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中工国际拉开全流通背景下新股发行序幕以来,不论是在中工国际身上,还是在同洲电子、云南盐化、大同煤业,甚至是刚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我们看到的均是机构询价的身影.普通投资者对新股发行价是没有话语权的。应该说,管理层在股改收尾期启动全流通新股发行,继续实行询价本意是好的.目的在于通过询价机构的准确分析,询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发行价格出来。然而从前期对中工国际、同洲电子等股票的询价结果来看,机构询价得出所谓的“市场价格”,并未能完成询价机构所肩负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田业钧  张永林 《上海金融》2013,(4):74-79,118
本文以2011-2012年8月沪市A股发售的57支新股为样本,通过提取发行人公布的簿记信息,从询价簿记信息与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和首日超额收益两个角度实证分析询价的信息揭示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虽然我国的询价制尚在完善之中,但依然具有较强的信息揭示能力.(2)承销商选择性地利用相关信息,询价信息有助于预测新股后市变现.出现这一悖论的原因是,价格区间对发行价的硬约束和配售政策限制了询价信息揭示能力.研究结果不仅对监管层完善询价制度和投资者参与新股投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讨论新股首次公开发行的定价效率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累计投标询价机制下的IPOs定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累计投标询价机制下IPOs定价的相关文献,并对IPOs发行过程中发行公司与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三方在利益最大化之间进行博弈,求解发行公司的IPOs策略及价格确定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累计投标询价机制下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除了反映了发行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外,还反应了二级市场实际供求关系等外部综合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式IPO询价发行体制下,承销商没有新股分配权力,而定价市场化改革赋予了其定价权力。面对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承销商的理性选择是利用情绪抬高发行价格,通过收取与融资金额成正比例的承销费用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本文利用强制披露的询价机构网下全部报价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式询价制的运作机理,结果发现:在机构报价形成的股票需求曲线上,承销商实际选择在相对高位定价,发行价格显著高于各类报价均值,而承销商声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定价拔高行为;定价拔高越大,IPO上市首日收益率越低;IPO上市后的交易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定价拔高越大,机构配售新股解禁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低。  相似文献   

5.
冯琳 《北方金融》2022,(2):30-35
本文分析了投资者情绪与IPO定价效率的动态关系,主要结论为:首先,承销商在最终定价时会根据拟发行企业的内在价值,对询价对象提供的报价进行反向调整;其次,IPO抑价率与投资者情绪表现出了较为持久的相互作用影响。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是影响IPO定价效率的因素之一。因此,提升IPO定价效率,还要培育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并引导其实现长期价值投资。  相似文献   

6.
刘纪鹏 《证券导刊》2014,(21):59-64
新股发行过程中乱象频出,根源在于目前股市询价机制中的两个不合理:中小投资者的缺位失声与询价对象的机会主义行为。 在现行的询价机制中,参与网下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大额投资者可以参与新股报价,而普通个人投资者无权参与,这就导致了与中国股市利益息息相关的中小投资者在发行定价环节的失声。  相似文献   

7.
制定反稀释条款的目的在于,在股份低于转换价格出售时保护优先股持有者的权利。因此,该条款被称为“转换价格公式”反稀释调整条款。双方同意,投资者优先证券转为普通股的数量开始是建立在一比一的基础上。而如果(有例外情况)公司以低于转换价格发行任何权益证券,则优先证券转换时所发行的普通股股份数会根据一定标准向上调整,以保证前期投资者的份额不会下降。  相似文献   

8.
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机理、缺失动因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承销商担负着“信息生产者”和“质量认证中介机构”的功能,然而也面临着“可信性”的问题。在与证券发行企业、投资者的重复博弈过程中,承销商通过建立自身的行为规范,达成与证券发行企业、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均衡所形成的声誉能有效缓解承销商的道德风险,保证承销商信息生产的可信性。通过分析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相关理论模型、形成机理及机制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充分发挥承销商声誉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双语     
IPO即(新股)首次公开发行。在IPO之前,投资银行家通常组织全球“路演”来为即将发行的股票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和推介。“路演”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投资银行家希望能够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并为他们提供有关发行的信息;二是“路演”也有助于搜集关于股票上市定价的信息,为发行公司和承销商决策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5月21日,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办法》提出,IPO除了以询价方式定价,也可通过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采用询价方式定价的,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直接确定发行价,也可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在区间内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发行价。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产生不询价、初步洵价即定价等两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香港新股发行方式对内地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内地新股发行采用累计投标询价方式,其新股溢价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有待解决。借鉴香港新股发行方式,内地在完善累计投标询价方式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固定价格发行方式;发行方式的定价过程中要有中小投资者的声音,防止发行方式使中小投资者在一级市场被边缘化;尽快实行新股发行“绿鞋”制度,抑制新股上市后的过度波动;把积极稳妥地培育和规范机构投资者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对定价公开发行的部分可以采取分组发售的办法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引入回拔机制来对询价对象进行制衡。  相似文献   

