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球经济原有的发展节奏,全球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失业率迅速飙升,各国纷纷采取大力度宏观经济救助措施予以应对。进入2021年,全球疫情依然严重,但新冠疫苗问世为防控疫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嵌入各类财政政策的DSGE模型,探讨了在面对新冠疫情引发的总需求与劳动需求下降两大不利冲击时,我国财政政策在短期与长期的政策工具选择问题.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公共风险,劳动需求疫情概率冲击所造成的宏观经济衰退幅度大于总需求疫情概率冲击.为应对疫情冲击,在短期,更加关注产出缺口的资本收入税与消费性财政支出、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的稳定产出与缓解失业效果最优,而在长期,更加关注债务缺口的转移性财政支出、消费税与劳动收入税政策则有利于消解前期积聚的政府债务风险并减轻长期社会福利损失.基于此,在短期,应扩大政府消费,加大对"新基建"与公共卫生等短板领域的生产性投资,并对微观主体减税,而在长期,则需注重发挥转移性财政支出、消费税、劳动收入税等政策对债务风险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经济双循环"作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国家重大战略。文章总体把握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的新格局和信托业正面临的转型阵痛期,理性分析当前信托行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结合"十四五"时期国家战略布局,探寻信托行业转型可深入拓展的方向和领域,提出未来信托业创新升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尹海峰 《银行家》2020,(4):111-113
庚子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的到来,也给未来银行业、特别是中小型的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的数字化带来新的警示:一场"不可逆"的金融科技应用深度战役已经加速到来。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银保监会2020年2月15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科技应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直接对银行业运用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加速"要求。疫情危机,正成为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对于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普遍与国有大行和先进城市商业银行存在差距的农商银行,也加速迎来数字化考验。  相似文献   

5.
由于疫情在全球的不断扩散引发国内外需求停摆,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2020年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时隔十三年,特别国债被再次提起,与财政赤字和专项债相配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宏观经济稳定,应对疫情冲击。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张响贤等(2003)的非典分析框架,复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并且基于长短期的视角,从收入端、赔付端和投资端三个维度关注短期内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从商业逻辑、发展模式、产品创新和保险科技的四个角度关注长期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与非典疫情均给保险业带来正负面影响,但非典时间的负面影响在新冠肺炎时期被部分正面影响所中和;疫情短期内对保险业造成部分负面的冲击,但是整体冲击有限;新冠肺炎疫情将给保险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助推保险转型、信息化运用和"大国家大保险"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就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做出重要表述,新常态的现实已普遍成为中国政策制定与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宏观经济背景依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实体经济增长乏力的现实情况下,商业银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正面临各方面的考验,也将对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带来巨大变化。本文通过透彻分析经济"新常态"和金融"新常态"特征,结合市场变化的实际,提出了商业银行对过去确定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全方位调整,以转型发展适应新常态,把握生存与竞争的主动权,以保障自身经营发展战略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日韩已成为重点疫区国家。疫情在对两国正常社会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之外,也使两国经济受到冲击。在当前疫情扩散的背景下,日韩两国均出台了"战疫"措施,救济国内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而这些措施效果如何、两国经济最终如何克服疫情影响,正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上海保险》2020,(3):18-24
2020年3月,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了《保险行业全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该报告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的角度对新冠肺炎疫情事件进行分析,并预测疫情对行业带来的变革推动。该报告认为,从长期趋势角度来看,此次疫情的突袭一定程度上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契机,将加速险企线上渠道的完善,促进线上线下业务的结构性调整。本文选取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的部分内容,与行业进行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如果筛选近年来银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位居前列的,参与我们调研的区域性银行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数字化转型的关注.2020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对银行业务的影响更是给数字化能力偏弱的区域性银行上了生动一课;进入2021年,互联网金融监管导向日益清晰,国家"十四五"规划等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对金融业数字化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更使得数字化得到了区域性银行管理层前所未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子系统,房地产市场也有其发展周期。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划分了福建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周期;并对福建房地产市场与金融运行的主要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指出福建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并受住房需求推动;与金融运行密切相关,受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影响颇深;对金融信贷较为依赖,并直接影响银行信贷结构。  相似文献   

12.
杨迪 《河北金融》2020,(3):27-29,56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扩散,短期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和宏观经济形势产生了极大影响,秦皇岛市同样面临短期战"疫"救急与"稳增长"措施相结合的任务。以2003年秦皇岛市"非典"时期经济数据为例,通过分析"非典"疫情对秦皇岛市经济的影响,结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特点,对秦皇岛市未来经济金融形势进行合理预判,同时针对目前金融对防控疫情的支持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稳经济"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3.
最近金融领域的两件大事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是国内物价水平继续攀升,二是美国次级贷款风波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传递。前者与国内的宏观经济运行高度相关,而后者对一个实行分业经营、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相对不高的经济体而言似乎意味着某种安全。但是,如果我们把两件事情综合起来判断,则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一个理性预期。  相似文献   

14.
疫情的全球蔓延,对我国"稳存量、促增量"的外资工作带来较大挑战。短期来说,我们需进一步优化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生存问题;中长期来看,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快速在国内及全球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都造成严重冲击,也势必对我国"稳存量、促增量"的外资工作带来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蒙上了阴影。相比于2003年的SARS,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深刻和全面。本文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和海外扩散的轨迹,疫情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冲击,和疫情带来的短期、中期以及长期影响,并探讨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前7个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带来的充裕流动性构成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然而,值得我们关注的足从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将更加明朗,货币政策将出现微凋,可能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适度宽松",这会给境内流动性状况带来怎样的变化?又会对价格水甲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投资北京》2012,(5):21-23
一季度北京市经济增长7%,各项指标变化基本符合预期,综合警情显示宏观经济运行依旧在趋稳的绿灯区域内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北京市经济发展面临转型需求,经济运行周期、外需环境及政策变化、自身发展需求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推动经济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北京市主动实  相似文献   

18.
宋艳伟 《银行家》2021,(3):53-57
随着疫苗的大面积接种,全球疫情已呈现回落迹象,预计2021年下半年后全球新冠疫情形势或明显缓解。疫情过去后,全球经济将逐步回归常态,但也面临全球治理机制恢复秩序、产业链重塑、超常规政策退出等问题。研判后疫情时代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是亟待认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深刻变革,面临着中期的调整。全球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将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将出现调整和变化、而经济、金融的运行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对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发展模式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战略转型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乃至全球的覆盖面之大、经济活动影响之剧烈,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尤其是对处于转型升级、提质降耗的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影响不容忽视。短期冲击与政策应对短期来看,当国中国经济的宏观运行处于典型的"突发冲击—政策应对"框架之中。由于严厉的隔离措施,疫情不仅对中国内需构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外部需求也出现了较大的下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迅速推出了一揽子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