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金融》2010,(10):26-29
通过构建两阶段LMDl分解模型,对黑龙江省1995—2008年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一阶段LMDl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因素是影响黑龙江省CO2排放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且能源强度是未来黑龙江省减少CO2排放总量的主要路径。对能源强度因素的进一步分解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能源强度的变化同时导致了能源强度的降低,但产业能源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之上对备产业的减排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未来黑龙江省减少CO2排放总量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两阶段LMDI分解方法,通过对1990—2011年甘肃省碳排放量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解,找出导致碳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能源强度及其二次分解后的产业能源强度;同时根据导致碳排放量增加起主要影响作用的经济规模因素,利用改进后的脱钩指数,分析研究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甘肃省实施节能减排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广东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源消耗强度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在本文中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初步解释了广东10几年来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比较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广东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源消耗强度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在本文中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初步解释了广东10几年来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比较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中国1994-2006年间的能耗生产强度进行指标的直接分解,论证了能耗强度变化中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所起的不同作用,并分别对技术和结构因素进一步讨论,分析了科技活动带来的技术进步与能耗强度中的技术增量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以及能耗结构对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饶燕芳 《中国外资》2009,(16):234-235
本文首先对中国1994—2006午间的能耗生产强度进行指标的直接分解,论证了能耗强度变化中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所起的不同作用,并分别对技术和结构因素进一步讨论,分析了科技活动带来的技术进步与能耗强度中的技术增量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以及能耗结构对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1990-2014年数据,测度了浙江省的资本回报率,并利用资本回报率的分解模型,对浙江省资本回报率的变动进行了分解。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浙江省资本回报率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浙江省资本边际产出弹性为负,且资本深化是资本回报率下降的主要因素;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的系数为负,使得总的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较小;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人口规模和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模型中加入火力发电和黑色金属冶炼两个行业因素,着重考察高耗能产业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人口因素是影响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高耗能产业的发晨.最后根据得出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能源对生产制约程度的能源制约系数指标;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编制1997-2002-2007年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递延表;根据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并对比了3个时点的产业能源制约系数、能源价格、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根据LMDI分解模型分析全部生产的能源制约系数变化的三个影响因素(能源价格、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的贡献,发现能源价格是影响全部生产能源制约程度的最重要的原因,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思颖 《时代金融》2014,(12):54-55
本文分析了19802011年间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数据,采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简称LMDI)法,对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结构分解。综合考量能源结构、能耗强度、经济发展、人口效应等因素对河北省能源碳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