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主观性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过程中,对缺乏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或判断的处理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会计处理中难免存在主观性。近些年来,企业利用会计主观性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严重的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消除会计主观性对企业会计信息的不良影响已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的内在利益关系是其根本性原因;我国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不尽合理是其体制性原因;部分会计核算事项需要职业判断和会计核算过程的自核性是主观性原因;现行财经法规和财会制度的自身缺陷是其客观性原因。  相似文献   

3.
会计原则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是会计人员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指导思想。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中提供了许多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会计方法,会计原则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选择适当的会计方法也有很大帮助。 《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对会  相似文献   

4.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在各企业单位大量存在,概括起来分二类:一是客观性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即人为失真,是利益趋动的作弊造假,其原因可概括为:1.会计法制不完善,对于许多新的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规定不够明确,使造假者有机可乘。即会计法制执法不严,力度不够,对经营者缺乏强制力。在《会计法》中有多处提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善,对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造假处分较轻,除非在上市公司业务中造假影响巨大的情况下,才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许多企业小范围的造假常常…  相似文献   

5.
程建红 《会计师》2009,(10):92-93
<正>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一方面,它反映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它又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加工整理及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原则,对信息的真实性起保证作用。但是,受原则的运用需要、主观判断等因素的影响,会计核算原则,尤其是会计确认、计量等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偏离了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6.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实务处理中经常要运用到的,在实际进行职业判断时会计人员都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但是由于职业判断自身的灵活性以及会计人员往往受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职业判断在实务运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且给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的不利影响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7.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实务处理中经常要运用到的,在实际进行职业判断时会计人员都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但是由于职业判断自身的灵活性以及会计人员往往受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职业判断在实务运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且给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的不利影响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8.
姜雪 《财会学习》2016,(7):75-76
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准确表达经济活动内容的分析信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越发严苛,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参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为经济活动的研发与分析提供具有科学,客观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要提会计处理原则 会计处理原则是会计理论的理念的组成部分,是我们财务工作人员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它不但影响会计理论,而且对会计实践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处理得当,能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反其就是无用的会计信息。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实务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首先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就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存在优势。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都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1.
周凡 《会计师》2011,(10):15-15
<正>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并不都是所谓的"会计造假",而是由会计职业判断弱化造成的。2006年颁布的新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交易的日益复杂化,现代企业会计核算及其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主观性因素在不断地增加;会计的主观性本身是为了实现会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的目的,但它无疑也是滋生会计随意性和欺骗性的温床。因此,现实生活中离不开会计的主观性,但它必须置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之下。换句话说,有效地约束会计的主观性应当是现代审计鉴证的重要职责。然而,无论是着眼于企业会计的主观性,还是着眼于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主观性操作的审计鉴证,都很难具有刚性的规范性和统一性的衡量标准,它们更多的是需要会计和审计职业道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制度》(本文简称新会计制度)的发布,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表明我国会计标准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另一方面,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在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一、会计职业判断的…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会计丧失诚信原则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问题 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据统计,我国经济管理中有70%的信息来自会计.会计信息质量,通俗的说,就是会计提供的数据和资料是真的还是假的.由于多种利益关系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原因的影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的会计政策对一些具体的会计处理往往留有多种备选方法,从而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因而,会计处理过程实质就是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的过程。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应该为会计目标服务,即有助于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充分性。与会计目标相对应的是企业目标。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也会产生不一致。而我国目前的会计实务更多是注重企业目标,忽视会计目标,使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陷入了误区。例如,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最近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一“圈钱”配股的资格线,不惜代价,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手段,出现了耐人寻味的“10%现象”。诚然,对会计政策做出职业判断完全抛开企业目标是不现实的,但收益的取得必须要有合理、合法的依据。因此,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应当在“围绕会计目标,兼顾企业目标”的相对公平的原则下,立足于符合真实、公允的信息质量要求,达到最能恰当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目的。会计政策职业判断的差异会导致会计政策选用的差异,进而导致一定时期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资产价值和税收等的变动,影响会计信息的结果。例如:保持较高留...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制度》确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在会计业务处理中带有较多的需要根据经验和所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判断的规定,给会计实务工作留下了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笔认为,贯彻运用这一原则和相应的规定,具体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一、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因素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上存在缺陷。虽然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的计算都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但某些数据的来源,却经历了一系列的估计、判断的过程,这就使得某些数据的产生带有主观性。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解析。权责发生制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这种主观性确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会计确认的时间、确认的界定也会产生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从会计计量理论来解析。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一旦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描述就会受到扭曲。二是财务报告中许多数据都是通过合计、汇总而来的。这种汇总抵销,也不可避免地掩盖了某些矛盾与问题。三是当前有不少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外(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另外,历史成本计价法也容易使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8.
会计专业判断:基于盈余信息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盈余管理行为盛行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个中缘由是现行会计标准给予专业判断的空间太大。本文基于会计主观性的观点 ,认为专业判断是应计制会计的固有特征 ,具有不可替代性 ,治理盈余信息的关键是专业判断能否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在缺乏有效的判断执行环境的支撑下 ,通过会计标准缩小专业判断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盈余信息的可信度 ,但就会计改革的趋向而言 ,构筑专业判断的支撑环境 ,完善专业判断的执行机制应成为改革之重 ,美国资本市场近期的治理措施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应文 《财政监督》2002,(10):29-30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面临的严重问题,这既关系到我国会计界的声誉和形象,又影响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两类:一是会计造假,即违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其他会计法规,操纵会计数据,如虚构、制造经济交易,对真实经济业务进行歪曲处理等;二是盈余管理,即利用会计的灵活性使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脱离经济事实,如运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管理会计数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均改变了会计信息,违反了中立性原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在实务中,会计造假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很容易判断、识别,而盈余管理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则难以识别。本文试对二者进行辨析,指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全面收益报告模式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收益的确定,会计界和经济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会计界采用会计收益,而经济界采用经济收益。经济收益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上,企图用实际收益来取代名义收益,其相关性较强,但由于其很多计量都是凭主观判断,其可靠性较弱;会计收益采用“收入费用观”计量,遵循历史成本、配比和谨慎性原则,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得到了广泛接受。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使得会计收益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需求。鉴于此,人们试图将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相结合,采用决策有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