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及实践,对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乡镇企业活力。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统一、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应定位为:劳动力转移应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充分利用,是保山这类西部边远落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就地就近转移是实现保山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配置和有序转移,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是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大力提升地方工业化水平,加大农业的基础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配置和有序转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实现城乡居民均衡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通过对唐山市历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较,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抓住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金融支持对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索质,增加农民收入,为进一步加大农村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投入、宽裕农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民数量的减少。进而为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劳动力索质低,后续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公平的就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待进一步加强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6.
论文认为目前我国扶贫任务主要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要有新思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来实现农民非农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要。完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连。通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A村养老保险调查情况分析,指出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宣传力度不足、农民参保比例不高、农民投保档次低,政府补贴基础养老金不充裕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渠道;深化农民参保意识,提高农民参保热情;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是解决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十六大会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实基础。 一、外出务工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把农村劳务输出产业做大做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成为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崭新课题。农村信用社衡水市联社积极开展信贷创新,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村劳动力输出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村劳力输出,促进了农民增收,增加了信用社经营收入,做到农民、信用社“双赢”。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6年农业人口近54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0%左右;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约有2700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尚有700万人。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使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阶段,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郑冰 《山西财税》2007,(4):23-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解决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偏低的农民劳动力素质。构建新农村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增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我们在重视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浪费和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实际所做的重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实施不同的方案。吉林省应从加大宣传力度,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塑造新农民;扩大规模、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多种形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加大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投入,改变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加快农村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是有效破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下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基础,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收集和掌握用工信息及农民工信息,为劳务双方提供能"结对"的就业信息;二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展培训转移输出"一条龙"服务;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就地就业.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而加强培训和提高技能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近几年中央和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用于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从而帮助农民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劳动技能.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政治和经济全局的根本问题.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问题,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以必须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大局的根本性问题,而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抓手在于让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中小城镇积极有序转移.目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劳动者思想文化观念落后、劳动技能比较低下,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制度性因素制约劳动力的顺利流转等.研究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三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和技术人才及农民精英的缺乏问题应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只有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知识型人才的引进和保留,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以及高级劳动力培养、发展、吸引和保留作为支持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腾飞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和技术人才及农民精英的缺乏问题应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只有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知识型人才的引进和保留,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以及高级劳动力培养、发展、吸引和保留作为支持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腾飞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