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首先,银行业收入结构调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虽然各银行均较大幅度增加了信贷投放,但由于息差收窄,银行业以息差收入为绝对收入主体的盈利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由于利差收窄导致的收益率下降使得利息收入减少超过规模增长因素对利息收入增加的影响。前三季度,银行业营业收入、净利息收入出现下降之势.十四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息收入同比分别减少192亿元、518亿元.下降了2.25%、7.41%。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97~2011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总资产、贷存比正相关但不显著,与银行贷款损失比净利息收入、平均资产回报率显著正相关,而与净利息收益率显著负相关。另外,分开来看,发现国有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明显高于股份制银行,且回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曹麟  银磊 《海南金融》2015,(2):69-73
针对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净利息收入和负债的不稳定性增加,本文一方面引入经济资本衡量净利息收入面临的利率风险,另一方面在活期沉淀率模型中引入回归方程考虑商业银行负债定价水平的影响,从而实现净利息收入的准确衡量和负债流动性的主动管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管理与流动性管理应相结合,合理评估净利息收入与利率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关系,进行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才能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  相似文献   

4.
陈瑾 《银行家》2007,(11):80-82
息差扩大、规模扩张下的净利息收入强劲增长、资产质量不断改善下的拨备压力减轻、中间业务收入快速积累以及成本控制的提升共同支撑上市银行超预期增长。  相似文献   

5.
四行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中行增速独超30% 受利差收窄影响,2009年四行的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4.7%,尽管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同比增长22.4%,但营业收入仅微增0.9%,远低于营业费用8.3%的增长.四行最终依靠资产减值损失显著下降的大力拉动,共实现净利润3517亿元,同比增长18.3%().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国农业银行主要业务经营指标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经营利润的大幅增长,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全年实现经营利润424亿元,同比增盈104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96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投资收益达到232亿元;非利息收入占净利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0%。  相似文献   

7.
中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竞争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在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西方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日趋多元化,非利息收入业务不断增长,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在1991-1999年间,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49%上升到67%(李成、庞加兰,2004);2003年欧洲著名商业银行巴克莱银行(Barelays)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46.8%;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资产大于10亿美元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净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3.77%,资产小于10亿美元的商业银行这一比率为25.83%.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云峰 《银行家》2007,(6):32-35
2006年中间业务的爆发是一种行业性趋势,各上市银行净非利息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其中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更是得以大幅增长,均超过了净利润平均增长率。然而,在一片繁华之外,中间业务的健康成熟之路仍然崎岖而漫长。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将使商业银行面临八大风险 在市场利率保持稳定不变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等于其经营业务发生时的预期净利息收入,不存在利率风险。如果市场利率稳定的状态被打破,利率变动就会通过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而影响商业银行资产利息收入和负债利息支出,最终对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产生影响,若资产利息小于负债利息的金额过大,势必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即利率变动将会使金商业银行陷入利率风险。而这些风险根据风险的持续时间则可划分为两大类:阶段性风险与持久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业银行依靠传统信贷模式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开始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来增加利润。本文对2005—2014年间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业务形式较为单一、非利息收入增长率的波动性不大,且与净利息收入增长率的波动性相近。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规模、调整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进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宁 《现代金融》2012,(11):3-4
非利息收入促进了银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已成为当前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与净利息收入相比,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过分依赖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规模较小,业务总量发展不足,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本文就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2.
过去十多年间,美国商业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收入量呈持续增长之势,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对美国银行业务经营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增长性、波动性和相关性等三方面出发,对美国商业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过去十多年间,美国商业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收入量呈持续增长之势,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对美国银行业务经营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增长性、波动性和相关性等三方面出发,对美国商业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民生银行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末,该行成立不到一年的事业部所贡献的考核利润占全行利润超过50%;事业部累计完成净非利息收入占全行净非利息收入的比例达到74%。至此,民生银行上上下下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1~2010年的年度数据,首先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变化趋势,并针对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分别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资产组合理论,进一步通过资产组合方差分解方法来分析非利息业务对银行收入波动的影响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收入的波动性在2006年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而且营业收入的波动性主要来自于非利息收入的波动,但是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协方差由正值变为了负值,这表明增加非利息收入业务进行多元化经营可以直接抵消净利息收入增长率的波动性,从而降低商业银行整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2007年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有所优化,净利息收入快速增长,中间业务占比迅速提高,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盈利水平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基本稳定,但潜在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同时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也面临多重考验。在我国经济金融仍处在周期项部附近的大背景下.2008年商业银行将继续健康、较快、高效发展,但行业景气程度比2007年将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净利差是衡量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获取能力的指标,还可以反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2001-2007年数据,对我国工、农、中、建、交等10家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及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实现了快速增长,并成为拉动银行资产收益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但大部分被快速增长的资产费用率和税收支出率吞噬,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增强存贷款定价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14家商业银行1996~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度这些银行的利润效率状况及变迁趋势,并基于测度结果,运用面板数据检验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水平的因素。随机前沿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14家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水平呈现下降之势。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外资银行进入会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水平,但统计上不显著;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显著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水平;银行自身变量中的银行资产收益率、净利息收入率以及贷款规模显著影响其利润效率水平,而银行产权结构、非利息收入对利润效率水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年第4季度至2013年第3季度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占比与净利差在总体上呈U形关系;非利息收入出现的巨额亏损会迫使银行提高净利差以弥补损失,在正常状态下,二者因交叉补贴效应呈正向关系;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了银行的净利差水平,全国性银行可以通过发展非利息收入应对这种不利影响,但区域性银行则难以利用这种策略。因此,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走差异化道路,全国性银行可以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区域性银行更应专注净利息收入,且都需加强对非利息收入的风险管理,从而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银行存贷利差与金融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波 《中国金融》2005,(18):44-45
银行存贷利差通常用净利差和毛利差两种数据来衡量。净利差是指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总利息收入减去冲利息支出)除以银行总资产或利息类资产,而一年期毛利差是指一年期平均贷款利率减去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银行并不能从所有的贷款中获取利息收入(因为存在不良贷款),而它需要给所有的存款支付利息,所以净利差低于毛利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