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往往面临着财务报告成本与税务成本的权衡。为了摆脱该困境,公司有动机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以规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本文通过考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Book-Tax Differences)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证实了该假设。我们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越大,则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本文定义为非应税项目损益)也越高,即上市公司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以规避盈余管理的税负成本。我们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上市公司通过非应税项目损益规避盈余管理税负成本的行为主要发生在高税率组别,而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公司则没有呈现出该特征。另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主要通过操纵长期应计项目规避所得税负。但我们的研究也表明,上市公司通过非应税项目损益规避的盈余管理税负成本较为有限,平均每1元操纵利润中,只有1.8分的操纵利润可以规避所得税成本,这或许表明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为了避免引起资本市场或税务当局的怀疑,而为其大部分利润操纵支付了所得税成本。此外,本文研究还发现,高税率公司存在强烈的通过非应税掼益项目规避所得税的动机。我们的样本公司中,平均而言,所得税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占资产的比例将增加0.029%;适用33%税率的公司与适用15%优惠税率的公司相比,为此所规避的所得税成本平均高达330万元。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往往针对净利润实施盈余管理,分类转移是在不改变净利润的情况下通过核心费用的分类转移、虚增核心盈余的一种盈余管理方式。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会实施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吗?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A股市场的IPO公司为样本,发现:(1)上市公司在IPO前三年存在显著的分类转移,即通过把核心费用分类转移至营业外支出以虚增核心盈余;在IPO后三年,不存在这一行为;(2)在IPO前三年,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将营业成本而非期间费用转移至营业外支出的方式虚增核心盈余,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分类转移行为应是权衡多种动机的结果,四大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分类转移与由此产生的核心盈余异象。研究发现,针对增发公司业绩门槛法规变化,公司公开增发前分类转移增强,可操控应计盈余管理减弱,核心盈余持续性下降,核心盈余异象增强。研究表明,公开增发业绩门槛变化使公司偏好以分类转移方式虚增核心盈余,从而改变核心盈余结构,引起核心盈余持续性下降,进一步造成投资者高估公司未来价值,导致核心盈余异象。本文不仅发展了盈余管理与盈余异象研究,还充实了不同盈余管理方式成本收益权衡的研究。同时,本文丰富了分类转移动机研究,且本文结论有助于投资者对增发公司正确估值。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决定着上市公司的质量与资本市场的效率。以公司控制权转移为背景,围绕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结果表明,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在控制权转移前逐年下降;但控制权转移后则有明显改善。建立、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控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不同季度进行盈余管理的时间选择行为。我们首先采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识别上市公司中期报告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然后进一步通过考察季度间盈余反转来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虽在各个季度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第四季度利润中包含了比其他季度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特别的,巨额冲销的公司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调低利润,前三季度表现欠佳而年末好转的公司在第四季度通过盈余管理调高利润。  相似文献   

6.
企业内部的代理冲突问题导致代理人为了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采取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粉饰财务报告,欺骗委托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需要对上市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和改善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来提高企业提供财务数据的可信性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安徽上市公司中,代理成本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容易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粉饰,蒙蔽广大投资者,并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同时,利用安徽上市公司的数据表明,代理成本和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案件相继发生,这些案件都说明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问题成为各界学者研究的热点。财务报告的质量由于受到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其可靠性严重下降,低质量的财务报告容易给投资者的决策造成误导。而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合理保证,也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重视。那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及时地发现并预防盈余管理,进而采取措施减少盈余管理,提高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地研究。  相似文献   

8.
作为企业财务战略之一的资本结构决策必须要考虑未来经营预期的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发现,当企业预期盈余下降时,将会变卖资产偿还债务并通过降低股利支付率的方式降低负债率。该结论与认为预期盈利能力和负债率正相关的资本结构权衡理论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预期盈余对资本结构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负债的税收利益和财务困境成本变动来调整最佳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会计-税收差异与主流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在识别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的能力。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与国外大多数文献的研究成果一致,会计-税收差异能够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而主流的Jones模型在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探测盈余管理行为时则存在严重的系统性偏误,会计-税收差异较之主流的Jones模型在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能提供增量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激励计划导致的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样本,且在股权激励公告过后出现向上的盈余管理;股权激励前后会计利润会出现较大波动,盈余管理使得公司未来期间的会计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以目前我国A股市场上的33家旅游相关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Jones模型对其盈余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既有扩大利润的盈余管理也有隐藏利润的盈余管理。文章分析研究旅游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既有助于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又有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亏损上市公司在首次亏损年度没有进行明显的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而在扭亏年度则进行了明显的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这表明,亏损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出现连续亏损,为了防止公司股价持续降低会在扭亏年度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有效税收筹划不仅要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还要努力降低税收筹划的非税成本。非税成本因其隐蔽性、间接性而容易被忽视,因而可能使税收筹划的成本(损失)大于其收益。非税成本的形成原因较多、其构成也比较复杂。文章选取沪深A股2008-2012年期间的497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上市公司如何在税收节约与非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经验证据显示,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税收筹划行为,而处于成熟期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取较为保守稳健的税收筹划行为。结论为企业制定投资策略,监管机制完善管理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兴伟 《新理财》2013,(4):47-49
递延所得税资产、盈余管理与食业利润之间的关系是公司财务与税(务)会(计)关系协调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问题。企业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处置资产、政府补贴、其他营业外收支、减值准备及其转回等盈余管理调节递延所得税资产,使得利润结果符合管理层预期,实现利润操控。特别是当应税收益与其计算方法和企业的报告盈余相挂钩,且受财务报告盈余影响时,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变更与盈余管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实证方法,采用线下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变更和非营业活动进行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并利用应计利润模型(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对发生管理层变更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私有信息传递的视角,以2003-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市场反应。统计结果显示,与其他公司相比,现金分红的公司倾向于上调应计利润即有正向盈余管理的偏好,并且市场能够识别出这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分红预案公布期间现金分红公司股票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与盈余管理变量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1年至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如何"影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及其关键机制。研究发现:当管理层预期公司盈利小于行业盈利,正向盈余管理与宏观经济增长率显著正相关表现为顺周期特征,当企业面临产品市场竞争压力越大,其正向盈余管理的顺周期性特征更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预期公司盈利与行业盈利差异及产品市场竞争压力是公司在经济繁荣阶段向上操纵利润的关键机制,因此结合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公司面临市场竞争程度对理解其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在现行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手段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本文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以ST亚太公司为例,详细分析了亚太实业公司运用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的几种手段以及这各种手段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1994-2007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研究得出,扣除操控性应计利润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同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仍紧密相关。并且,强化稳健性原则和限制公允价值的运用显著降低了公司高估盈余的水平,而弱化稳健性原则和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则导致了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总体而言,没有证据表明盈余稳健性的提高导致了上市公司的大清洗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打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力度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采用税收筹划等较为隐秘手段进行盈余操控的行为逐渐增多。本文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质量与上市公司运用税收筹划进行盈余操控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整体而言,代表审计质量的审计收费、事务所规模、审计意见都与会税差异(税收筹划程度)正相关,且高税率样本下三者与后者仍然正相关,但是低税率样本下三者不再与后者相关。进一步地,相对于国有企业,高质量审计下非国有企业的会税差异程度更高,即其运用税收筹划进行盈余操控的动机更强烈。这表明:外部审计质量受到上市公司通过税收筹划进行盈余操控行为的影响,而且高税负的上市公司其盈余操控程度更高,审计质量也更高。该发现在客观上可以为监管部门提高会计信息治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