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农发行信贷管理的政策基础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贷款对象由国有购销企业变成股份制、私营、外资等多成份企业,贷款主体发生质的变化,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农发行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具有农发行特色的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2.
2004年以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国粮食市场开始全面放开。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农发行的贷款对象、贷款性质、贷款范围和贷款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除储备及调控等“政策性”贷款外。农发行不再发放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而是全部按照商业化原则发放粮油流转贷款、加工企业粮油贷款及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主销区粮食市场全面放开,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日趋多元化,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的对象、条件和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新的情况下粮食购销贷款怎样投放,是农发行做好秋季贷款投放必须面对的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结合对甘肃省景泰县收购资金贷款投放及使用情况的检查,对景泰县粮食公司开展农业订单收购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农业,直接好处是,能够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扩大家发行的贷款规模,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发行增量的三赢目的.是农发行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履行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确保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现阶段农发行职能调整的理性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粮食市场多元化给农发行收购资金管理增加了难度。粮食实现市场化后,凡经过资格认定的用粮单位,都可以直接收购,这从根本上打破长期以来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粮食购销市场成分多元化。这样,一是农发行要给新人市用粮单位发放收购和储备贷款,原本人员就少、工作任务繁重的基层农发行的信贷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二是多渠道收  相似文献   

6.
农发行自成立十多年来,逐步建立了具有农发行特色的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模式,有效地制约了收购资金的大量流失,在法制建设中,不断实践具有农发行特色的法律事务工作之路。根据粮食市场改革的进程,及时实施了贷款资格认定、各种担保、信用等级评定、企业风险准备金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防范了信贷贷款风险。但是,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的拓展,农发行所面临的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7.
首先是收购贷款投放难。目前,农发行对新投放收购资金贷款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贷款到期或者到粮食年度末必须全部或大部分收回,否则主要负责人除了被扣除保证金外,还必须“下课”。在目前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因素极其复杂、价格难以准确预测的情况下,企业收购的粮食在到期时能否全部顺价销出并且全部归还贷款本息,谁也没有太大把握。因此,基层行也就不愿意多投贷款,自找麻烦。  相似文献   

8.
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与库存监管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逐步放开,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农发行的贷款支持对象由政策性粮油向政策性与经营性粮油相结合转变,贷款风险的承担主体也发生了变化,由政府财政承担转向政府、企业按贷款性质承担。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管理及库存监管风险防范是农发行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工作需要准确把握的关键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前,棉花贷款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一是贷款政策.棉麻企业要敞开收购棉花,农发行就必须"保证及时、足额供应资金",否则农发行要承担给农民打白条的责任.这项政策成为地方政府和棉麻企业手中的尚方宝剑,农发行被动贷款,直接影响了贷款质量.二是国家的棉花进出口政策直接影响棉花贷款的风险度.棉花和棉纺织品出口顺利,价格稳定时,棉花收购企业经营购销两旺,资金周转快,农发行能够及时收回贷款本息.  相似文献   