12.
IPO最核心的工作就是首次对公司股份这种金融商品定价,IPO定价也是国际金融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在IPO定价过程中,首先需要承销商根据发行人的财务信息进行公司估值,由此得到一个公司估值区间,可以将此看作是IPO定价中的供给信息,而市场投资者对此供给信息有怎样的看法即需求信息的发掘,则是通过不同的定价方式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3.
秦岐 《中国金融家》2012,(2):112-113
从曾经的“新股不败”,到上市首日屡屡“破发”,再到如今的“门庭冷落”,大多数投资者对新股都表示经历了一个爱到怕,又爱又怕的过程。直接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股发行制度不够完善。发行价格“三高”、询价过程不透明等上市存在的种种弊端引发了新股上市后不济的走势,影响了本来就较脆弱的市场,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也随之流逝。  相似文献   

14.
《银行家》2007,(3)
平安保险A股定价2月14日平安保险发布公告称,A股发行价格最终确定为每股33.8元,为发行价格区间上限,这使平安保险成为A股市场发行价格最高的金融股,是全球最大保险公司IPO。按最终发行规模11.5亿股计算,此次平安保险共筹资388.7亿元。本次申购网上网下共冻结资金10936亿元。由于启动回拨机制,最终配售结构为: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3.45亿股,占本次发行规模的30%;网下配售2.3亿股,占本次发行规模的20%;其  相似文献   

15.
首日上市的中工国际以离奇的表现,疯狂的投机,几乎重演了非全流通下华电国际等询价新股发行的历史。改革者精心打造、舆论给予厚望的“全流通第一股”没能成为一座丰碑,而只是留给中国股市又一声叹息。与“国际接轨”的询价制要想发挥作用,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自由发达的资本市场,有实力讲技巧的承销商、成熟理性的投资者以及投融资双方对市场的准确判断。然而有趣的是,如果将中工国际的发行环境与非流通下的询价发行股票对比,我们能够找到不少相似的地方;但如果将处于相同的新股询价制度下,中工国际的具体操作与香港的操作手法相比较,…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金融》2010,(10):7-7
中国证监会2010年8月20日发布《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开始启动新股发行后续改革。《指导意见》适度扩大网下询价机构的范围,网下机构扩容采用的是主承销商挑选推荐方式,即主承销商推荐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定价能力、优质长期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和配售。  相似文献   

17.
林晓明 《证券导刊》2013,(21):89-95
前言 基本面与技术面的激辩 一般而言,处于市场中的投资者可以大致地划分为两种类型:基于基本面分析的价值投资者及基于技术分析的趋势投资者。价值投资者依靠对公司财务表现的基础,分析找出那些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公司未来现金流的现值)的股票。价值投资者着重分析的是股票市场中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认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股票市场都是不可预测的。而唯一有一定把握能够确认的是,基于公司过去业务表现和现有信息对其业务的长期表现进行的分析。价值投资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来确认公司价值并将其与市场价格作出比较,最终将市场价格低于其评估价值的个股作为理想的投资标的。  相似文献   

18.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中国创业板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历史业绩和技术创新两类信息在新股定价不同阶段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新股定价的各个阶段,历史业绩,特别是反映盈利水平的总资产收益率都是定价最重要的因素。创新信息仅仅在发行阶段被一级市场投资者——特别是询价对象——视为定价基础,而二级市场投资者并未将创新信息作为价值判断的考虑因素。这与成熟市场成长性企业定价中创新信息的核心作用以及历史业绩的弱势地位形成反差。  相似文献   

20.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