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法涌  王楠 《时代金融》2016,(6):112-113
中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加上巨大的养老金缺口,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养老保障问题。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而作为补充基本养老保险的商业养老保险远未发挥其作用。商业养老保险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保障、多种形式的产品、收益水平的提升。最为主要的,是商业养老保险能够满足城镇居民多种层次的养老保障需求。因此,研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制度的协调发展,提高商业保险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所占比例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华  利圣临  杜霞 《保险研究》2023,(9):95-110
基本养老保险为老年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有效缓解家庭养老压力,释放家庭预防性储蓄,并调整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提高家庭资产配置效率,有必要从基本养老保险参与角度研究家庭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本文利用2013、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城乡养老保险参与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降低了家庭配置金融性风险资产的可能性,提高了家庭配置金融性无风险资产的可能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与对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养老经济压力较大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具有更大的影响。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通过提高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调整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结构。因此,应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发展,发挥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多渠道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缓解居民家庭养老压力,并着力提升居民金融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鹏  张子欣 《保险研究》2023,(2):90-101
本文利用养老金替代率等指标,构建养老保障水平测算模型,对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现有政策条件下,EET模式和TEE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都不高,不同收入、不同性别群体的养老保障水平有较大差异。两种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随收入的提高逐渐降低,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随收入的提高而上升;男性的养老保障水平高于女性;对中等收入和较高收入群体而言,TEE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高于EET模式,高收入群体EET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更高,且收入越高,EET模式和TEE模式间养老保障水平的差异越小。政策调整模拟结果表明,提高缴费上限和领取年龄、降低领取税率有助于提升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因此,应继续完善顶层设计,优化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方案,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强化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持续推进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法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主要可分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制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几大板块,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一直占据主体地位。从目前情况看,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层级仍然停留在县市一级,全国统筹单位多达2000个,这种严重的地区分割统筹状态已成为制约养老制度体系发挥底线民生保障作用的根本性缺陷,亟待改变。本文从以公共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程度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指数,运用Probit、Tobit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并分别使用主客观金融素养作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养老保险参与存在直接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居民的主客观金融素养水平来提升家庭养老保险参与的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能够正向影响城镇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且西部地区最为显著;客观金融素养的中介效应占比大于主观金融素养。基于此,西部地区应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升居民金融知识普及和关注程度,以更好地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满足居民的养老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农村社会不再单纯依靠传统自给自足的养老模式,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财政承担能力不足等因素,试点范围不够广,推进速度较缓慢,保险覆盖率比较低,保险保障水平尚不高,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形成了严峻挑战.本文从农村养老保险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角度,阐述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农民养老保险的积极意义,并针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加速发展农民养老保险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土地保障功能下降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对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起,织就了一张养老保障大网。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  相似文献   

9.
2009年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已覆盖1.4亿农民。但是,在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城镇居民的养老问题尚缺乏制度安排,成为实现养老保障全覆盖的"短板"。  相似文献   

10.
刘澍 《吉林金融研究》2012,(3):13-17,36
本文针对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困难、城乡养老保障水平低、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财政支持差别大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多渠道筹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别以及健全法律制度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现状,讨论了完善保障体系所需要克服的问题。然后基于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和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环境,本文提出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可以提高运动员保障水平、提高运行效率、促进政府与市场双赢。因此,应该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运动员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世代交叠理论和劳动闲暇理论以及CFPS数据,从商业养老保险的投保情况与收入情况两个层面实证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养老保险一方面通过提高家庭养老保障水平的方式影响家庭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转移收入的方式影响家庭土地流转规模。参保商业养老保险对于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还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95、2002、2007、2013和2018年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基于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相对水平和退休收入替代率等多种指标,估算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及变化,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在1995~2018年,三种指标均显示,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在1995年位于较高水平,在75%~80%之间;之后逐渐下降,于2018年有所回升,在50%~65%区间。而且,不同单位性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群体间的养老保障水平有所差异。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较为适度,但主要依赖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等第二、三支柱的发展较为薄弱。本研究为促进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提供了学术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财务可持续性是养老保险制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保证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有效运转以及区域均衡发展是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严峻任务.本文使用2012—2019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比度量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用泰尔指数法度量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区域差异,并运用面板模型来探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较低且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覆盖面、养老负担、居民收入、养老金替代率和基金率是影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比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在东、中、西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统筹层次、激励机制、人口结构及差异化策略组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郑路  徐旻霞 《金融研究》2021,492(6):133-15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个人养老金逐步成长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三大支柱,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重要渠道。但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不足,养老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区别于既有研究的经济理性视角,本研究从影响金融发展的文化观念视角为这一“有限参与”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析。利用CHFS 2015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养儿防老”等传统家庭文化观念会抑制我国城镇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参与,这一影响在控制了内生性后依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家庭观念(养儿防老等)会削弱居民的金融信任,减少居民对金融信息的关注,不利于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进而降低其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传统家庭观念(养儿防老等)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负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群体中更加突出。本研究揭示了影响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和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层文化因素,对推进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也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补充养老保险作为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外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我国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能够切实有效提升全社会整体养老保障水平,本文在回顾国外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许莉  杨光裕 《武汉金融》2023,(1):43-50+81
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混合截面数据,从内生互动和情景互动两个维度考察了社会互动对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互动对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情景互动产生。内生互动对城镇居民、从事金融投资群体及党员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其他群体的影响不显著。情景互动对所有群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对农村、中老年人、不从事金融投资群体及非党员的促进作用更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互动通过促进居民养老观念由传统依赖养老向现代独立养老转变,从而提高商业养老保险参与水平。本文的研究为在人口老龄化现状下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视角,即通过社会互动、改变居民传统养老观念来推动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我国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试点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现状和新农保发展现状,提出通过新农保与商保结合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 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起,织就了一张养老保障大网。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国总计覆盖超过7亿人。不过.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仍处于城市与农村分割、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分立的“碎片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从3个维度选取15个反映2013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年我国各省市城乡养老保险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省份的地区 GDP 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表现较好,西部省份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上表现良好。西部与中东部省份的差距在缩小,西部省份内部差距明显。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结构老化和财政支持力度是影响制度财务可持续的直接原因,而地区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筹层次过低,因此,解决地区非均衡发展的牛鼻子在于打破利益藩篱,尽快提高统筹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