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危机是局部的,经济危机则是“全球化”的。11月份主要统计数据的大幅跳水给中国经济蒙上了经济衰退的阴影。PPI由10月份的66%骤降到11月份的296,CPI由10月份的4%下降到11月份的24%;进出口额更是惊现负增长,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尽管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268%的增长,但在供给能力下降的背景下,PPI和CPI的大幅下降表明需求下降的幅度更大,而进口的大幅下降也表明内需开始疲弱。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1990-2011年期间我国经济总需求的影响因素,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短期来看,影响我国经济总需求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出口需求、投资需求及消费需求;从长期看,我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加都会刺激经济总需求的增加,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总需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于我国来说,单纯依靠投资和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的这种经济结构失衡带来的压力在金融危机中越来越大,如何在短时间内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措施,消费券陡然走红,不少人视之为提振消费的有效反危机对策而极力倡导,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以消费券的形式来刺激内需对经济来说治标不治本。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消费券发放的各种效应,并在最后提出了应对经济衰退,促进内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根据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退时期,出口减少,政府应该增加投资、减少税收,通过乘数效应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财政政策决定了政府支出,而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除税收和借债外,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于我国来说,单纯依靠投资和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的这种经济结构失衡带来的压力在金融危机中越来越大,如何在短时间内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措施,消费券陡然走红,不少人视之为提振消费的有效反危机对策而极力倡导,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以消费券的形式来刺激内需对经济来说治标不治本。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消费券发放的各种效应,并在最后提出了应对经济衰退,促进内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在总需求结构中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消费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才是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高效、和谐发展的有效选择.目前中国存在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的矛盾.中国政府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投资体制以及充分运用出口退税等财税政策,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并调整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总量与结构,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关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研究,起因于1997年之后,我国一直面临着国内总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问题,由于各种刺激需求的政策效果不佳,因此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有些学者提出利用股市的财富效应拉动消费,从而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1999年的"5.19"行情更引发了国内对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政府债务融资 :启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手段国内学者赵志耘和郭庆旺 ( 1999) ,对中国国债融资和国债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全面的实证分析 ,认为 10余年的国债特别是增支国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高培勇教授 ( 1997)也认为 ,政府举债具有扩张总需求的效应 ,从而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余国峰 ( 1997)同志则认为 ,从理论上讲 ,国债对总需求具有双重效应。然而 ,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下 ,国债的发行必然引发总需求的扩张。本质上 ,国债是一项扩张性而非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就是说 ,国债对总需求的扩张效应远大于抑制作用 ,总体效应…  相似文献   

9.
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收入分配与总需求在结构上存在一种负面的"棘轮效应":在储蓄率的高度配合下,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需求结构,恶化了我国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持续恶化,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增长中对出口和投资要素的依赖;消费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逐步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来源于初次分配中的"利润侵蚀工资"机制,必须实施收入分配调整战略促进其结构优化,促进内需有效扩大。  相似文献   

10.
在上半年靓丽的外贸数据面前,笔者对内需与外需、贸易战与汇率战、出口与进口等外贸热点问题进行了冷静的思考。笔者认为:短期内中国经济复苏依然离不开外需,外贸政策短期不宜退出。出口增加当期国民收入,但进口具有技术溢出效应,带来长期增长效应,“十二五规划”应从战略角度鼓励高科技产品和技术进口。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之后,贸易战难免,但全局影响有限;同时要探索应对机制。在外贸微利时代,人民币升值的累积效应不容忽视;2010年下半年外贸总体向好,增速将冲高回落,贸易收支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1.
1981年东盟五国经济虽然受到西方经济衰退的影响,但仍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经济增长率都在5%以上,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是发展较快的。 1982年东盟国家仍将受西方经济衰退的影响。东盟国家基本上是以出口为主,特别是以原产品如天然胶、棕油、锡、原油、木材以及大米等出口为主的国家。这些出口产品的主要市场在西方,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出口产品的市场必将受到限制,价格也将不利。因此,1982年东盟各国的经济困难将相对加重。但是,东盟五国经济仍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  相似文献   

12.
汇率传递效应不仅影响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而且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价格及其他价格水平的传递程度是决定汇率调节我国贸易收支以及稳定国内物价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协整等方法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长期内还是短期内,进出口价格对汇率波动的反应都较为敏感,不完全汇率的传递广泛存在于中国的出口企业。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经济周期的一种自然现象,经济衰退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造成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是总需求的不足所造成的总供给的减少,因此,扩大需求刺激经济是缩短衰退期实现经济复苏的政策选择.现代金融学理论则认为,经济衰退的本质是产出效率的下降,扩大需求增加投入并不能改善经济发展现状,也无法缩短衰退周期,正确的政策选择应该是激励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扩大内需将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内需等于消费需求加投资需求,而我国的投资率一直是全球最高的(如2008年我国高达43.5%,全球平均约为25%),不存在投资需求不足的情况,因此,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重点又是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是在若干年起伏一次的波动中实现的。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经济要不断重导覆辙呢?最基本的原因是,盲目的扩张经济导致了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要控制总需求,最根本的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因为,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它是以各经济单位(主要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实现收入  相似文献   

16.
黄明庆 《新金融》2001,(3):10-12
1997-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和国内经济金融多年积累矛盾的逐渐暴露,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投资下降,物价持续下跌;经济中隐含的总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加大、真实利率高导致的通货紧缩效应、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问题以及出口受阻等问题对经济的负面作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贸易顺差高增长带来隐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期关注顺差超预期结构待改善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24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出口5464.2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0.9亿美元,增长16%,低于出口增速15.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683.3亿美元。据商务部推算,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将接近1000亿美元,超过我国历史最高年份1998年1倍多;顺差占外贸总额比重将超过6%,远高于去年的2.8%。前三季度贸易顺差出现空前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主要贸易伙伴国处于经济高增长期的情况下,我国国内经济有所降温,内需不振导致进口需求萎靡,出口增幅则因货物纷纷转向海外市场而迅速提升,两项…  相似文献   

18.
东盟国家外资投资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东盟组织的成员已经包括了东南亚地区的十个国家,本文选择了其中完整地经历过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面向出口工业化时期、面向出口工业化与第二代进口替代工业化并行发展时期、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时期、经济复苏时期等经济发展阶段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亚西、菲律宾,论述它们在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外资投资发展趋势、特点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国内国际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上半年,CPI连创新高一度达到8.7%,在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欧美的经济衰退导致外贸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国内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通货膨胀的隐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中国通货紧缩问题得到缓解以来,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总需求层面,二是经济结构层面。从总需求看,主要有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三大因素。直至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尚未解决。2003年以来尽管投资需求膨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