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广冬  张园园  邵艳 《审计研究》2024,(1):102-111+125
本文以商业信用为切入点,考察供应商和客户如何解读和回应新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表明供应商和客户将关键审计事项解读为一项风险信息。截面机制检验发现,公司治理较好时,可以缓解供应商和客户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担忧,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商业信用的负面影响得以缓解。此外,关键审计事项数量越多、关键审计事项与可抵押资产相关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商业信用的负面影响越明显,而关键审计事项应对强度越高、具有结论性评价时,负面影响得以缓解。本文从供应链关系视角为新审计报告改革效果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对企业和准则制定者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2010-2013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独立审计对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高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但高质量的审计并未显著增强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水平,并且内部控制和审计质量在增强商业信用融资方面也不存在替代效应和补充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公司治理观和机会主义观,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认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有助于提高商业信用的获取水平,支持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公司治理观。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内控质量更高以及非国有企业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商业信用的积极影响更明显;当外部政策不确定性更大及金融发展水平越低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获得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2007-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从货币政策变更的视角考察了内控质量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内控质量较低的企业而言,内控质量较高的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尽管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显著下降,但内控质量较高的公司却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在进一步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本文从企业面对货币政策波动所能采取的主动行为的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商业信用的替代融资假说,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征信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信贷可 获得性的作用机理,并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 息、商业信用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 小企业基本信息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信贷规模影响不显著。企业财务信息、 商业信用信息与贷款可获得性、贷款规模、融资成本支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2007-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非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更低,即供应商可以感知客户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风险.进一步地,以上关系只存在于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公司中;在审计质量高和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中不显著.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工具变量法(IV)以及固定效应模型(FE)等稳健性测试后,主要结论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徐文思 《财会学习》2018,(18):149-150
商业投资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这几年来,在我国投资效率低下现象非常普遍.作为公司治理四大基石之一的内部审计是否会影响公司投资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可以实证研究企业内部审计能否抑制企业低效投资,增加企业效益投资.这一结果表明,内部审计质量与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投资效率,严重影响企业的增值.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多元化的内部审计与投资效率为依据,为企业有效缓解投资治理机制的失衡,为企业拓展新的思路,成为未来企业发展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 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就商业信用变动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以投资效率损失作为融资约束程度分类标准,对融资约束程度不同公司的商业信用变动的边际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商业信用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融资约束公司的商业信用变动的边际价值小于非融资约束公司;对于融资约束类公司,商业信用变动的边际价值会随着商业信用存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对于非融资约束类公司,商业信用变动的边际价值会随着商业信用存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信用再配置对企业研发(R&D)投入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在商业信用再配置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R&D投入与其在商业信用再配置中获得的商业信用显著正相关,投资者情绪在商业信用再配置与企业R&D投入的正向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即高涨投资者情绪会弱化商业信用再配置对企业R&D投入的正向效果。研究结论有助于从非理性视角理解商业信用再配置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应,对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不一致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不一致将显著降低其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但公司的市场地位能削弱审计意见不一致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社会信任则加剧了审计意见不一致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面效果;相较于标准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与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不一致,非标准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与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这种不一致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本文拓展了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研究,为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以及审计改革的深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2009—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最小二乘法,实证研究了外部审计意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表明: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对企业价值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对于获得非清洁审计意见的公司而言,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这三种非清洁审计意见对公司价值增长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在获得非清洁审计意见的企业中,审计意见与企业价值负相关,表明获非清洁审计意见的企业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嫌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企业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即产品市场竞争与财务风险的角度探讨了其对企业获得商业信用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产品市场竞争与商业信用的获得有正相关关系,财务风险与商业信用的获得有反相关关系,因此二者对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10~201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基于固定效应及泊松模型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考察了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产能过剩行业的商业信用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这一效应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而实现。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是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受限于银行信贷与其他融资的可得性,转而寻求商业信用作为替代性融资方案。基于企业创新质量的纵深检验发现,商业信用主要促进产能过剩企业的实用型和外观专利型创新,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亟需通过策略性创新获得规制政策支持和消除信贷市场歧视。本文验证了商业信用的替代性融资假说,也为我国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及其效果评价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业信用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影响商业信用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在金融中介或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分别对山东1683家企业及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特质、银行信用、行业、经济类型等因素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影响商业信用的一般结论,证实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替代性是一种常态,而互补性与外在条件有关。本文还证实了中小型企业承受着来自银行和商业的双重信用配给,并分析了造成商业信用配给的主要原因,而缓解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换机制是弱化商业信用配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及效率高低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有动机通过自愿性信息披露向市场传递企业价值较高的信号,由于信号传递作用,企业更容易获得较低成本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借款,提升了企业价值,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没有动机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而不得不付出较高的债务融资成本,降低了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银行信贷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商业信用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影响商业信用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在金融中介或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分别对山东1683家企业及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特质、银行信用、行业、经济类型等因素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影响商业信用的一般结论,证实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替代性是一种常态,而互补性与外在条件有关.本文还证实了中小型企业承受着来自银行和商业的双重信用配给,并分析了造成商业信用配给的主要原因,而缓解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换机制是弱化商业信用配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企业商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融资渠道,以我国证券市场2007至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系统地检验了财务舞弊如何作用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行为,并分别检验了客户(买方)与供应商(卖方)集中度对企业财务舞弊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被查处存在财务舞弊的企业,其商业信用融资额下降的可能性更大,并且这一监管处罚行为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变化额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上述理论关系只在客户(买方)集中度较高或供应商(卖方)集中度较高的情形下存在;(3)内部控制以及分析师关注是缓解企业财务舞弊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负相关关系的重要机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财务舞弊披露的信号机制能够促使供应商与客户合理地判断舞弊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适时地减少商业信用供给以缓解各自的营运风险,但这一经济决策受到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企业财务舞弊经济后果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机制研究,为供应链参与企业“共同治理”提供了崭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沪深交易所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实证发现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公司对商业信用的使用明显增加,而且商业信用使用提高的公司,其获得的银行授信往往减少,商业信用变化和银行信用变化负相关,对于难以获得银行信用的公司,商业信用成为它们有效的融资渠道。同时发现民营公司金融危机期间商业信用在使用方面遭受"产权性质歧视",即国有企业在发生金融危机以后获得商业信用扩展更多;同样,"规模歧视"在商业信用授信方面同样存在,规模较小的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也较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下,商业信用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使用商业信用较多的公司投资增长更快,并且这一现象在投资不足的公司中体现的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投资不足的公司,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存在替代关系,使用商业信用可以降低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投资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考察商业信用与公司投资行为的互动关系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供应商视角研究了企业金融化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从供应商处获取的商业信用越少,且相比于短期金融资产,企业配置长期金融资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通过“财务风险机制”和“资源挤占机制”影响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规模较大和市场地位较高的企业中,企业金融化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影响得到缓解。本文为全面评价中国企业金融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从企业投资行为角度,为商业信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逻辑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