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在反洗钱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缺乏主动分析和识别等问题,导致可疑交易报告"量多质差"、情报价值低等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成效.因此,需要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减少金融机构"防御性"可疑交易报告,增强金融机构可疑交易分析主动性,提高可疑交易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孔繁琦 《时代金融》2012,(20):22+27
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拟通过分析评估金融机构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的现状,并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孔繁琦 《云南金融》2012,(7Z):22-22
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拟通过分析评估金融机构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的现状,并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颁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简称一个规定、两个办法),在奠定了我国反洗钱工作法律框架的同时,也明确了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四项主要制度,即了解客户制度、大额交易报告制度、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和保存记录制度。反洗钱工作开展两年多来,在四项制度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了解客户制度、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贯彻落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我们依法开展反洗钱工作、预防和打击洗钱等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反洗钱法律法规实施时间尚短,且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繁多、金融产品不断更新,反洗钱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基层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法律义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法》规定义务的对策建议.主要是:正确认识反洗钱工作的意义,解开"开展反洗钱影响业务工作"的思想包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反洗钱制度;增强工作主动性;严格履行"了解你的客户"义务;细分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行为,落实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7.
反洗钱制度安排的一项核心内容是金融机构向反洗钱情报部门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目前,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庞大而情报价值较低,已成为制约反洗钱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在分析可疑交易报告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其质量的系统管理路径,包括完善报告制度、优化报告流程、实施风险管理、创新技术手段、拓展审计职能等。  相似文献   

8.
反洗钱制度安排的一项核心内容是金融机构向反洗钱情报部门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目前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庞大而情报价值较低,这已成为制约反洗钱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可疑交易报告质量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其质量的管理路径,具体包括完善报告制度、优化报告流程、实施风险管理、创新技术手段、拓展审计职能等.  相似文献   

9.
对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机构对可疑交易的甄别和报告,是反洗钱工作最为核心的内容。随着我国反洗钱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及央行一系列反洗钱规定的颁布实施,金融机构的可疑交易报告正在经历由"以规则为本"逐渐向"以风险为本"转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可疑交易报告的质量成为金融机构面临巨大挑战。然而,由于反洗钱制度的缺陷、信息分析的不全面,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为《反洗钱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随后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关于反洗钱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最主要的是四部规章,包括《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作为我国反洗钱行政法律制度核心内容,“一法四规”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某些规定不够明确、规定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缺乏配套的制度措施或技术手段保障等问题,需要尽快通过立法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反洗钱数据报送工作的现状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核心,与客户身份识别相结合,共同构筑起洗钱防控壁垒。新《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2016]3号令出台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照制度要求履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职责。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数据质量不高,比如把地方财政专户发生的交易也作为大额上报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排除的可疑交易数据不能提供完善的排除说明;对黑名单、涉恐名单等缺乏重视等等。上报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数据冗余问题仍然存在,报送的数据成案率几乎为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尽快提高数据报送水平,提高数据监测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12.
操基平 《上海金融》2012,(10):103-106,119
近年来,我国反洗钱领域可疑交易报告数据井喷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更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反洗钱制度有效性的质疑。海量的可疑交易报告数量是金融机构在现行制度下为了降低反洗钱成本而过度采用机器替代人工报告可疑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在深化防范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制度的基础上,一方面正确区分可疑交易,将合法经济符合特征的可疑交易剔除,从而减少可疑交易的总量;另一方面推行金融机构法人监管制度,发挥金融机构主观能动性,提高可疑交易数据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有效性的衡量指标为立案数或破案数占可疑交易报告数的比率。当前我国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有效性相当低,原因在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过于刚性,以规则为本强力监管下的防御性报送行为严重,以及外部条件的缺失。为此,应逐步减少可疑交易的客观标准,强化金融机构的自主识别能力;转变监管导向,加强正向激励,减少防御性报送并加强反洗钱外部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反洗钱情报部门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反洗钱基础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目前,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大而情报价值较低,已成为做好反洗钱工作必须克服的难题。因此,加强对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分析研究,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质量尤为追切和必要。本文在对辖内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低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及各金融机构逐步规范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及报告行为,有力地打击了洗钱活动.但与此同时,可疑交易监测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监测制度还有一定缺陷,监测业务难以有效处理,监测工作缺乏统一标准,以及监测报告的报送程序欠规范等问题.笔者认为,完善可疑交易监测制度体系,强化对可疑交易数据的分析,改进可疑交易监测工作标准,开发可疑交易报送程序系统,可进一步提升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及《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四个反洗钱规章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反洗钱工作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逐步规范,全面建立起了金融业反洗钱预防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金融机构反洗钱合规水平逐步提高,促  相似文献   

17.
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报告制度是国际公认的反洗钱核心制度,而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的识别标准又是这项制度的关键所在,其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反洗钱监测分析工作能否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系统是洗钱的易发、高危领域,通过金融机构监测并报告异常资金流动,发现并控制犯罪资金是预防和控制洗钱的基础工作和主要措施。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与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资料记录保存是构成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三大基础工作。本文深入分析了安徽省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数据的现状,针对金融机构在可疑交易识别和报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汪加才  谷瑞军 《海南金融》2012,(10):67-70,78
履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核心义务之一。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是反洗钱义务主体在与客户开展金融交易过程中,按照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识别和发现存有洗钱及相关犯罪嫌疑的异常交易的过程。本文从提高可疑交易报告质量的角度提出了保证与兼顾针对性、完备性和准确性是可疑资金监测及可疑交易线索分析的基本对策,在归纳了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方法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任务的四要素模型,将有助于可疑交易模型的分析、构建、实现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有效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文俊 《海南金融》2011,(6):24-26,59
当前我国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有效性相当低,原因在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过于刚性,以规则为本强力监管下的防御性报送行为严重,以及外部条件的缺失.为此,应逐步减少可疑交易的客观标准,强化金融机构的自主识别能力;转变监管导向,加强正向激励,减少防御性报送并加强反洗钱外部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