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地不断扩大,城镇建设步伐地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些问题出现、凸显,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转移劳动力、规避问题,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此有效推动城镇化建设,确保农村、城镇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地不断扩大,城镇建设步伐地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些问题出现、凸显,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转移劳动力、规避问题,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此有效推动城镇化建设,确保农村、城镇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下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基础,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收集和掌握用工信息及农民工信息,为劳务双方提供能"结对"的就业信息;二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展培训转移输出"一条龙"服务;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就地就业.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民办高校应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本文主要阐述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但由于客观环境、农民自身等方面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仍面临诸多矛盾。如何有效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尤其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如何通过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二者的有机互动,是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中亟需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郊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要进一步加快郊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北京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一重大战略问题。 一、当前郊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7.
从斌 《金融纵横》2009,(11):34-37
今年以来,随着政府多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到位,反映经济回暖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用工"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近期全国多个沿海城市出现"用工荒",给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解情况,本文以南通市为例,在分析劳动力供需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实地调查了部分代表性行业。结果显示,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依旧,部分企业存在招工难现象;而随着经济企稳,企业用工预期逐步向好。  相似文献   

8.
张毅 《南方金融》2012,(5):27-31
本文以我国1984-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总体上是相宜的,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外贸依存度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因,金融是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等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已经在2012年呈现负增长,劳动力(20-59岁)数量也将从2016年开始下降,202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数量则会快速下降。目前劳动供给紧平衡,农村向城镇转移劳动力速度放缓,工资快速上涨,求人倍率连续三年大于1。伴随我国劳动力数量下降,劳动市场将供小于求,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文章建议,一方面要提高劳动参与率,降低经济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效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减少结构性就业矛盾。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制造大省和用工大省,城镇化率超过73%,就业人口达4863万人,农民工总量超过2400万人(含省外农民工)。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过程,基于城乡流向的回归和变化,提出统筹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就业的对策举措。转移就业成绩单长期以来,进城务工和返乡就业创业相伴相生,有学者称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钟摆”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杨烨 《云南金融》2012,(3X):166-166
我国现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快速转移的特殊时期,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有助于城市化的快速合理发展,有准备的应对劳动力转移在未来的趋向变化。本文在综合各种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策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可小觑。加之中国现下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农村劳动力有大量需求,只关注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已不再符合中国实际,本文从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生产率比值的角度量化分析了产业之间不平衡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快速转移的特殊时期,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有助于城市化的快速合理发展,有准备的应对劳动力转移在未来的趋向变化。本文在综合各种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策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可小觑。加之中国现下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农村劳动力有大量需求,只关注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已不再符合中国实际,本文从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生产率比值的角度量化分析了产业之间不平衡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和劳动力是财富创造的两大基本要素,土地资源短缺和农村劳动力过剩这两大问题的同时存在.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压力.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如何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对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启动农村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是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中昊  曲长祥 《中国外资》2009,(10):177-177
土地和劳动力是财富创造的两大基本要素,土地资源短缺和农村劳动力过剩这两大问题的同时存在.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压力。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如何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对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唐仕钧 《中国外资》2009,(8):169-169,171
国际金融危机下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基础,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收集和掌握用工信息及农民工信息,为劳务双方提供能“结对”的就业信息;二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展培训转移输出“一条龙”服务;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就地就业。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云南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南涧是滇西县城的一个典型,通过收集南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料,发现了制约南涧农村剩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从而对加快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定西市提出了出去就是增收,输出就是就业的劳动力转移发展战略,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随着劳务经济的纵深发展,定西市的农村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主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营规模不断扩张,资金需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以来,福建省长汀县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县为契机,以服务县域主导产业用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扎实开展农村富余劳力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四年来,在中央、省和市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共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组织农村劳动力5.32万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参加“阳光工程”培训11200人,  相似文献   

20.
我市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日见成效,经济企稳回升,但社会上同时存在"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本文从当前企业用工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企业缺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