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其影响 不良贷款可以界定为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或呆账状态,而使银行资产风险加大并面临资本损失的那部分贷款,按照人民银行实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在这五类贷款中,次级、可疑和损失视同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  相似文献   

3.
贷款五级分类是信贷资产分类的方法之一。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风险损失的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以此作为提取呆账准备金的依据的一种贷款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  相似文献   

5.
银行的贷款发放后,由于客观原因,或者宏观调控,或者诚信不足,使得贷款肯定会出现不良。基于谨慎性原则,银行从经营管理上对贷款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根据贷款按时、足额回收的可能性,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大类,实际上这是银行为分类计提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而设置的一项基础工作,后三类被合称为不良贷款,银行对后三类贷款也会额外下功夫加强管理。不良贷款不等于逾期贷款。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多方面的,进了不良不代表就全部损失了,即使进了损失类有的也能收回大部分贷款。从当前的经济形势看,银行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还是较大,不良贷款绝对额有增无减,选择合适的处置手段,既可以减少损失,又可以维系银行和客户的关系。本文从实践的角度试图对部分处置手段利弊做一些分析,以便在今后的不良贷款处置中针对项目情况更有效地选择处置手段。  相似文献   

6.
一、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特征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也即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办法.该方法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能更准确地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有效地跟踪贷款质量,及时发现贷款发放后出现的问题,便于银行及时采取措施,保全银行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7.
银行的信贷资金经营一直是银行的头等大事。从2002年起,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即贷款五级分类。它是指商业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按照此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该方法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8.
浅析贷款五级分类与贷款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五级分类又称贷款风险分类,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力法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是我国为改善银行经营管理和加强金融监管进行的一项基础性政策建设,它将对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宏建 《金融博览》2002,(12):20-21
热点一:实行分类管理强化信息披露 长期以来,我国对信贷资产质量采用的是一逾两呆的分类方法.去年,央行正式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决定自今年1月1日起,在中国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它根据银行收回贷款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并将后三类贷款视为不良贷款.五级分类能更准确地识别和显现贷款的潜在风险,及时跟踪贷款质量.  相似文献   

10.
贷款五级分类法就是将贷款采用以风险以基础的分类方法,评估银行贷款质量,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具体内容包括: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  相似文献   

11.
不良贷款即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的总称,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小、所占比例多少,将直接影响着信贷资产质量和商业银行的运营,因此各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和压缩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这对消除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我省农行业务经营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是不良贷款,细分我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加。二是不良贷款结构进一步恶化。2004年3月末,在我行不良贷款余额中,次级类贷款占11,7%.可疑类贷款占36.7%,损失类贷款达51.6%。三  相似文献   

13.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目前,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是商业银行早期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对加快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提高贷款质量,降低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以此来揭示贷款真实价值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贷款业务的内容作了重大改革:全面推行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将不良贷款从原来的“两呆一逾”贷款改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规范了抵债资产取得和处理的会计处理;明确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核销及报表列示等内容。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有利于增强金融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新制度用贷款损失准备取代了原来的贷款呆账准备,两者实质上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新制度。一、计提范围不…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在中国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这一通知是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在提取普通准备金以外,要按照五级分类的结果,根据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逐笔提取相应的专项准备金。本文撷取了七家商业银行(四家上市银行与三家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的年报资料,从不良贷款与贷款呆账准备金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七家银行进行贷款管理的状况。这四家上市银行分别为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及招商银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为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  相似文献   

17.
银监会提出的“提高五级分类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审慎监管思路,把考核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作为工作重点。但是,商业银行在贷款五级分类上有许多偏离现象,需认真加以思考。一、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原因分析根据会计制度,当银行不良资产增加,需要提取减值准备去弥补损失,银行的税前利润为P1=P-ΣAiXRi这里P1为提取拨备后税前利润;P是拨备前账面经营利润;Ai指资产的五级分类情况,从A1到A5分别指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资产;Ri是指各类分类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系数。如果一家银行一年…  相似文献   

18.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是指银行根据贷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的一种管理办法。因而。贷款的风险管理又称为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施行贷款分类管理可有效克服采用“一逾两呆”分类方法在贷款质量监督和评估中的滞后性。按贷款分类结果来分析判断贷款质量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霍邱县农行2004年初不良贷款余额61791万元,占贷款总余额69770万元的88.6%。其中次级、可疑类贷款只占不良贷款余额的17%,而损失类贷款已占不良贷款余额的83%,不良资产占比高,损失大,已严重制约了霍邱农行的经营和发展。该行致力于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生命工程”和“头号任务”来抓,今年在工作方式、方法、手段上创新,做到“一个提前、二个不变、三个突破、四个要求、五个紧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贷款分类,目前采用"五级分类法"(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为不良贷款)辅以"四级分类法"(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后三类为不良贷款)来进行分类管理.这些分类方法只是评价贷款风险的工具,它们能不能够真实、客观和合理地反映银行贷款风险和质量,在于它们是不是与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环境要求相适应,是不是与现行的贷款制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