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李成  王焱 《金融论坛》2007,12(7):26-32
从资产需求理论出发的理论分析、对我国现实情况进行的剖析,以及利用2001~2007年3月的最新数据对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联动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深化,我国居民的储蓄偏好和证券投资倾向正逐步发生变化;我国股市交易与居民储蓄存在联动效应,居民主动投资股票市场的积极性在增强,但两者之间的影响幅度还相对较小,这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弹性、股票市场的高风险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波幅较大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2001年至2007年3月的最新数据对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现实情况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深化,我国居民的储蓄偏好和证券投资倾向正逐步发生变化;我国股市交易与居民储蓄存在联动效应,居民主动投资股票市场的积极性在增强;但两者之间的影响幅度还相对较小,这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弹性、股票市场的高风险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波幅较大等现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成  王焱 《金融纵横》2007,(11):13-16
本文利用我国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的数据对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现实情况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深化,我国居民的储蓄偏好和证券投资倾向正逐步发生变化;我国股市交易与居民储蓄存在联动效应,居民主动投资股票市场的积极性在增强;但两者之间的影响幅度还相对较小,这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弹性、股票市场的高风险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波幅较大等现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1—2007年8月的最新数据对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联动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深化,我国居民的储蓄偏好和证券投资倾向正逐步发生变化;我国股市交易与居民储蓄存在联动效应,居民主动投资股票市场的积极性在增强,但两者之间的影响幅度还相对较小,这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弹性、股票市场的高风险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波幅较大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居民储蓄投资与资产投资热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主要从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两个方面入手,探讨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对于居民储蓄的分流效应.基于相关理论与前人的研究提出了基本假设,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居民储蓄与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热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回归模型.发现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对于储蓄的分流效应很大,但是股票市场的活跃对储蓄减少的分流作用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1年至2010年的最新数据对国内居民活期储蓄与A股市场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显示: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储蓄偏好和证券投资倾向正在逐步的发生改变;国内居民投资股票市场的积极性正在加强,但是居民的活期储蓄和股票投资之间的影响幅度还有限,这与我国居民储蓄的低利率弹性、股票市场的高风险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波动幅度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帅帅 《中国外资》2011,(12):66-68
本文利用2001年至2010年的最新数据对国内居民活期储蓄与A股市场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显示: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储蓄偏好和证券投资倾向正在逐步的发生改变;国内居民投资股票市场的积极性正在加强,但是居民的活期储蓄和股票投资之间的影响幅度还有限,这与我国居民储蓄的低利率弹性、股票市场的高风险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波动幅度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8.
债券价格的决定理论主要有古典利率理论、流动偏好理论、可贷资金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本文采用协整和因果检验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变量、货币金融变量与我国债券市场价格波动的联动和因果关系。我国债券市场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存贷款和外汇储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居民储蓄和净出口对我国债券市场价格走势具有单向引导关系,我国债券市场价格对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机构存款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银行资金与股票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汉锋 《南方金融》2004,(12):40-42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银行资金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我们的统计数据支持如下几个观点: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资金供给呈负相关关系;股票市场走势与居民储蓄呈负相关关系;股票市场融资量与银行对金融企业的贷款呈正相关关系。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弛 《南方金融》2003,(10):31-34
本文从分析“决定证券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入手,通过对股票市场;国债市场,以建立其供需约束联立计量方程的研究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均衡分析,找出各个影响因素对于均衡的作用程度,然后,再通过对直接融资的整体供需约束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我国直接融资对储蓄一投资机制和宏观经济的贡献.结论是我国直接融资基本上呈现出与国民经济的较大的相关性,对推动经济的发展作用显著.股票市场,国债市场的供需约束作用机制有共同特点,而居民储蓄的稳定增长是直接融资的需求约束作用的关键;同时为保持直接融资发展势头必须提高直接融资的质量增长比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考察了次贷危机前后我国股票市场与世界股票市场联动性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且与巴西股票市场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对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股票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不强,并且时而为"即期联动",时而为"滞后联动",联动方式不确定。然而,次贷危机发生后.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尤其是与英国、香港地区等市场的联动在不断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次贷危机使国内外投资者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投资理念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兰军 《中国金融》2012,(16):69-70
股市兴衰直接关乎宏观经济增长。应深入分析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活股票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助推经济稳步增长股市兴衰直接关乎宏观经济增长。应深入分析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活股票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助推经济稳步增长。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股票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直接投融资市场,具有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繁荣活跃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一直居高不下,居民储蓄的高增长,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过高的储蓄,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从居民储蓄的结构、性质、动机入手,在对居民储蓄、消费、投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理性对待、科学引导,多种手段并用,抑制居民储蓄的过度增长,使我国的经济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4.
王新  何毅 《浙江金融》2013,(1):56-58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探讨,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包括生产力、流动性等外生变量对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影响。对这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主要在于用面板数据替代以往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全面的考察储蓄投资转化率。鲜有人对居民储蓄转为股市投资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不同之处在于既考虑了宏观层面居民储蓄和股市投资的长期正向关系,弥补了以往研究对这  相似文献   

15.
居民储蓄心态变化趋势及银行储蓄经营对策———承德市居民储蓄问卷调查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分行安勇聪唐晓明为了了解居民对储蓄利率政策调整的心态反应,分析居民投资变化趋势,研究银行储蓄经营对策,我们进行了一次对承德市区居民的储蓄问卷调查。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  相似文献   

16.
曾伟  毛红霞 《金卡工程》2009,13(11):258-259
一直以来,我们把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不理性投资行为,比如忽视公司基本面、追涨杀跌以及频繁操作,归咎于中国人好赌的心理。本文通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整体收益情况进行了分析,否定了上述观点。得出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和投资者不成熟的原因是上市公司现金红利太少以及交易费用太高导致投资者的收益为负。  相似文献   

17.
金融堵塞与资金逆配置: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金农和肖提出的利率自由化对经济促进的传导机制存在着三个隐含的前提,即储蓄对实际存款利率富有弹性、储蓄能够畅通地转化为投资以及利率市场化能够改善投资质量,这三个前提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居民、银行、企业三个角度对上述三个前提进行了检验,得出金融堵塞和资金逆配置现象是阻碍我国利率市场化传导机制的制约因素。并在麦金农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在金融堵塞与资金逆配置条件下利率市场化的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前,居民储蓄市场的系统化预测在我国尚是空白点,因此设计了符合中国特色的居民储蓄季节波动规律的预测方法。该方法以预测居民储蓄增长额为基础,综合考虑了历史增长、阴历节日、股票市场等重要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储蓄季节特征的系统化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实践中多次得到验证,是我国金融机构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稳定增长,到2003年9月居民储蓄存款首次突破10万亿元。经济理论界不少人士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储蓄过多和增速过快影响消费与投资,需要通过调控手段分流储蓄存款。本文通过分析储蓄存量与人均储蓄、收入、消费、投资、存差等相关因素,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存量并不多,要接近较高层次的小康水平,应在21世纪初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万多元、总量20万亿~30万亿元;在政策上,只有努力扩大就业面,提高城乡居民预期收入,才是鼓舞全社会消费信心的有力杠杆;在理论上,过度渲染将储蓄资金驱入股市将潜伏巨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一、投资与扩大消费的关系 根据经济学原理,降低银行利率是可以扩大投资和提高消费需求的.但经济学提出这个"定理",是将居民储蓄目的建立追求利率回报上,如果居民储蓄目的不是获利,则降低利率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就基本不起作用.根据近年来多次居民储蓄意愿调查,说明我国居民储蓄目的,获利性愿望所占比例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