账户是内、外部经济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传导媒介。基于经常账户均衡决定理论,采用1982-2010年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格兰杰检验、VAR脉冲响应等方法,研究了投资率、经济增长率和金融体系发展效率对于我国经常账户平衡的冲击。投资和金融发展对经常账户平衡具有影响,经常账户与经济增长没有必然关联,进而提出注重中长期投资规划、加强金融结构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来讲,一国投资率和消费率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为了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也为了居民的收入能较快和持续地增长,要求国家有较高的投资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高的投资率又会挤占居民的即期消费,从而从需求方面约束供给,进而影响生产的发展。相反,如果消费率过高而投资率过低,就会影响就业的增加、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进而阻碍居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因此,客观上要求投资率和消费率保持一个合适的比率,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带动。这个比例在什么程度上是合适的呢?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该比例相差很大,并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也就是说,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该比例的大小也会相应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扭转了近两年增长速度下滑的局面,国民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GDP的增长率由1997年的7.1%,提升为增长8%,引世入瞩目,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加快,社会需求进一步回升,结构调整稳定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财政税收大幅增加,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国民经济正在朝着良性循环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减速换挡的新常态下,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出现了背离:实体企业金融投资率持续增加而实物投资率却在不断减少。本文以我国企业金融投资为对象,以经济增长理论和企业投资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广义矩(GMM)模型,实证分析了现阶段企业金融投资持续增加所形成的资金配置"脱实向虚"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我国企业金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相较于经济上升期,在经济下行阶段企业金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显著;第二,相较于技术资本投资,企业金融投资对物质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更强,且金融投资收益增加会加剧该挤出效应;第三,企业资金配置脱实向虚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GDP平均增长速度9.7%,这个速度主要是投资带来的,而这个投资的钱哪里来的?是储蓄.高储蓄率必然有高投资率.目前我国的高储蓄是一种正常合理现象,储蓄比例高,经济增速也就快.  相似文献   

20.
在主动和被动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的政府投资降速已成加剧态势。主动的因素是宏观当局忧虑靠扩张的财政去顶住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可持续性,剩余产能、重复建设、投资回报率低下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出口的超常规增长所缓解,而西方世界建立在全球化基础之上的需求泡沫,为中国过剩产能提供了匹配市场。当这一切化为乌有之时,极端的投资率逐步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