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国忱 《云南金融》2011,(3Z):17-20
在股票市场中,很多交易者不是对特定的消息作出反应,而是对过去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如果交易者的交易策略是在股价出现上涨后买入,或在股价下跌后抛出,即"追涨杀跌",这类交易者称为正反馈交易者,其交易行为称为正反馈交易行为。本文建立了一个正反馈交易模型,分析了正反馈交易与股票价格的相关关系,最后对我国股市中的正反馈行为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我国股市中确实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股票市场中,很多交易者不是对特定的消息作出反应,而是对过去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如果交易者的交易策略是在股价出现上涨后买入,或在股价下跌后抛出,即"追涨杀跌",这类交易者称为正反馈交易者,其交易行为称为正反馈交易行为.本文建立了一个正反馈交易模型,分析了正反馈交易与股票价格的相关关系,最后对我国股市中的正反馈行为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我国股市中确实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3.
DSSW模型描述了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数量相等的设定下,正反馈交易者的交易行为以及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情况.针对中国股市特征,建立了扩展的六状态DSSW模型,讨论了信息交易者利用信息优势,借助正反馈交易者的跟风行为,操纵股价大幅波动,获取超额收益的行为.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庄家”内幕交易的五个阶段及其特征,据此提出建议: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特殊波动股票的监控,改变股票盈利模式,树立价值投资理念.  相似文献   

4.
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成为学界争论的热点。基于正反馈交易视角,构建GARCH簇模型分析中国股指期货的股市稳定作用。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态度尚处于观望阶段;股指期货的引入能明显抑制正反馈交易者对股市交易的影响;股指期货市场建立后负面消息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比正面消息更大。  相似文献   

5.
陈健  曾世强 《投资研究》2023,(6):127-14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乐观和悲观情绪如何驱动噪音交易者追涨杀跌和高抛低吸,以及理性交易者骑乘和套利,最终形成市场反馈交易行为。研究发现,噪音交易者主导的小盘指数中市场反馈交易行为不显著;上证A股指数和50指数中显著为正的市场反馈交易行为由理性交易者追涨骑乘所致。高波动促进了中国股市追涨骑乘强于高抛套利和美国股市高抛低吸强于追涨杀跌;融资融券的引入对中国股市负反馈交易强度的提升大于正反馈交易。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一多主体股市模型,通过SWARM平台具体实现了计算机模拟,以此研究股票市场中技术交易者、基础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的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通过改变每种类型交易者的数量和股市中的消息股利进行了多次仿真实验,仿真结果产生了与现实股市类似的股价泡沫、股价崩盘、股票波动等市场现象,再现了现实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有效市场存在的事实,得出了技术交易者的存在使得股票价格倾向于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运动并变得不稳定;基础交易者的存在对于市场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股票市场的波动是技术交易者和基础交易者围绕股票真实价值进行力量较量的结果;噪声交易者的存在有利于市场的流动性等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行为金融理论将投资者受自身心理因素、其他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外部环境等影响而表现出的跟风投资行为称为羊群行为,大量个体的羊群行为现象被称为羊群效应。虽然羊群效应短期内增强了股票的流动性,但易导致股价严重偏离潜在价值,诱发股价异常波动、股市崩盘,甚至股灾。文章基于2018年我国453个股指的分时高频数据,建立CCK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股市存在短期、非对称的非理性羊群效应。基于此,提出提高股市定价效率和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投资者间异质性假设可以对金融异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异质性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借鉴已有文献,从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入手研究我国证券市场的异质性投资者,把投资者分为理性交易者、正反馈交易者和内在价值交易者。理论上,我们看到资产的收益与各类投资者所占的比例密切相关。实证分析中,以深圳成分指数为资产,发现在长期内,深圳证券交易市场存在理性交易者、内在价值交易者,不存在反馈交易者;但短期内,深圳证券市场存在反馈交易者。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交易数据,研究了异质性交易策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个人投资者的当期情绪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前期情绪,能够显著影响风险资产特质收益率的波动:个人交易者倾向于做出骑乘泡沫行为,而机构交易者则倾向于利用市场噪声情绪推高风险资产价格并提前变现离场。同时,在对股价崩盘风险和异质性交易策略之间可能存在的系统性断点进行门限检验后发现,机构投资者的相对力量效应对风险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存在门限点。当机构投资者的相对力量效应超过特定的阈值点时,股价长期崩盘风险会随着相对力量效应的提高而降低;而当个体交易者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机构交易者相对力量降低时,股价长期崩盘风险会提高。因此,有效引导交易者对风险资产的需求回归价值面本身,避免出现噪声蛊惑和诱导交易,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交易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知情操纵者会利用正反馈交易者的交易特征进行交易操纵的现实情况,本文建立了基于信息与交易的中国股票市场操纵模型。通过分析不同交易者的交易策略,获得了各期的均衡价格与最大操纵收益。进而着重讨论了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比例和交易者的理性程度等因素对最大操纵收益的影响,并运用数值模拟检验了理论结果。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最大操纵收益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给出政策建议以有效抑制市场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11.
跟庄散户等非完全知情交易者的交易行为会影响证券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本文基于Kyle模型的拓展研究表明:当市场流动性下降时,知情交易者会减少交易;部分知情的噪声交易加入后会使得知情交易者的预期收益下降;当非完全知情交易者的委托单流恰好完全跟踪股票价值时,内幕信息持有者的信息将不能操纵股价波动。从抑制知情交易者的内幕交易行为的角度讲,非完全知情交易者有助于推动证券市场交易的透明化、公正化,进而减少整个市场潜在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在以信息逐步扩散和投资者有限理性为主要假设的行为模型中,特定信息交易者和市场信息交易者的比例对股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当特定信息交易者占多数时,个股收益更容易呈现正自相关;当市场信息交易者占多数时,个股收益更容易呈现负自相关。该模型可以解释成熟股市中存在基于总收益的动量效应,而中国股市中不存在基于总收益的动量效应,仅存在基于公司特定收益的动量效应;并解释了市场平均收益呈现负自相关等。另外,实证分析支持了传统的CAPM和APT定价模型中的带越小,动量效应越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货币供给对股票市场中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市场上有知情交易者和不知情交易者两类投资者,研究发现:货币供给对知情交易者影响很小,但是货币供给对不知情交易者的影响很大。如果货币供给增加,那么知情交易者到达市场的强度会增大,并且信息交易的比例会下降。因此,增大货币供给在提高股市的流动性的同时也会降低股票市场反映信息的效率,那么最优的货币政策应当在这两方面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知情交易概率是指知情交易委托单占总交易委托单的比重,用于度量我国知情交易强度。R2代表公司回报率能被市场回报率解释的程度,R2越大,股价信息含量越低。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来考察知情交易概率与股价信息含量的关系,发现知情交易概率越低,R2越高,股价信息含量越低。在控制了流动性与部分公司财务指标后,实证结果依然显示我国股价信息含量与知情交易概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知情交易者进行交易时,更有利于公司特质信息进入股票价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股市中上市公司交易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别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正反交易行为与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过度自信是导致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正反馈交易行为的重要原因:信息不对称虽然会降低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需求,但是个人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更依赖历史收益率来做判断.所以信息不对称是个人投资者进行正反馈交易的重要原因,不过信息不对称却会抑制机构投资者的正反馈交易倾向。  相似文献   

