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转型需要改革,稳定增长需要政府调控。要有效地实现稳增长和促进经济转型这两个目标,政策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例如在稳定增长的过程中,不再追求短期政策,而是采用长短兼顾的政策,形成经济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长期政策的实施既稳定了短期的增长,又兼顾了长期的转型,比如提升民间资本投资热情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海外视角     
《金融博览》2011,(12):10-11
在不断上涨的通胀率和利率面前,亚洲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引擎似乎开始减速。 印度近期宣布今年1-3月该国经济同比增速为7.8%,低于去年第四季度8.3%的增速,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高达9.4%。这成为近期亚洲经济扩张速度放缓的一个最显眼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周期的交替期(始于2001年的本轮经济周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宣告结束,而新的周期尚在酝酿中),必须通过改革释放新的增长潜能,再造增长新引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汇管理》2006,(1):10-10
1、中国经济:GDP增长减速通货膨胀增压 核心原因是中国“世界工厂”的负荷沉重。GDP增长比2005年减速概率100%,CPI高于2005年概率60%。“世界工厂”潜力爆发使过去几年中国经济表现得出人意料的强劲,但也引来反弹。一端,石油、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  相似文献   

5.
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延续下滑趋势,GDP增速估计从2013年的7.7%下降到7.3%左右。除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结构性因素之外,反腐力度升级、房地产市场下行和融资成本过高等三大短期因素也导致今年增长减速。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承载这一引擎的载体就是各类工业园区,从这一角度来看工业园区对工业化发展的作用壤庸置疑。可以看到无论是东中西部、各级城市的工业园区都寄托着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工业园区发展到了今天,未来方向在何方,又该如何转型升级,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我国工业化发展历史角度开始说起。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20年渐进式改革的一部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之一。尽管这一进程困难重重,但市场化改革的方面不可逆转。我们正在完成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但是,转型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个富于挑战的、艰巨的、充满风险的任务。世界银行在其《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的)这两种转型的合力,产生了巨大的旋涡和逆流,他们可能是破坏稳定的潜在因素,而且总是难以预测”,的确,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变革不断地引发了一些新的难题,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化的推进和宏观经济的波动,体制内金融风险的不断积累与增长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潜在威胁。本文试图就我国经济转型中金融风险的界定及成因作一探讨,并对我国金融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1年,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叫做《转型不是过大年》,大意是,我们习惯了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习惯了快速经济增长,会觉得GDP增速是10%还是7%和我们无关,会以为统计局的各种宏观经济数据只是数据,却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会把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痛苦看得过于轻描淡写。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为约7.7%的增长搭配约3%的通胀,企业和居民已感受到转型的痛苦,但转型最痛苦的艰难时刻尚未到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所独有的引领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于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国正在探索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谈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人们往往会提到新能源、房地产、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等。应该说,这些产业确实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我看来,这些  相似文献   

10.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7.7%,这为今年垫好了底,如果全年经济保持在7.5%以上,就会在客观上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腾出了手。  相似文献   

11.
赖斌 《国际融资》2008,87(1):43-46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仅仅依赖投资等扩大生产的手段。最近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则指出,自1978年以来,生产力提高才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性(年均9%~10%)主要决定于TFP(TFP,即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仅利用持续大量投资刺激增长是不起作用的。换言之,当今的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转折点。过去几十年中,中国TFP的快速发展证明,中国已通过有效手段建立了稳固基础。未来的挑战将是如何保障发展,以期年均实际GDP增长达到3%~4%。要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必须采取改革措施,纠正结构性失衡、市场扭曲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就万事达组织对中国政府提出的综合改革措施建议,本刊记者采访了万事达国际组织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月魂博士。  相似文献   

12.
《证券导刊》2014,(36):8-8
过去的8个月里,中国股市迎来一轮上涨态势。在经历长达7年的漫长熊市之后,投资者对股市的热情正在缓慢复苏,人们希望这是一个牛市的开始。尽管对于牛市是否即将开启仍存争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市场的信心正在积聚,持续上涨的行情让各方对于牛市的企盼趋于强烈。在中国改革纵深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之际,人们有理由期待股市转牛。但无论是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还是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相较于指数持续上涨的大牛市而言,更需要的是具有坚实基础的“有质量的牛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管理》2012,(23):20-23
2012年即将过去。在转型之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搭配,使宏观经济运行在既定的目标区域内——GDP增速7.5%以上和CP14%以内,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得到有序推进。展望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依然疲弱,中国经济是更精彩,还是在转型压力下仍相对平淡?为此我们邀请了沈建光博士和华中炜博士,请他们对2013年的中国经济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微博声音     
《中国金融家》2012,(10):69-70
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应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市场化方向,并在创新与监管之间寻求平衡。未来实体经济领域将发生四大主要变化:第一,全球经济减速;第二,人口结构发生转折性变化;第三,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第四,全球经济在长期波动中低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很可能是"中国故事"的一个新起点.这一故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外的货币国际化必将进入加速通道,当然,其负面作用是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仍将持续萎缩;二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入不得不操作的时间点,其中的政策疑虑在于是否会系统性地提高中国的通货膨胀中枢水平.本文据此提出四个预测性结论:第一,中国面临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时期,这将推动中国由外贸顺差主导型增长结构向内需主导型增长模式转型:第二,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被动但必须进行的改革,原因在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持续下降,且这一改革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快速上行:第三,留给我们的转型时间很短--2011到2013年的两年资本流入期将是实现上述两大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时间框架,否则很可能出现"断裂--修复"式经济增长格局;第四,2011年是上述两大转型元年,由此可以对短期经济运行和政策趋势作出相应判断--货币政策收缩和财政政策扩张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转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增长动力正在逐渐形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同时要求金融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增加全社会有效供给、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中国金融体系目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社会融资体系结构性失衡,以股权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方式对全社会融资贡献不足.  相似文献   

17.
市场化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时期,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增长减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樊纲等(2011)提出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在构建经济增长方式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运用面板门槛计量模型揭示出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特征,而市场化程度则是这一特征产生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市场化进程还决定着经济转型是带来“阵痛”效应还是产生“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18.
刘世锦 《新金融》2015,(11):4-6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从一种供求平衡向另一种供求平衡转变。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再平衡,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第一,高投资要触底,通过进一步放开准入的办法来稳定需求。第二,以配额制切实削减严重过剩的产能,稳定实体经济经营效益。第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不是寄期望于其完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而在于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效率,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大盘下跌”时,中国经济要“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并走出相对独立的上升行情,关键是要有能够起到引领、发动作用的引擎。投资拉动、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出口都十分重要。但是,除了这些根据国民经济总需求管理方法构建的引擎外,寻找一些以新的机制为基础、具备新的功能的引擎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深谋远虑应对经济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家预测我国经济增长减速,面临下行风险。而作为金砖国家之一,全世界又看好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究竟在哪里?除了深化改革之外,从产业发展看,什么是经济增长新引擎?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