10.
王英聚 《西安金融》2003,(3):19-19,14
加WTO后,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国内市场要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粮食市场竞争加剧,农发行增量贷款风险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粮棉企业经营性风险上升,随着粮棉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非保护价收购范围进一步增加,粮棉企业将按照市场机制自主经营,企业的市场风险将直接转变为农发行的信贷风险。在实际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防范贷款增量风险,就成为目前农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以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国粮食市场开始全面放开.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金融机构,农发行的贷款对象、贷款性质、贷款范围和贷款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发行系统的存量粮食贷款中,历年高价位粮食库存占比较高.受近年来市场粮食价格逐年下滑的影响,这些库存粮食的潜亏有扩大趋势,相应的粮食贷款风险也在不断增大.近年来,农发行玉林分行在加强粮食贷款封闭管理的同时,注重粮食贷款的风险管理,在深入分析粮食市场情况、摸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果断措施,督促粮食企业加大对库存粮食的压库促销、推陈储新力度,不仅有效化解了粮食贷款风险,还促进了粮食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为粮食企业带来较好的经营效果,达到了银企双赢的目的,也为农发行系统化解粮食贷款的潜在风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2005棉花年度全疆棉花播种面积1722万亩,总产19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33%,再创历史新高,总产、单产连续12年位居全国首位。棉花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一直是农发行的主体业务,2005年度农发行新疆分行累计发放棉花收购贷款191亿元,支持企业收购棉花2987万担;收购贷款投放量占全国农发行系统的47.3%。支持企业收购量占46%,为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和新疆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市场化条件下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难点 难点之一:粮食收购资金政策属性与粮食市场化思维定势被扭曲的矛盾. 农发行的粮食收购贷款属政策性范畴,但随着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政策性属性在运作方式上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国家对于保护价收购的粮食仍实行"收一斤粮给一斤粮的钱,销一斤粮归还一斤粮的贷款"资金供应政策,并保证信贷资金足额及时供应;对于非保护价粮食收购,实行"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信贷供应政策,粮食收购资金体现二重性即政策性和经营性.对于保护价经营出现的风险属政策性风险,对非保护价经营出现的风险属经营性风险.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金融纵横》2000,(9):33-34
我们认为建立和完善农发行的资产保全机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预警机制 1.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应考虑其既能测度静态的存量资产风险状况,又要能测度动态的增量资产风险状况。在贷款投放环节设置新发放贷款与新增收购值比率、新购进粮食均价与市场粮价比率指标。以其来衡量企业是否挤占挪用收购贷款,反映投放环节风险;衡量企业新购进粮食市场竞争力强弱,企业未来顺价销售的具体情况,这是其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近两年的改革发展,农发行正在从过去纯粹粮棉油收购贷款经营向多元化、多功能的经营支农贷款过渡,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粮棉油加工企业贷款、其他粮食企业贷款和粮棉油转贷款等商业性贷款业务在农发行贷款中的比重迅速增加,种子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也陆续开始营运,农发行将在三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随着商业性贷款经营的不断扩大和延伸,如何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已经被放在农发行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一、粮油信贷需求的新特点:客观上的强劲需求与面向市场化运作 市场化运作特点使农发行投放贷款支持的粮油收购量不断减少,湖南是全国最大的稻谷产区,在粮食产量增加的情况下,该省农发行2003-2004年贷款支持企业年均收购量只相当于2000-2002年贷款支持企业年均收购量的61%.  相似文献   

18.
农业发展银行与粮棉购销企业利益攸关。粮棉购销企业是农发行服务和监管的对象,依靠农发行的资金支持才能完成收购任务,实现“不打白条”,确保国家粮棉收购和市场供应;而农发行收购贷款的使用效益、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也离不开粮棉购销企业配合来实现,并最终要通过粮棉购销企业来体现。眼下,农发行强调对粮棉购销企业实施动态封闭管理,目的就在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收购资金持续稳定封闭运行,同时促使粮棉购销企业朝转换经  相似文献   

19.
王旭 《新疆金融》2006,(8):38-39
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尉犁县,是一个以种植棉花为主体的农牧业县,年产皮棉百万担以上,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尉犁县农发行信贷业务是以棉花收购贷款为主,是一个主信贷业务单一的典型行,2005年,尉犁农发行投入棉花收购贷款7.0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99%以上。随着棉花市场的全面放开,农  相似文献   

20.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使收购资金的信贷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棉花收购,销售价格放开,由市场形成.二是收购主体增加,如良种棉加工厂、大型棉纺企业、国营农场均允许收购.三是资金供应渠道增加,由原来农发行一家供应棉花收购资金扩展到农发行与有关商业银行共同供应资金.加之没有财政补贴,棉改进展缓慢,形成三种不易克服的困难:一是价格不易控制,各收购主体为占有资源盲目哄抬收购价格,使收购成本高升难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