16.
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而其中内幕交易的存在,更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内幕交易是指因地位或职务上的便利而能掌握内幕信息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该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买卖,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泄露该内幕信息,使他人非法获利的行为。内幕交易违背了公平原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 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股市的内幕交易行为更具普遍性、隐蔽性,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内幕交易者并非简单地利用内幕信息提前买入股票,而是通过操纵股价获取更大的暴利。本文通过对禁止内幕交易法律的国际比较,提出了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出现紧缩;中国市场波动幅度增加,多只股票出现流动性黑洞,市场效率显著降低。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VAR)分析,发现投资者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正反馈交易策略。进一步地,对存在正反馈交易和不存在正反馈交易的数据分别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文章发现正反馈交易者显著地降低了市场的效率;通过对收益率序列和委比序列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发现正反馈交易降低了市场的多样性,更容易产生流动性黑洞。  相似文献   

18.
针对股市非理性投机泡沫研究的不足,通过引入投资者情绪构建基于噪声交易者模型的非理性投机泡沫模型,以此研究噪声交易者的认知偏差,其在投资过程中所带有的情绪及其对风险资产历史基础价值冲击的过度反应对股市投机泡沫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中带情绪的噪声交易者数量越多,股价中的非理性投机泡沫成分越大,其波动程度也越剧烈。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陆港通制度对A股市场投资者正反馈交易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Schuppli和Bohl(2010)的正反馈交易模型,以陆港通制度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年4月至2020年9月间A股相关股票指数收益率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陆港通标的股票的投资者正反馈交易行为在政策实施后显著减少,且"追涨"行为较"杀跌"行为减少更为显著;陆港通制度的施行对正反馈交易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市值较低的股票中更显著;作用在短期内更为显著;2018年陆港通交易额度的扩容政策也对正反馈交易行为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暴涨暴跌"市场行情指数以区分股市异常波动与非异常波动行情,利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及五次扩容事件作为自然实验,精确分离出卖空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独立效应。研究发现,虽然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会增大股价崩盘风险,但是卖空交易显著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市场行情对卖空交易和融资交易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暴涨暴跌"市场行情加大了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增大程度,却显著提升了卖空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本文拓展了卖空交易经济功能的研究,并区分了股市异常波动(暴涨暴跌)和非异常波动行情对卖空交易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功能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完善融资融券制度、促进卖空交易功能发挥、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