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2001年财政部颁布(2002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2006年颁布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有较大的变化。除了内容更接近于国际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导向外,新准则与其他准则相互分工和协调,使新准则在体系上更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 财会 [2001]7号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无形资产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和《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等 3项准则,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等 5项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布置有关企业从 2001年 1月 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  相似文献   

3.
固定资产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反映信息的质量。2001年、2002年分别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对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规范,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又体现了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明 《税收征纳》2008,(9):31-32,3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出台了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提高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强了与国际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就《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准则而言,固定资产核算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就固定资产折旧而言,新所得税法与旧所得税相关法规相比也有一定的变化,由于固定资产折旧金额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2001年7月7日下发了《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问题解答》,该解答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该项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确定方法,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这一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减值准备》中的有关条文基本一致。但因规定不够具体,仍然存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会计政策的本质特征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定义为:“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揭示》中会计政策的定义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管理者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会计政策选择也称会计选择,  相似文献   

7.
秦燕  刘剑 《税收征纳》2014,(7):33-35
财政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下简称“职工薪酬新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本文试就职工薪酬的会计及税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对已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五项具体准则进行修订后,已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现将修订后的内容与原内容进行比较,以便于理解实施。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2001年11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具体讲,有四大进步:进步一:规范性更强。一是适用范围进一步规范。旧准则适用范围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不符合现行国际会计准则;新准则明确规定:“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适用范围确切。二是固定资产定义进一步规范。旧准则定义是:“固定资产,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半年,香港会计师公会公布了12项会计准则(HKAS)。这12项会计准则都是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改进项目以及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颁布的,无论从编制序号还是准则名称以及具体内容看,都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12项准则包括:HKAS1《财务报告的列报》,HKAS2《存货》,HKAS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和差错》,HKAS1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HKAS16《不动产、厂场和设备》,HKAS21《汇率变动的影响》,HKAS27《合并财务报告和单独财务报告》,HKAS28《在联营企业的投资》,HKAS29《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HK…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这意味着新准则将取代财政部2001年1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本文旨在将无形资产新旧准则以及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无形资产新准则的具体内容,为会计实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一、二者的内涵与核算范围不同 2001年11月财政部以财会[2001]5号文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资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的余额。而《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也作了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3.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折旧率,以各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作为计算当期折旧额的基数而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加速折旧方法。考虑到在会计实务中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存在弊端,本文通过实践运用提出简化计算方式。一、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讲解和《企业会计制度》中均讲述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表达为:年折旧率=(2÷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月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颇×月折旧率按照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各个会计期间折旧额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直接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和折旧率计算各期应计提折旧额,而  相似文献   

14.
齐萱 《现代会计》2006,(4):26-28
1998年公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四项资产减认准备这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200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原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项减值准备。2002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减值会计做了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谢欣 《财政研究资料》2007,(25):45-48,2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条企业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B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比《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1995)及《企业会计制度》(2001)(以下简称旧制度)的规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核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正红 《会计师》2011,(3):20-20
<正>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内外资企业间的统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财政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从及时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稳健  相似文献   

17.
2019年10月15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拟就重要会计政策披露,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就重要性作出判断》进行修订。本次修订以会计政策披露为核心,对增强财务报表有用性和推动重要性概念在会计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修订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分析了此次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丹  郭武平 《中国金融》2006,(11):42-44
随着多项新订及修订国际会计准则的颁布,特别是于2005年开始生效、与银行业最相关的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2)和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准则修订版的出台,国际会计准则实施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已成为各国银行业监管当局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财政部于2005年8月25日发布了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制定基础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要求自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率先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涉及金融工具的准则有四项,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对目前企业涉及到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指引。财政部发布的金融工具会计四项准则既借鉴了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情,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上趋同。其中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嵌入衍生工具及其会计处理、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以及公允价值确定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使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发挥作用而逐渐发生损耗,在会计处理中是以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予以体现的。而实际上,固定资产特别是机器设备的实质性磨损是并不均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